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訂單農業托起四明鎮農民致富夢

2022-03-13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一畝田產多少土豆

【導讀】 走進四明鎮通洋街東首的千畝日光大棚高效農業園區,放眼望去,數百棟大棚在陽光照射下銀光爍爍,蔚為壯觀。大棚內西葫蘆青翠欲滴

走進四明鎮通洋街東首的千畝日光大棚高效農業園區,放眼望去,數百棟大棚在陽光照射下銀光爍爍,蔚為壯觀。大棚內西葫蘆青翠欲滴,前來收購衣副產品的客商貨車絡繹不絕,工人們正忙著採摘過秤,園區一條繁忙。這是四明鎮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訂單農業的一個縮影。

訂單農業托起四明鎮農民致富夢

位於通洋港居委會五組境內的1515畝設施農業示範園,主要生產西葫蘆反季節蔬菜,一年四季輪作茄果類蔬菜年總產蔬菜8000噸。為了提高種植戶的種植效益和抵禦市場抗風險的能力,以市場供給側,突出“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滿足社會對農產品多樣化和優質化的需求,從良種的選擇、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產品的銷售上都有鎮政府或者示範大戶統一組織指導運作,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三品”標準組織生產,所生產的西葫蘆暢銷長三角市場,西葫蘆等茄果類蔬菜產品供不應求。山東等地的經紀人,從園區生產開始就下定單“量身定做”,按照規定的產品屬性規範生產,實行全程質量監控控制,產品安全無汙染,增強了經銷商辨別真偽能力和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葡萄等農產品價格在市場同類產品中總勝一籌。

訂單農業托起四明鎮農民致富夢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邁進,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明顯上升,並且表現出農產品需求多樣化的特點。面對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迫切要求農業生產從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適應優質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轉變,從追求數量為主向數量、質量並重轉變。四明鎮在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增長,提高單產和改善品質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及其變化趨勢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積極發展畜禽養殖特種水產特經作物,滿足社會對農產品多樣化和優質化的需求。

維新村地理位置獨特,緊臨射陽河,河流密佈,水質清澈,全境溝塘河汊眾多,土質肥沃、風浪小、漲落平緩等有利條件讓該村村民王海峰等人“如魚得水”,充分利用池塘、河灣、低窪的河灘等地域上的優勢,大力實施稻蝦混養,該鎮因勢利導,採取典型引路、以大帶小等模式,使全村的小龍蝦產業呈現出滾雪球效應,從零星散戶發展成規模混養,以王志龍,包恆軍等為首的村民還走出本村,到外地“借窩生蛋”,發展稻混養,他們在技術上取長補短,資訊上互通有無。稻田混養出來的成品蝦,由於規格大,肉質肥美,無汙染,是正宗的`大河龍蝦′,每到銷售季節,都被商販超市訂購一空,價格遠遠高出其他地方價格,都取得了一定的可觀經濟效益。

訂單農業托起四明鎮農民致富夢

青龍村李成付卻獨闢蹊徑,把螞蟥當成寶貝大量養殖,一年收入近百萬元,成為創業致富的“軟黃金”。李成付養殖的是寬體金線蛭,不咬人不吸血喜歡吃螺螄,是水蛭中藥用價值較高的品種,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預防血栓等多種功效,所以很受市場的歡迎,目前國內藥廠和醫院對螞蝗的需求量很可觀,根本不愁銷路。每年累計有四五千萬尾苗銷往廈門、廣西、湖北等全國各地,都是按合同銷售,剛出的幼苗一毛六一隻,滿月5毛每隻,成品鮮貨售賣價格大約是每公斤200元左右,如果把螞蟥活體串起來曬乾後再進行售賣,其售價可達上千元。

坐落於射陽縣四明鎮曙光社群小拱棚(美人白)蘿蔔種植基地,有著幾十年的歷史,佔地面積500畝,年收益達到700萬。毎年生產3至4茬,每畝產量3000~3500斤左右,春季達到每斤2。5元,夏季達到每斤1元,冬季達到每斤1。5元,一畝白蘿蔔年收入在萬元左右,種植的蘿蔔以清甜無渣著稱,遠銷全國各地,備受廣大市民青睞和讚賞,特別是揚州等地客商,都是按合同收購,供不應求,為四明鎮高效農業的發展起到了規模示範和典型引路的作用,目前,已帶動全鎮300多戶發展蘿蔔生產,種植蘿蔔成為當地農民的一筆穩定收入。

作者: 暫無

編輯:採編平臺

【來源:常州網-縣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