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鎮”起風雲|平江長壽鎮:一片醬幹傳承160年

2022-02-21由 紅網 發表于 農業

豆多奇豆乾多少錢一斤

“鎮”起風雲|平江長壽鎮:一片醬幹傳承160年

長壽醬幹第四代傳承人何光偉在製作醬幹。

“鎮”起風雲|平江長壽鎮:一片醬幹傳承160年

平江長壽醬幹。

“鎮”起風雲|平江長壽鎮:一片醬幹傳承160年

百年品牌“多奇”醬幹。

紅網時刻記者 肖懿 平江報道

據《平江縣誌》載,清朝咸豐七年(1857年),岳陽平江縣長壽鎮上一位名叫何豐林的老人打豆腐做鹽皮干時,不斷琢磨,反覆研製,逐漸發明形成了“多珍五香醬幹”。其配方和製作嚴格保密,世代單傳。

何豐林老人成了長壽醬乾的創始人,長壽鎮聞名全國的一片醬幹,至今傳承了160年。

 一片醬幹 回味160年

說起來,今年50多歲的長壽鎮居民何光偉是長壽醬幹第四代傳承人。他說,長壽醬幹真正出名還是在何豐林老人的長子何維豐手中起來的。

那時,何維豐在長壽街上開有一家酒店。當時下酒的冷碟佐菜無非是花生米和豬頭肉之類。何維豐老人想,長壽街人喜愛吃豆腐,要是豆腐能作冷碟下酒該多好啊。經過多次試驗,老人採用長壽街傳統的滷製與烘烤食品工藝,將特製的豆腐乾先用雞湯、茴香、桂皮等滷製,再用木炭火慢慢地烘烤,讓其入味,終於生產出了方寸大小、銅錢厚薄、烏黑油亮、芳香四溢的豆腐乾,取名“多珍醬幹”。每十片用棉線一匝,謂之一筒。由於味道醇美,耐嚼爽口,酒客們在店裡喝完酒總是還要帶幾筒醬幹回去。這樣一來,醬幹生意竟比酒生意還好。

坊間傳說,清代湖湘學子赴京趕考,殿試時,縱論三湘特產,特別提及五香醬幹,皇上聞之,御點進貢。為了讓皇上嬪妃們嚐到鮮美原味的醬幹,常常是官差千里快騎,日夜兼程專送。當時,有五香醬幹名震中原,在京城出盡風頭之說。

長壽醬幹加工須用籽粒飽滿的本地上等八月黃豆,石磨出漿後,掌勺徐徐舀漿入缸,豆腐汁入榨箱襟布壓制成二分厚薄,切成一寸見方的豆腐片,即入滷鍋滷製一盞茶功夫。滷汁配料產自山林,有八角、小茴香、肉桂、公丁母丁、孜然等,輔以桂皮和薑末,林總二十六味香料熬製而成。“上色”後的香乾入雞汁湯鍋加煮入味,出灶即浸潤在麻油中,“豆香、滷香、雞肉香、烤香、芝麻香”謂之“五香”。

何光偉說,如今他一直傳承者祖輩的技藝,尤其是桂皮、八角等佐料都是來源於老山區。“母親也一直囑咐我,這些東西還是山上的好,香,回味無窮。”

全國80%的超市都有長壽醬幹

到民國年間,長壽醬幹已是香遍湘鄂贛邊區,成了平江的一大特產。建國以後公私合營,長壽供銷社聘請何維豐老人的兒媳為技術員,逐步擴大醬乾的生產量。

這期間,醬幹在生產工藝和口味上也進行了試探性的改良,改以棉布抹麻油為批次傾倒在大缽中拌,大膽新增配料,既適應了批次生產的要求,又大大改變了口味。在計劃生產下,尋常人家反倒不像過去一樣隨時隨地就能吃到。

長壽醬幹以其獨特產品,成為了當地支柱產業。改革開放後,何家後代,註冊並開始了“多珍醬幹”的生產加工,成為平江長壽鎮第一家醬幹個體工商戶,於1994年註冊“多奇醬幹”商標,2004年擁有“多珍”商標權。

同時,供銷社的同事熟悉醬乾製作工藝後也紛紛出來經商,做起了醬幹生產個體戶,這樣一來,醬幹廠家如雨後春筍,在全國應運而生。

“那個時候,醬幹賣得好,銷售的時候僅把窗戶開啟一半,外面的人遞錢,裡面的人出貨,外面經常排好長的隊。”何光偉介紹。

現在,全國50%的城市都有平江醬幹生產廠,80%的超市都有醬幹上架。平江人在外地從事醬幹食品加工、銷售的從業人員有十萬之多。

長壽欲建全國一流特色醬乾產業小鎮

近年來,長壽鎮依託長壽五香醬幹品牌為特色,以發展生態農業、傳統食品加工業、觀光旅遊業,統一商標品牌,推進公司+園區+基地+農戶的協調發展模式,打造有機農產品安全生產示範區。建立面積16萬畝的大豆基地、面積3。8萬畝的辣椒基地、面積1。2萬畝芝麻基地,參與基地種植的農戶達2。3萬餘戶。

公司對農民提供種苗、技術、售後等服務,實行保底價收購,每年為農民創收4000元。現在鎮內醬幹加工戶27家,其中透過QS認證頒發生產許可證的3家,作坊式的62家。年產值近7300萬元,其中年產值100萬以上的14家。

“長壽醬乾地標產品對鎮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升,真正發揮了用好一個地標,帶動一個產業,搞活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長壽鎮常務副鎮長方仁良介紹。

下一步,長壽鎮將按照產業聚群、產文聚焦、產鎮融合的創新理念,建成叢集化產業園區、專業化規模市場、標準化生產基地,實行產、供、銷功能配套,藉助邊界優勢,突出品牌,挖掘資源,促進旅遊休閒業與產業的聯動發展,建成全國一流的特色醬乾產業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