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2022-03-21由 北京科技報 發表于 農業

香辛葉菜在烹飪中的應用特點是什麼

提起香辛類蔬菜,可謂是令人“愛恨交加”。哪些蔬菜屬於香辛類?它們又有何特色呢?為何有人歡喜有人愁?

談及香辛類蔬菜,不少人常會想到“烹飪必備提味組合”——蔥、姜、蒜,甚至認為只有它們擔得起“香辛”二字,但殊不知近日價格居高不下的“春日新貴”香椿也是其中一員。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香辛類蔬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常用來調味的蔥、姜、蒜不同,擁有120元/斤超高身價的香椿是菜品中的“主角”,與雞蛋共譜的“春日味道”,打破了香辛類蔬菜只能作為配料的固有印象。那麼,究竟哪些蔬菜屬於香辛類?它們又有何特色呢?

什麼是香辛類蔬菜?

假設你現在走到了超市的蔬菜售賣區,看到貨架上擺放著蘿蔔、小白菜、花椰菜、胡蘿蔔、油菜、西蘭花,此時你需要挑選其中三種作為今天晚餐的主料,你會選擇哪三種?

相信對於多數人來說,幾乎不會同時選擇同類的蔬菜,在潛意識裡,你或許已經按照可食用部位的植物學器官,將這6種蔬菜分成了根菜類、葉菜類、花菜類三組。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一過程主要透過觀察產品器官的形態進行判斷。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超市裡的香辛類蔬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香辛類蔬菜的判定,則一般藉助嗅覺與味覺。事實上,香辛類蔬菜指能散發芳香氣味或具有辛辣味的蔬菜。這類蔬菜種類眾多,且在美食烹飪中,肩負著不同的職責,如上文提到的“蔥、姜、蒜組合”與花椒,多被用作調味品;香菜、香蔥則常作為菜餚的“裝飾品”錦上添花,或者切碎後撒入火鍋蘸料;身價高昂的香椿、清香撲鼻的西芹則一般被用作菜品主料;山葵、辣根等常被製作成醬料食用……

香椿的價格為何這麼貴?

每到冬春交替之時,常會掀起購買香椿的熱潮,其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前幾年,香椿芽在上海市場曾賣出了70元一斤的高價,去年則賣到了90元一斤,而今年竟賣出了120元一斤的“天價”,甚至比俘獲人心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的盲盒還要貴上幾塊。

香椿的珍貴,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人們就開始品嚐香椿,但由於其產量稀少,香椿多是和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被運送進宮,供皇家貴胄享用。因其馥郁芳香、風味獨特、食味鮮美,頗受人們的青睞,逐漸傳遍大江南北,到清代便形成了“吃椿”的傳統。直至今日,在氣溫乍暖還寒之時,不少人依然希望能夠嘗一口鮮美的香椿,體驗其獨特味道,但卻因價格過高望而卻步。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超市裡的香椿價格飛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香椿價格過高與多種因素相關。第一,今年冬季氣溫較低,而香椿芽十分怕冷,部分未能經受住寒冷的考驗,產量有所下降。第二,目前市場裡的香椿,尤其是味道更為濃郁的紅香椿多來自雲南,空運路途遙遠且不易保鮮,途中常有損耗的情況,而北方香椿尚未到採摘之時,大家又想盡早“吃椿”,導致供不應求,價格進一步上漲。第三,受此前採摘工人回鄉過年等影響,勞動力價格上漲,採摘成本增加,香椿價格也隨之上浮。

儘管近幾日北京的氣溫有所回升,但尚未達到入春的條件,“吃椿迎春”並不急於一時。古語云:“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如木質。”正是描繪了穀雨節氣前香椿芽的鮮嫩美好。此時,距離春分尚有一月光景,穀雨更是為時尚早,大家不必過於擔心無法品嚐到今春的美味香椿。

香菜為何有人極愛、有人極厭?

對於香菜到底好不好吃這一話題,大家往往爭論不休,愛它者“趨之若鶩”,不愛者“避之不及”。日常生活中,有人在調製火鍋蘸料時都拒絕一點香菜的加入,有人則特意點一份香菜,在清湯鍋中涮制而食。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究竟背後有何原因?

香菜又名蕪荽,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約在公元前一世紀的西漢時期由中亞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如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其葉小而嫩、莖纖細、味鬱香,能祛除食材中的腥羶味。但也有人覺得香菜有一股肥皂味,甚至比肉類的腥羶味更讓人難以接受。

作為香辛類蔬菜,香菜自有一股獨特的氣味,這種氣味主要來自於其中的醛類物質,如苯乙醛、十一烷、癸醛、環癸烷、十一醛、十三醛、十四醛等,這些物質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香菜的特別味道,吸引著眾多“香菜愛好者”。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研究表明,對香菜味道的差異化感受,可能是由於嗅覺受體上的基因差異。遺傳學研究發現,名為“OR6A2”的特殊基因,會讓人對某些特定的醛類化合物十分敏感,攜帶這種基因的人,更有可能聞到香菜的“肥皂味”。然而,這種基因的遺傳性很低,所以即使你厭惡吃香菜,但你的孩子卻不一定討厭它。當然,後天的成長環境和飲食行為是否會造成基因突變目前尚未可知。

大蒜很常見,黑蒜又是什麼?

曾經價格瘋長的大蒜,是烹飪時不可或缺的辛香類調味佳品,即使曾因價格極高被網友戲稱“蒜你狠”,也未能阻擋其鍾愛者“生食大蒜”的選擇。然而,部分人卻因其味道辛辣而無法接受。由此,黑蒜應運而生。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黑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黑蒜並不是一個神奇的新蒜種,而是將新鮮生蒜置於高溫、高溼的環境中自然發酵一定時間而製得的新型蒜製品。當然,此處的“發酵”可能和我們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發酵有所區別,因為溫度過高,這一過程幾乎沒有微生物發揮的空間,實際主要是利用生物酶催化以及大蒜成分自身的化學反應。

與新鮮生蒜不同,它並無刺激性辛辣味,且酸甜適口、口感軟糯,受到了許多“吃辣困難戶”的喜愛,有人還從中嚐到了淡淡的“焦糖味”。

可口的“焦糖味”與高溫下悄然發生的“美拉德反應”密切相關。生活中,這一反應也十分常見,烤麵包、煎牛排的過程中均會發生。美拉德反應也稱羰氨反應,本質上是羰氨間的縮合反應,主要指醛、酮、還原糖的羰基與氨基酸、肽、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的遊離氨基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反應。

在反應過程中,大蒜中的糖類物質透過焦糖化反應,糖分子裂解產生一些醛類、酮類物質,與食品中的氨基化合物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一系列香味化合物,再透過熱降解產生香氣物質,讓食用者嚐到美味的焦糖味道。

同時,黑蒜的顏色也來源於這一反應,其會使食物產生某些棕黑色物質,從而使白色產品變色,形成了黑蒜獨特的色彩。

花椒為何能帶來獨特的“麻”感?

在一眾具有芳香氣味或辛辣味的香辛類蔬菜中,花椒獨具特色,因其能讓人在食用時產生辛麻的感覺。

花椒之所以能讓人感到唇舌發麻,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麻味物質,通常是以山椒素為代表的鏈狀多不飽和脂肪酸醯胺。目前為止,已發現的花椒中的天然脂肪酸醯胺類物質大約有27種,主要有α-山椒素、β-山椒素、羥基-α-山椒素及其同分異構體、羥基-γ-山椒素及其同分異構體、花椒素及異花椒素等。

雖然同為麻味物質,但人體因其產生的具體感覺卻有所差異。你是否還記得,在不同餐廳嚐到花椒的多樣化感受?

研究發現,羥基-α-山椒素主要產生刺痛的感覺,δ-山椒素、γ-山椒素和α-山椒素主要產生燃燒的感覺,而β-山椒素則主要產生麻木的感覺等。之後用餐時,不妨嘗試仔細分辨一下。

花椒中獨特的麻味物質不僅讓其成為了麻辣火鍋、麻婆豆腐、水煮魚等美味佳餚的重要調味品,也是中國傳統五香粉的組成成分之一,佔據了調味界的一席之地。在提供麻味之餘,花椒所帶來的持續麻感還能減輕麻辣菜品中的辣味,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擁有更多花椒的重慶火鍋沒有四川火鍋辣的原因。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花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花椒中的醯胺類物質還被應用於化妝品,具有抗皺的功效。當然,實現這種功效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藉助精密儀器進行提取,自磨花椒粉後沏水塗抹用以抗皺的方法或許並無效用。

撰文/記者 廖邁倫 圖文編輯/陳永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椿“身價”已上百?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蔬菜又回來了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