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3500畝只能結出殘次果的老桃樹林,變糧田了

2022-03-17由 農村大眾 發表于 農業

茂谷柑橘子保果打什麼農藥

3月10日上午,臨沂市蘭山區李官鎮高店子村村東的山嶺上,剛澆過的麥苗正在返青,長勢喜人。“你看這麥子長得多好,怪饞人的。”這個村70歲的村民程正亮說。

同一天上午,李官鎮元沂村村民莊元思正在自家桃園裡忙著。他的60畝桃樹,都是2020年以來嫁接的新品種桃樹。

高店子村村東山嶺上的麥田和莊元思家的新品種桃樹,都緣於李官鎮自2020年以來實施的一項工程——殘次林改造。

3500畝只能結出殘次果的老桃樹林,變糧田了

高店子村殘次林改造中,由老桃園變成的糧田,在這個丘陵山地村足足有500多畝。

李官鎮農業辦公室主任張敬濤說,桃是李官的重要農業產業。但這一產業發展到現在,出現了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桃樹老化。“桃樹的壽命是20年,到了這一年齡,桃樹就老了,結的桃難看不說,品質也下降。”他說,“李官鎮的一部分桃樹,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栽下的,結桃早就不行了。”

3500畝只能結出殘次果的老桃樹林,變糧田了

這是栽下已近30年的老桃樹,老化的枝幹上,沒有多少花枝。

“老品種的老桃樹,結出的桃子一斤才賣三四毛錢。”李官鎮黃金桃種植協會會長張敬連說,“老桃樹還病害蟲嚴重,尤其是流膠病、根腐病和蚧殼蟲害。”

李官鎮宣傳委員周博說,李官鎮的這次殘次林改造,指的就是改造老桃樹林。農民想繼續種桃的,可以將還沒有到老齡的老品種桃樹,嫁接成新品種,或者栽新桃樹。不管是嫁接還是栽新樹,都要花錢,而且前幾年沒產量或產量低,因此發展一畝新品種桃樹,政府補貼1。44萬元。

樹老了,不想繼續種桃,也可以。政府採用招標的辦法,招來工程隊伍,用大型機械,把農民的老桃樹挖掉,再深挖深翻改造成糧田,改造費用1萬多元。而在老桃林變成糧田的過程中,農民不用出一分錢。

3500畝只能結出殘次果的老桃樹林,變糧田了

高店子村50歲的村民程正良說,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前便是老桃林,現在變成了麥田。

“桃樹林變成殘次林後,不管是改造成新品種桃樹,還是改造成糧田,我們的目的是讓土地實現本來該有的產出。”周博說,“桃樹老了,還佔著地,土地就沒法實現該有產出。”

高店子村是個丘陵山地村,全村1000多口人,除了桃園,只有500多畝糧田。在殘次林改造中,這個村的500畝嚴重老齡的桃樹林,變成了糧田,從而使全村的糧田面積增長了一倍。“黨和政府幹了件大好事。以前的老桃樹林,一畝桃賣不到2000元錢,不說花肥農藥,修剪、疏花、疏果等都很耗人工,要算人工費的話,肯定賠本。”高店子村村民程正良說,“桃樹老了,不如刨掉種糧,可讓我們自己改造,一畝地上萬元的改造費用,我們還真承擔不起。”

3500畝只能結出殘次果的老桃樹林,變糧田了

張敬連說,這是2020年嫁接的新品種桃樹,枝旺花多,今年一棵能結60來斤桃,可賣300來元錢。2020年以來,李官鎮新發展優良品種桃樹30多萬棵。

莊元思2020年嫁接的新品種桃樹,2021年有10畝開始結果,新品種桃的市場價是六七元一斤。“從今年開始,我這50畝桃,一畝地一年純收入1萬元有把握。”他說。

張敬濤說,殘次林改造,讓李官鎮7500畝老品種的嚴重老齡的桃樹所佔用的土地,實現了該有的產出,其中3000畝變成了新品種桃樹林,3500畝變成了糧田。“李官鎮的小麥播種面積,2020年以前常年穩定在1。8萬畝,現在達到了2。15萬畝。”他說。

新改造出來的3500畝糧田,種小麥和玉米。丘陵山地,產量趕不上平原地區,但透過深挖深翻,土層薄的地塊還採用拉土造地的辦法,這些耕地都成了當地的豐產田。張敬濤說,2021年,這3500畝地平均畝產小麥700斤,平均畝產玉米1000斤。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孫成民 通訊員 孫磊 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