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2022-03-25由 與恆對接 發表于 農業

不經事是什麼意思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人人都需要的精準表達課 第9-11課》聽後感

第9節 會議的精準表達

開會可能是任何一個職場人都很頭疼的事情,本來1個小時的會議,可能會因為大量的討論,拖到兩三個小時還沒結束。關鍵是開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形成有價值的決議,這就更讓人崩潰了。

其實,這跟我們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了鋪墊之後,再說出我們的觀點。實際上,這種表達在會議上是很不可取的,既不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重點,也考驗著別人的耐心,最終讓彼此都很累。

實際上,在會議上,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金字塔結構表達:結論先行,自上而下。這種表達方式,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對,上學那會,語文老師講作文結構的時候,就已經講過了,總—分結構。千萬別說上學無用,真的很有用,只是我們沒有領悟透而已。

當你毫無鋪墊的,先說出自己的結論,先把自己要說的重點丟擲來,反而能用好奇心推動別人耐心的聽下去。這樣的表達方式,才能讓開會高效。既不浪費時間,又凝聚大家的注意。

切記,開會不是思考。思考的時候,可以是自下而上,這樣容易一一突破。但是會議的時候、彙報的時候,是為了迅速解決問題。一定要貫徹金字塔結構表達:結論先行,自上而下,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

大家也許已經發現這裡面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帶著答案來開會。而不是把會開成研討會,開會更應該是提案會,你帶著你的提案來開會。很多時候,我們開會之所以沒有效果,就是因為沒有帶自己的答案,沒有帶自己的提案,才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所以,想要開好會,會前的準備很重要,利用AAR(即行動後反思)的6大步驟,讓開會不再是無頭蒼蠅,讓開會變得一目瞭然。當然,這需要會議的組織者或主持者來負責。其實,作為參會人員,你也可以用這6大步驟來要求自己。如果你這樣做了,說不定,下一個成為部門負責人的就是你。

為了會議有個圓滿的決議,我們還需要透過5W2H分析法,建立會議的NBA模型,即下一步最優行動,這樣就能迅速做出決議,不讓會議無休止的討論下去。

當然最有效率的開會方式是不開會。對,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能用不開會的方式解決,儘量不要開會,這樣才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模式。作為一個領導者,熟練運用“會前三問”,如果能得到圓滿的答覆,就沒有必要,耗費時間和精力來組織一次會議了。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因為這節課,適用範圍很侷限,所以,更細節的內容,我就不一一展開了。

第10節課 扭轉衝突

我個人認為,這節課,是這門系列課的精華所在。如果你問,精準表達在什麼地方最顯功力,那麼就是面臨衝突的時候。到底是引爆一場戰爭,還是消弭於無形,這就非常見精準表達的功力。

負荊請罪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當年,廉頗不服氣藺相如只靠三寸不爛之舌就位列上卿,高居自己之上。然而現實卻是,在藺相如死了之後,趙王與統兵將軍之間,再沒有一個能扭轉衝突和消弭誤會的人物存在。所以,廉頗和李牧相繼被陷害,唯一能抵禦秦國的趙國先從內部被擊破。由此可見,精準的表達,在衝突解決中的厲害之處。

國際爭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都知道,衝突中,最難解決的是情緒問題。一旦人有了情緒,衝突的爆發,就變得難以避免。所以,精準表達,主要的目標並不是解決衝突,而是防患於未然。透過精準表達,消除因不必要的誤會引起的衝突問題。

這裡面的妙竅,實際上,也是一句老俗話:對事不對人。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我為什麼說,這節課是整個系列課程的精華所在,因為在我通觀課程之後,覺得這是精準表達的核心所在。我個人比較保守,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在成事與不壞事之間,我更傾向於不壞事,這才是精準表達的基礎,而不壞事的關鍵就是對事不對人。

這個道理,我們從小就知道,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卻總是有意或者無意的違犯這個規則。事實上,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如果能做到對事不對人,有80%以上的衝突,都是可以輕易避免掉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對事不對人,但事實上,已經對人了。

我們在表達上,出現了哪些偏差,讓對方誤解了我們的意思呢?說起來很簡單:你不經意間,開始質疑對方的動機了。我們一開始往往只是質疑事件本身,然而不自覺的就會運用所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定律,來分析這個事件。

不分析還好,一分析,我們發現本質就是,對方的動機好像有些問題,因為動機是動力之源。於是,本來是對事的,不知不覺就開始對人了。我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但對方已經感知到了。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當一個人的動機被懷疑的時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會蒙汙。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這個無意識的錯誤行為,如何糾正呢?

其實,善用一個小套路,可以有效實現最大程度的對事不對人。

第一,以事實為開場。實際上,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都有意識的對事不對人,但是總是把握不準關鍵,才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裡面的關鍵,就是對事實的界定,出現了偏差。

真正的事實,包括兩個因素:

①不含形容詞。千萬注意,一切形容詞都帶有主觀判斷的個人色彩,而所謂事實描述是純客觀的,不需要主觀的參與。

②不可爭辯。在描述事實的時候,儘量要用準確的資料和數字來描述,不要用模糊的表達,這樣才能讓彼此無可反駁。

第二,向對方對比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很清晰、很明確的告訴對方自己的意圖是什麼,不是什麼,不要讓對方猜。中國人喜歡含蓄,實際上,這種含蓄,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交流中,很耽誤事,甚至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誤會。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誤會,一定要把觀點說明白。模模糊糊,既讓對方找不到目標,也讓對方沒有安全感。

甚至,你可以套用一個句式,在描述完事實之後,直接接這樣一句話“我說這件事的意思是什麼,並不是什麼什麼。”讓對方明明白白你的心。

第三個要點,以一個問題結束。一個真誠的提問,實際上是向對方發出了一個真誠的邀請。以問題的形式像對方明確提出一個建議,請對方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看法,才有利於下一步的交流。

最後再強調一下,解決衝突的過程中,解決情緒遠的意義,勝於解決事情。但解決情緒的難度,也遠高於解決事情。所以,在一次衝突的醞釀初期,就把情緒問題給消滅在萌芽狀態,才是高手風範。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第11節 不尷尬地表述疑議和不滿?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滿的事情,不說吧,自己憋著難受;說了吧,又怕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如何解決這種尷尬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旦遇到不滿,一定不要憋在自己心裡,一定要溝通。而溝通的方式,我建議可以嘗試非暴力溝通模式,有點類似於上一節課講的扭轉衝突。因為核心理念,都是對事不對人,但又不完全一樣。

這裡有個套路,大家可以參考,四個要點:

一、描述事實(陳述事實,無形容詞,不可爭辯)

二、描述感受(自己的真實感受,非評價)

三、描述需求(說出真實需求,最好定出對方重要性)

四、描述請求(請求一定要具體)

課程裡面關於這個套路,用了一些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詳細說明,我就不再複述了,大家可以自己來聽。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

關於套路,我再補充一點,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懂套路,而是不懂套路的用法而已。所謂套路,就是別太多的廢話,套完就走。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說少了,反而是說多了。說一句,其實已經剛剛好。但是我們總覺得味道不夠,於是拼命加碼,結果本來是套路,結果套著套著,變成了漁網。本來是釣魚,結果變成了鉤魚、扎魚。這樣的套路,還能套住誰啊?!

當然,還需要強調的是,任何套路都不能100%實現目標。但是,善用這些小技巧,一定會讓你和對方離你們共同的目標越來越近。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

對人不對事,壓根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