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2022-02-15由 寫乎 發表于 農業

粒粒皆辛苦誰知盤中餐是誰寫的

作者:李大奎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耳熟能詳的唐詩,讓我們深深記住了一位詩人,那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大唐“憫農”詩人李紳。

他還寫下了另一首憫農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亦飽含對辛苦勞作卻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農民的同情。然,就是這樣一位“哀民生之多艱”的錚錚俊才,後來卻冷血無情,成為一名生活豪奢的酷吏。

我們就一道聊聊李紳由好變壞的人生。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一、早年的李紳

公元772年出生於浙江湖州烏程的李紳,字公垂,原本來自小仕宦家庭,父親曾在烏程縣衙供職。

只是,李紳6歲那年,父親過世,只好隨母遷居潤州無錫生活。家庭的變故及隨母親顛沛流離的兒時歲月,使李紳更加感受到底層生活的艱辛,尤其是目睹終日勞作的農民長年辛勞仍溫飽得不到保障的辛酸苦楚,讓早年的李紳給予了農民無限同情,便下定決心苦讀,以期高中後改變命運,為勞苦大眾代言。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刻苦努力下,公元806年,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元年,34歲的李紳終於得以科考及第,高中進士。不久,即得授國子助教,由此步入仕途。

剛開始工作的那段時期,李紳還是堅守初心,有強烈的理想抱負,能為民請願,大義凜然地面對生死。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他在給金陵觀察使李錡當“掌書記”時,李錡用刀押著逼其一道造反。刀架在脖子上,李紳仍未認慫,還說了句“今得死為幸”懟了回去。

可見,那時的李紳仍是熱血青年,能立足現實,關注社會,做到剛直不阿,公道正派。

遺憾的是,早年李紳的仕途並沒多大起色,直到48歲時才當上翰林學士。後來卻因與“李黨”帶頭人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重要成員而陷入中晚唐嚴重的“朋黨之爭”之中不能自拔。

由此,李紳的人品及命運便在“李黨”的起落中發生了質的變化。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二、中年以後漸漸變壞的李紳

公元824年,因“李黨”失勢,52歲的李紳被貶為端州司馬後,其抱負信念漸漸發生變化,不再思考百姓的稼穡之苦,開始迫不及待地補償自己早年因家貧所缺失的一切。

隨著公元833年李德裕被啟用為相後,“李黨”得勢,李紳的仕途生涯迎來重大轉機,從歷任浙東觀察使、淮南節度使到中書侍郎,晩年一度拜相,任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等職,由此步入仕途的巔峰時期,後來還受封趙國公。

到公元846年,七十四歲的李紳在揚州病逝,被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然,中晚年命運轉好、仕途邁向輝煌的李紳卻在人品上倒了下去,不再是早年“氣節大義”之人,反而成為生活豪奢、為官酷暴、濫施淫威的酷吏,讓人悲嘆不已。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據說李紳一餐飯的花費多達上百貫錢,有時甚至上千貫。他喜歡吃一道菜“雞舌”,一次竟宰殺三百多隻活雞,只取雞舌,其他部分棄之後院堆積如山,李紳卻“視若平常,毫不在意”。

且其私妓成群。他任揚州節度使時,有一次,宴請大詩人時任蘇州刺史的劉禹錫參加,便安排一名色藝雙絕的歌妓陪酒,其奢侈場面讓劉禹錫大跌眼鏡,當即作詩《贈李司空妓》諷刺: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成語“司空見慣”即源於此,李紳還得到史家之“漸次豪奢”的差評。

據《云溪友議》載,李紳早年為了生活,常去族中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蹭飯,親切地稱之“叔叔”。後來李紳當上大官後,李元將不敢以長輩自居,連降三輩,直到稱“孫子”才得到李紳的勉強接受。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故李紳被恥笑,說“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

還有李紳對同僚崔巡官的冷酷無情。任宣州館驛的崔巡官的僕人曾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即惹惱了地方官李紳,當即將兩人處以極刑,還將崔巡官抓來痛打“二十大杖”,發配秣陵。

此事也成了史家不齒李紳的笑談,說“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李紳還對治下百姓離開家園外出謀求生計表現得極為漠視,根本沒有早年關切之情,說:“這些百姓就如同手捧麥子一樣,那些顆粒飽滿的就會留下來,而秕糠就風隨風飄走。”

李紳待百姓如“秕糠”的名聲便不徑而走,成為讓人不齒的一大垢病。後審理“吳湘案”,更突顯了他的濫施淫威。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以下為一組農耕圖)

那是公元845年淮南節度使任上,有人向他舉報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貪汙,還強搶民女。李紳便不加察查,以“為民做主”為由,當即將吳湘處死。

直到李紳過世,此案在吳湘哥哥不斷申訴下才得以平冤昭雪。原來是吳湘的叔父曾得罪李德裕,李紳為替李德裕出氣,便公報私仇,坑殺吳湘。吳湘是有經濟問題,但數額極小,遠不至於處死;其“強佔民女”完全是子須烏有,乃他早已有婚約的妻室。

由此,即便李紳過世,仍被重處:“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從而身敗名裂。史書載曰:“李紳以舊宰相鎮一方,諮威權。”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三、李紳的悲哀

李紳由早年的熱血到後來的冷血無情,成為世人所不齒的酷吏,讓人慨嘆。他這個“憫農”詩人,發跡後漸漸不“憫農”,甚而視之為“秕糠”,其截然不同的變化,更讓人訝然。其反差之大真是莫大的悲哀:

李紳從早年的“憫農”,對百姓的理解同情,到後來不僅不“憫農”,反追求豪奢生活,漠視民生疾苦,甚而行兇作惡……

無語之餘,更感傷悲的是,李紳早年的熱血打拼沒能如願遂順實現遠大抱負;反倒是中年變壞後得以平步青雲,晚年還高居宰輔之位。

這樣的結局又是莫大的諷刺,直讓人痛感中晚唐時期吏治腐敗有多悲催,其癥結之一的“朋黨之爭”讓那個時代多少有為之才漸次變質,淪為作惡的幫兇,墮落的根源。

這是李紳的悲哀,也是中晚唐時期腐朽制度的悲哀,是為記。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何以不“憫農”?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秦朝丞相李斯的悲劇人生:從“倉鼠之說”到“黃犬之嘆”

花剌子模邊將殺了成吉思汗的商隊,是成吉思汗西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