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民為什麼不將麥子曬乾揚淨賣

2022-03-22由 長江三農 發表于 農業

一戶農民有多少畝

“三夏”拉開了大幕,全國各地陸續進入夏收,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小麥全部收割完畢,進入夏種了。但網上出現了很多疑問,為什麼農民不將麥子曬乾揚淨賣?為什麼農民不願意儲存小麥?為什麼農民銷售小麥價格低得嚇人?下面我談談我在我們這邊調查走訪的結果。

農民為什麼不將麥子曬乾揚淨賣

一、農民為什麼不將小麥曬乾揚淨賣掉?

我們當地自進入2000年土地就規模化生產經營了,一戶農民承包60——100畝土地,現在也都承包經營100畝土地以上,如果按100畝計算,畝產1000斤,總產量10萬斤,一戶農民50噸以上產量,不是小數目,需要多大的場地曬乾,需要多大倉庫堆放。農民實際上沒有倉儲條件,更沒有那麼大的曬場晾曬。不賣就會發黴、發芽,我們這邊的農民吃過這方面虧,分批晾曬在宅基地上,結果,沒有晾曬的小麥發芽了,變成了綠油油麥苗,發黴結塊,賣不上價。沒有曬場也就沒法晾曬,沒法揚場了。購買烘乾機農民不是沒有想過,但覺得不划算,大家湊錢購買共用,又無法達成共識,沒有人牽頭辦這件事。怎麼辦?直接賣“潮糧”,就在田間地頭直接賣掉,但吃虧的還是農民,中間商、貿易商、深加工企業殺價那個狠勁,讓農民只能吃“啞巴虧”,你糧食本來就潮溼,你糧食本來就不乾淨,你糧食本來就不符合國家標準和倉儲要求,怎麼能給你高價?怎麼能按最低收購價收購?問得農民啞口無言,無可辯駁!

農民為什麼不將麥子曬乾揚淨賣

二、為什麼農民不願意儲存小麥?

記得土地“包產到戶”的時候,農民是小規模經營,集體曬場還在,農民在曬場上將小麥脫粒,然後曬上三天,使水分低於14%以內,符合國家標準,揚淨後用麻袋裝好,裝成140斤的“標準包”,碼放家中,待價而沽。但好景不長,少則半個月麻袋錶面發熱,滾燙滾燙的,一個月後麻袋錶面密密麻麻生滿了黑色像螞蟻大小般昆蟲,會短距離飛行,我們這邊的農民稱之為“牛”的蛀蟲,農民不敢待慢,又將小麥拉到曬場晾曬三天。小麥是很難儲存的,這是農民的共識,現在也沒那個時間時不時曬麥,一曬就是三天,三天的功夫也是錢,多曬一次可能多增加了500——600元成本,通常情況下小麥一年要晾曬三次,倒庫多次,非常麻煩。而且現在一戶至少50噸小麥,儲存需要多大場地?不能戶外堆放儲存,不能長期儲存,儲存過程蟲蛀鼠咬,風乾畬耗,還不如直接在田間地頭賣掉。現在農村都是樓房,儲存佔用場地,影響生活,十分不便。

農民為什麼不將麥子曬乾揚淨賣

三、農民銷售小麥價格為什麼如此之低?

其實農民銷售糧食價格與網上報價有很大出入,今年我們這邊的小麥最低價0。50元一斤,最高價在0。72元一斤,大多數農民在0。65元一斤賣掉的。為什麼會比網上報價便宜一倍,因為農民賣的是“潮糧”,是直接從收割機上放出來就賣。這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中間商要求扣除50%水份,一百斤麥子實際上只有50斤,只能按市場價50%支付糧款。農民不認可這個價格,可不認可又能怎麼樣?中間商會大發慈悲嗎?說實話,今年我們這邊的小麥是虧本種植,農民都說沒掙著錢,價格創歷史新低,農民說,從來沒有賣過這麼低價格,過去最低價都是0。70元,最高賣過1。05元一斤的。

農民的思考(結束語):在我走訪過程中,農民也紛紛意識到,小麥賣不上好價,可能與賣“潮糧”有很大關係,是賣“潮糧”划算,還是賣“乾糧”划算,我們這邊的農民沒有人考慮,只是能賣出去就行,掙不掙錢並不是十分在意,即使價格低,也沒有與收購商討價還價資本,中間商給多少算多少吧!但農民還是希望以村委會(社群)為單位,購買烘乾機,方便農民烘糧食,每斤支付0.10元費用也划算得很。村集體還是購買捲揚機,方便農民一下,服務於農民。對收割機生產廠家農民也提出希望建議,希望收割機增加烘乾裝置、鼓風機裝置,使收割的糧食能直接入庫。現代農業,農機占主導地位,是主要生產力,我們這邊只有5戶農民,10人從事農業了,未來農業可能是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天下了,相信以後的農民不再有糧食賣不上好價格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