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2022-03-21由 外交官說事兒 發表于 農業

主菜是什麼意思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文字內容系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絡工作人員

西餐的原料簡單,烹飪手法單純,外國人對於吃飯的態度卻非常嚴肅認真。前面我們說到,西方人用餐時很講究餐桌的乾淨與整潔。今天我們繼續和大家分享關於吃西餐的一些門道。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如果你有機會參觀他們的廚房,簡直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來到了化學實驗室——各種稱量、計時、夾取的工具琳琅滿目,而且全都一塵不染。

簡單的食物卻有複雜的吃法,這恐怕也算是西餐的一大特色了。面對大大小小的各種杯子、盤子、叉子,你知道應該如何使用它們嗎?

外交官告訴你

如何搞定“盤中餐”

餐檯 中國人吃飯喜歡用圓桌或八仙桌,圖個團圓、“和合”;在西方一般使用方臺,通常還會在上面點幾支蠟燭,講求溫馨和浪漫。

餐巾

有的人喜歡把餐巾墊在盤子下面,在國外一般是把餐巾展開放在膝蓋上。在就餐過程中可以用它來擦嘴和手,但不能擦臉,更不能擤鼻涕!如果中途需要離開,應該把餐巾折起一點,輕輕地放在桌子或椅子上。

墊盤

在西方是各吃各的,互不影響。每個人面前都會擺上一個墊盤,每道菜端上來後會放在墊盤裡,用完一道菜撤掉後再上下一道菜。

刀叉 比較講究些的用餐通常是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刀叉會根據上菜順序依次擺放。從最外面一套用起,用完一道菜服務員會撤掉一副刀叉,再接著用下一副。一頓西餐一般會用到三套刀叉。放在托盤最左邊的是沙拉叉,由外向內依次是肉叉(主菜叉)、魚叉。托盤右邊由外向內依次是湯匙、沙拉刀、肉刀、魚刀。若是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刀鋒都是朝著盤子方向的。

黃油盤 黃油盤一般放在托盤的左上方,取用的麵包可以擱在這個盤子裡。黃油刀橫放在黃油盤的頂部,用它將黃油抹在麵包上吃。

佐料瓶 在餐具中間的前方是鹽瓶和胡椒瓶,一般都是帶磨刀頭的,用時向食物上擰動幾下即可。也有用瓷瓶的,上面有一個孔的裝的是鹽,三個孔的裡面是胡椒。

你能讀懂餐具語言嗎?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去吃西餐。吃完一道菜之後,坐在我身邊的一個年輕人頗為費解地小聲問我:“為什麼服務員把你們的盤子都撤掉了,唯獨不撤我的盤子呢?”

我一看,原來小夥子吃完之後,刀和叉依然像用餐時那樣一左一右地擱在盤子兩邊,在西餐中,這表明這道菜還沒用完,人家當然不給他撤盤子了!

於是我低聲對他說:“把你的刀和叉並排著放在盤子中間,人家就過來了。”

果然,這麼做後沒多久,服務員就上前來撤掉了他頭一道菜的盤子。

小夥子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說:“頭一次吃西餐,沒想到連餐具的擺放也這麼有學問啊。”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用刀和叉來“暗示”用餐是暫停還是結束,這是西餐中一種獨特的語言。

一個訓練有素的服務員,不是根據你盤子裡剩下的菜的多少來判斷何時該給你上下一道菜的,而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把刀和叉的柄交叉著在盤中放成一個倒的“V”字型,表明你只是稍事休息,還會繼續享用盤中的美味;把刀和叉並排放在盤子的右邊或中間,則表明這道菜已經用完,提示服務員可以上下一道菜了。

有時,在上雞、蝦或水果時,服務員會遞上一個漂亮的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有的水裡還飄著玫瑰花瓣或檸檬片。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經常有人對這樣的小水盂迷惑不已,其實,它只不過是一個洗指碗而已,裡面裝的是一些溫水,人們在吃需要直接用手取食的食物之前,或是弄髒手指之後,可以用它來清洗手指。

這樣的洗指碗並非只在吃西餐時才能見到,讀過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人大概記得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與賈母及眾姐妹一桌吃飯時,奴婢也端過來一個精緻的銅盆,謹慎的黛玉看見其他姐妹用銅盆裡的水稍稍洗了洗手,然後就有奴婢遞過毛巾來擦拭,於是便也照樣這麼做了。▼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這個銅盆或許可以算做中國古代的洗指碗吧。

使用洗指碗時,動作不能太大,應該優雅地將兩手的手指輪流在水中沾溼,輕輕涮洗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不能把整個手掌浸泡在水中,更不能弄出較大的聲響。

西餐的吃法

正式的西餐會先上酒水,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自選。

西餐用酒有三種:餐前酒(雪梨酒、白葡萄酒、馬丁尼酒、金酒加冰塊、威士忌加冰塊等);佐餐酒(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餐後酒(一小杯烈性酒,如白蘭地)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西餐在上菜時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是:頭盤(開胃菜)—主菜(牛排等)—甜點(乳酪、水果等)—咖啡/茶。

作為第一道菜,頭盤的目的在於刺激食慾,所以也叫開胃菜,一般是正餐前提供的用小碟裝的蔬菜、沙拉、香腸或麵包、小塊的魚等。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開胃菜的品種很多,但為了不影響大家吃正餐的胃口,分量基本都很少,有時還會佐以開胃酒。開胃酒通常是雞尾酒的一種,性質比較溫和,目的也是為了增進食慾。

西餐的主食是麵包,用一個小籃子裝著放在桌上,需要的話可以自取。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外交官告訴你

不要把麵包當饅頭吃

吃過西餐的朋友一定知道,西餐中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要使用刀叉。

比如麵包,就絕對不能用刀切開後用叉子叉著吃,或者拿起一整塊麵包用牙齒撕咬著吃。——前者太過“斯文”,後者又過分“粗暴”(中國人到了國外,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像這樣把麵包當饅頭吃)。

事實上,外國人吃麵包時非常隨意,大多數情況下是直接用手掰成幾小塊,用黃油刀抹上黃油後,用手往嘴裡送。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吃肉的時候,一定要用刀切成小塊,吃一塊,切一塊,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不能把整塊肉放在嘴邊撕咬,這會讓你的吃相變得難看。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在頭盤和主菜之間,有時還會有一道湯。而喝湯一般用湯匙,最“規範”的喝法是:用湯匙從內向外舀起送入口中(避免湯汁潑灑到自己身上),湯快喝完時可以將湯盤向外略托起,不要直接端起湯盤喝湯。

吃西餐時用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可能是因為不習慣這樣的吃法,有的國人在用刀切割食物時比較費勁,結果難免因為用力過猛撞擊盤子而發出聲音。這在正式的場合是略顯失禮的,使用刀叉時應該輕一些,動靜小一些。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像魚、蝦、蟹這類“難對付”的食物,講究用餐儀態的外國人,一般都會提前處理掉其中的骨頭和刺等,並且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幫助你優雅地“消滅”它們。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外交官告訴你

怎樣對付“難吃”的食物

西餐中的魚大多是去了大魚刺的,但可能還有一些小刺,吃到時直接用手從嘴裡取出放在盤子上就可以了。吃魚有專門的刀和叉,如果是整條魚的話,先切下魚頭,再用切魚刀沿著魚背中心切成薄薄的小片放在邊上的盤子裡,再用刀叉小心地將整條魚脊骨除去。也可以拉掉魚皮,直接將小塊的魚肉挑起來吃。吃完一面的魚肉之後,應該把魚刺剔掉再吃下面的魚肉,不可以把魚翻過來吃另外一面。

吃帶骨頭的雞肉時,可以抓著骨頭的一端,直接對著嘴吃。更斯文的做法是:連骨頭帶肉一起叉入口中,用手取出骨頭放在盤子的一角。

直接用手抓住帶著殼的蝦尾,把蝦身浸一下調味品再吃,吃完把蝦殼放在盤子的一角。

先把蟹的鉗子通通拽下來放在一邊,並從開啟的一端吸出肉(不要發出聲音)。端上桌的蟹一般都是切好的,因此在吃身體的部分時,只需用刀叉將肉挑出來,蘸著調料吃即可。

蝸牛

吃蝸牛時要使用特別的夾具,而且盛裝蝸牛的金屬器皿一般都很熱,不要直接用手觸碰。左手拿著夾具壓住蝸牛殼,右手用挖蝸牛的食器把蝸牛肉取出來後就可以直接吃了。

和吃蝸牛時類似,用左手捏著蠔殼,右手用蠔叉取出蠔肉,蘸著調味料吃。

很多人之所以會對西餐“望而生畏”,恐怕大多還是因為不能靈活使用刀叉。

其實,只要你根據常識,遵循方便的原則,西餐沒有你想象中那麼複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吃,可以學著鄰座的樣子,或者直接叫服務員過來幫你好了!

事實上,在有服務員分菜的宴請中,很多食物端上桌後,服務員會主動上前幫你“對付”它們,你需要做的只是盡情享用美味而已。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用手直接取用食物後,手上、嘴上難免會留下油膩和汁液,一定要注意隨時用餐巾擦拭手指與嘴,使自己保持儀態端莊。前面提到的洗指碗這時也將派上用場。

外交官告訴你

牙籤不能“叼”

西餐的門道之餐具篇

中國人喜歡在飯後使用牙籤,但外國人沒有這個習慣,因此無論是在家庭聚會還是大型的宴會上,如果你需要牙籤,可以直接向主人或者服務員索要,否則對方是不會主動為你提供的。

有的人用過牙籤後會不自覺地把牙籤叼在嘴裡,這種習慣很不好,有損你的形象。

我在巴黎時就曾看到過很多代表團的同志,有的甚至還是有一定身份的領導同志,在飯桌上嘴裡叼著一根牙籤,很不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