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2021-06-14由 縉雲U生活 發表于 農業

下洋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文/劉偉民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端午節將到,我熱情邀請朋友們到我的家鄉下洋一遊,理所當然我就充當了鄉村遊的導遊角色。下洋離縣城新區約5公里,是進入仙都景區好溪左岸第一村。我先粗略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下洋村:“入景仙都第一觀,田園風光美下洋。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昆潭如鏡映懸崖,逆水順路遊雲關。人間佳境仙人駐,天然美景遺神話。”我的家鄉下洋,是在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的國家級AAAA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內。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足跡遍佈,留下無數珍貴的石刻古蹟。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寄語憶鄉愁·導友故鄉遊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禳田辭》雲:“這裡的春天‘風和景媚,林溪漲綠,花香襲人,鳥聲催喚’;這裡的夏天‘白雲溶溶,佈滿川穀,隴樹排清,重陽敞日’;這裡的秋天‘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意指地裡收穫的穀物盛滿篝籠,田裡收穫的莊稼裝滿車輛,五穀繁茂豐熟,米糧堆積滿倉。好一個真實寫照的風景秀麗的魚米之鄉——下洋村。 “華陽柯山神杏栽,奕棋老翁遺種來。三月柳發杏花開,沁香襲人神仙歸。”

下洋古稱華陽,相傳,下洋村後有爛柯一處,村中一少年入山砍樵,見二老翁在洞中奕棋,吃杏梅,少年檢一杏核回村種植,杏特別大,特別甜。每到三月杏花盛開,村民們以杏花自詡。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南朝丞相陶弘景,修行華陽留古名。聖境風光傳仙道,遊客如歸品詩韻。”華陽,是南朝梁著名道士、醫學家、文學家陶弘景之名。據古書記載,他是縉雲山道士孫遊嶽的徒弟,《康熙溫州府志》:“陶弘景,棲茅山,一日夢人告曰:‘欲求還丹,三永(永嘉、永寧、永康)之間。”齊永明九年(491)雲遊江南,居天台、括蒼山燈壇觀多年。在《水仙賦》、《答謝中書書》等文中,有仙都風光的記載。據傳,下洋是這位山中丞相修煉的地方。

下洋村民大都姓劉,《縉雲劉氏宗譜》載“龍游劉先,字允興,蔭補官右正言,贈直寶閣。靖康之亂,二伯父徒居於甌,省親道經縉雲。愛仙都山水之勝,因卜居華陽。”故下洋筍川兩村皆姓劉。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接下來我們先欣賞“慈姑孝婦巖”:

“石橋丁步名濟川,西望慈姑孝婦巖。萬年神傳樹樣板,孝悌節義佳話傳。”仙都景區旅遊,西邊入口的第一個景點便是慈姑孝婦巖,我們觀賞“慈姑孝婦巖”,是要站在下洋村的濟川丁步橋上為最逼真。

傳說,下洋村隔溪西面成崗坑口住著一位早年喪夫的婦女,省吃儉用,終於把唯一的兒子扶養成人,娶了個賢惠的媳婦,原本過著幸福的晚年。不幸兒子被官府強逼當兵出征遠方,兒子走後,媳婦為了慰藉大姑(婆婆),對年邁的親人比以前丈夫在家時更為孝順,終日問寒噓曖,孝待大姑,把好吃的都孝敬給大姑。自巳卻每天要上山砍柴,燒飯做菜,吃些殘羹剩飯、餓肚子過著苦日子。

空閒時婆媳倆總是跑到屋後的山上向遠方望眼欲穿——大姑盼望著兒子、媳婦盼望著丈夫早日歸來。媳婦在家善待婆婆如此孝順,感動了上天神靈,佛祖為了進一步證實媳婦的孝順真心,派遣雷公電母前去試探。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一日,姑媳倆正在屋後山頂上,心中默默祈禱著遠方的親人早日平安回家。頓時雷聲大震,下起了傾盆大雨,媳婦招呼大姑趕快下山回家,突然一道閃電,媳婦急忙中將大姑的頭頂護住,一聲悶雷媳婦的頭顱被雷公擊落在山下池塘裡,大姑卻得救了。

事後媳婦被佛祖帶上天界成為仙女,大姑感念媳婦的孝悌之心,卻永遠立在山崗上,低著頭對著媳婦的石頭化身為其祈禱。(縉雲仙都本是孝悌文化的發源地,應該宣傳禮、孝傳統,所以我改編了《仙都百景頌》裡“大姑媳婦巖”為“慈姑孝媳”景點故事。)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婆媳神話傳我輩,慈孝文化昌萬代。父慈子孝家和睦,行善修德因果栽。”這個傳說故事教育我們要尊重和孝敬老人。正因為有了這組自然景觀與傳說,我們好溪兩岸的媳婦們都非常孝敬婆婆,尊老愛幼已成為一種傳統美德。這個景觀傳說故事也是縉雲流傳甚廣的慈孝教育內容。

“轉頭西顧觀仙釋,舅轎接親故事奇。慈姑孝媳好聲譽,傳到孃家鄉鄰里。”下洋村西北面與婆媳巖隔溪相望豹獅山上的舅轎巖又名仙釋巖,前後兩塊,前面像人,肩揹包袱,後面體形較大,如轎子。舅轎巖與婆媳巖,為一組對應景觀,形態逼真,巧奪天工。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家鄉的百姓把仙釋巖和婆媳巖的傳說連在一起,媳婦對婆婆非常孝順的佳話傳到媳婦孃家的父母親得知,媳婦的父母親也感到臉上光彩,聽說女婿被抓當兵後,家中日子過得非常貧困。媳婦的父母親叫兒子去接姐姐回家小住幾天。

正是雷公試探媳婦的孝順真心的那天,媳婦孃家的兄弟租了一頂轎子,原想接姐姐回孃家,恰巧到達慈姑孝婦巖對面的豹獅山。一聲悶雷竟把姐的頭顱擊落了,眼前的情景,讓弟弟驚呆了,腳軟難以成行,轎子也留了下來,形成了如今的舅轎巖。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勸世行孝多作善,善有善報佳話傳。演說神話鑑今古,孝敬父母莫忤逆。”清王誥詩云:“扶剔奇蹤孰指迷,巖頭招手勸幽棲。不將蔥嶺蓬山佔,偏惹騷人韻客題。半壁蒼衫遮淨眼,一灣好水露天倪。偶來便作忘形對,何減當年過虎溪。”

我們站在石橋上觀賞了“大姑媳婦巖”和“仙釋巖”。過橋後,請大家沿著溪沿往東方向順路前行——“猛虎守護大王山,山民自此太平享。神虎探足傳神奇,巡山虎足留峭壁。”路邊峭壁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斑斑洞穴,穴徑小的有40—50釐米,大的有100—200釐米。這些洞穴看上去形狀像猛虎的足跡,所以叫做“虎跡巖”。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沿著溪邊綠道向東來到小赤壁懸崖陡壁,崖壁間斷斷續續地橫亙著一條天然棧道,離地面幾十米,長數百米。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棧道高二三米,最寬處三米,最窄處一米。我們從古人鑿成的石級攀援而上,沿棧道緩步前行,其險無比,其趣無窮。坐憩其上,只見對岸下洋山村,華屋農舍,鱗次櫛比;炊煙裊裊,雞犬相聞;轉而引頸俯視,那練溪昆潭(當地人稱白巖潭),瀑漫濤細;數那奇峰異石,如龍首峰、姑婦峰、螺嚳峰、插劍石、舅轎巖、好山、玉甑巖、僕頭石、青蓮石,盡收眼底,分外妖嬈。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竹筏撐入白巖潭,景隨岸移赤壁現。絕壁赭紅火焰燒,千古摩銘隨處見。”下洋村對面小赤壁,絕壁陡峭,東西橫亙長數里,石壁下部呈赭紅色,猶如焰火燒過,故稱“小赤壁”。

“懸壁摩崖賞石刻,樓鑰學士詩作傳。素貞求藥救許仙,白蛇閃路半山崖。”石壁上有許多歷代名人題詠的摩崖刻石。沿著山腰的懸崖峭壁,橫嵌著一條長達百米的天然石廊,俗稱“白蛇路”。相傳,白蛇仙為救許仙求藥被神虎追擊,遇絕壁路阻,白蛇奮起神威在懸崖峭壁中開出此路。

又傳,當年劉秀遇難,追兵將至,突然一條鱗光閃爍的蛟龍飛速從巖壁間穿過,開出路來使他脫險。故又稱“龍耕巖” 。“耕”是縉雲方言“擠過去”的意思。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昆巖天官鑿洞崖,救友避禍二十年。懋修棲身寫經書,世態炎涼奈何天。”龍耕路的棧道東段有“昆巖洞天”四個字,此洞是明代吏部天官鄭汝璧所開鑿。因為鄭汝璧號“昆巖”所以叫“昆巖洞天”。

據傳,明朝萬曆年間,一代名相張居正,由於在任時長期獨攬大權,剛愎自用,他一死,他的政敵捏造了他的許多罪名。張居正屍骨未寒,就被萬曆皇帝抄家。他的長子張敬修自殺,次子張嗣修被打致殘,第三個兒子張懋修是個狀元。他決定隱姓埋名,就投奔父親的老部下鄭汝璧。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張懋修化裝成道士,自稱“葛鍊師”,鄭汝壁在昆巖洞天東頭最寬處為他建一“丹室”供他居住。他棲身這裡長達二十年,並借用鄭汝璧之名,在此寫了《五經旁訓》一書。1941年,一次山崩“丹室”被毀。現在的景點,為文革後複製。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

“東漢光武后皇帝,王莽造反無處避。匆忙逃至小赤壁,瀑發洪水路失迷。”“白蛇路”也叫“龍耕路”,下洋村,絕大部分村民都姓劉,傳說是東漢光武帝的後代。相傳,劉秀因不滿王莽纂奪劉家江山,起兵造反。

開始時寡不敵眾,遭到王莽追殺,逃到仙都。在小赤壁的懸崖陡壁下,因發洪水,把路都淹了,眼看無路可走,又聞追兵將至,危急萬分,連呼“天滅我也”。狂風驟起風沙起,天遣金龍耕赤壁。巨龍開路顯天意,劉秀脫險謝天地。忽然狂風驟起,飛沙走石,暴雨傾盆,只見南面山上巨龍倏然而至,從這巖壁間“耕”出一條路來,讓劉秀脫險。於是這條棧道,就叫“龍耕路”。

(待續)

仙都下洋村——古村華陽神仙境,蓬萊赤壁隔溪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