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揭示中外豬種產肉性狀差異遺傳機制

2022-03-17由 酷扯兒 發表于 農業

豬源基因什麼意思

「來源: |iPlants ID:PlantRSS」

11月15日,基因組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上線上發表了題為“The genome variation and developmental transcriptome maps reveal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in pig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中國地方豬和西方瘦肉型豬在產肉性狀及骨骼肌生長髮育中的差異分子調控機制,為豬的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揭示中外豬種產肉性狀差異遺傳機制

生豬是我國農業支柱產業之一。我國養豬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豬遺傳資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養殖和豬肉消費國。西方瘦肉型豬和我國地方豬在產肉性狀(肉產量和品質)上差異巨大,且具有互補性。我國地方豬具有肉細嫩多汁、口感好等優點,但存在生長緩慢、瘦肉率低等不足。西方瘦肉型豬雖然生長快、瘦肉率高,但肉質不如我國地方豬品種。因此,揭示我國地方豬和西方瘦肉型豬產肉性狀差異的遺傳基礎,有助於我國地方豬的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以及新品種(配套系)培育。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揭示中外豬種產肉性狀差異遺傳機制

圖|通城豬和長白豬骨骼肌發育的轉錄調控比較

本研究採用比較發育遺傳學方法,分析了中國脂肪型-通城豬和西方瘦肉型-長白豬27個生長髮育階段骨骼肌的轉錄組,系統解析了豬骨骼肌生長髮育過程中的轉錄調控事件。研究發現中外豬種骨骼肌生長髮育不同步,肌細胞增殖、葡萄糖代謝和ATP酶活性等的差異是導致兩者產肉性狀差異的關鍵。結合全基因組變異分析,鑑定得到多個調控豬產肉性狀的關鍵編碼基因(SATB2等)和非編碼基因(miR-24-3p,XLOC_036765等)。本研究為豬的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候選基因和位點,將對我國地方豬優質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打贏種業翻身仗和培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豬新品種(系)具有重要價值。

基因組所楊亞嵐副研究員、博士生閆君宇(已畢業)、博士生範新浩以及香港城市大學陳佳星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基因組所唐中林研究員、李奎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李帥成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點專案等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9910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iPlants”設定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

文章頂部點選「iPlants」名稱進入公眾號主頁,點選右上角「三個小點」,點選「設為星標」,iPlants名稱旁邊出現一個黃色的五角星,就設定成功啦~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揭示中外豬種產肉性狀差異遺傳機制

微信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