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香港青年打卡航天育種基地!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水稻種子有進展

2022-02-08由 密如說美食 發表于 農業

什麼水稻種子產量最高

日前,由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的月球土壤首次在香港會展中心展出,掀起“航天熱”。事實上,跟隨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還有一批水稻種子!

猶記得2020年11月,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在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和華南農業大學的共同組織下,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和返回器一起,歷經22天的“星際穿越”後順利回到地球,並於今年2月,在華南農業大學的實驗場和試驗田中種下。

那麼,現在這批航天育種水稻怎麼樣了?本期“灣有引力,青年行!”七一特別節目,南都記者就與香港青年梁劉軒一同走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基地,瞭解水稻種子要搭乘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之旅的緣由,瞭解航天育種的發展情況和未來進展。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濤透露,“這批航天育種水稻在今年七月上旬即將迎來第一次收穫”。

香港青年打卡航天育種基地!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水稻種子有進展

南都記者與香港青年梁劉軒,一同打卡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

2000多株水稻樣本單株收穫,優中選優

天低雲厚,夏雨熱烈。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內,一株株挺立的水稻長勢喜人,飽滿的稻穗充滿成熟的喜悅。按照計劃,這批香氣四溢的航天育種水稻將於今年七月上旬迎來收穫。但它們並不會和普通水稻一樣走向人們的餐桌,而是改變路徑到達實驗臺上,接受各項觀察鑑定技術的檢驗。

香港青年打卡航天育種基地!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水稻種子有進展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濤接受南都記者專訪。

郭濤告訴記者,這批水稻樣本預計達1萬穗左右,將全部進行單株收穫,隨後交由專門負責各項性狀研究的人員進行分析鑑定。“相當於每株都有一個身份證號碼,對每一個樣本進行連續的跟蹤和鑑定,方便溯源追查。我們需要從中找出各方面性狀表現良好的個體,在產量、品質、抗性等方面優於對照。”

據介紹,品種選育需要形成一個更大的群體,在第一批水稻收穫之後,很快下半年還要繼續種植。整個過程要持續2-3年時間,在此期間,研究人員不斷在每一批的水稻樣本中找到好的個體,跟蹤鑑定,優中選優,直至找到的優秀個體在產量、形態、口感、抗病性等方面的性狀穩定後,這個過程才算告一段落。

“品種選育只是航天育種專案的關鍵一步,接下來,這批品種得到企業歡迎、農民認可、市場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郭濤說,目前研究中心共投入教師和研究生共50餘人,每週進行一次取樣觀察,藉助現代觀察和鑑定技術,定期記錄這批水稻在形態、產量、基因等方面的變化。

首次嘗試深空誘變育種,意義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到達了月球,完全脫離地球的影響,受到空間因素的影響將更加強烈。

香港青年打卡航天育種基地!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水稻種子有進展

香港青年梁劉軒參觀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基地。

郭濤告訴記者,在此之前的航天育種都是在近地軌道進行,理論上來說,深空環境跟近地軌道相比,缺少了磁場的保護,受到的輻射影響會更加複雜,預期這批嫦娥五號搭載的水稻種子,後期更有可能選育出更多優於其父母的個體。

郭濤向記者解釋,“嫦娥五號搭載種子是全世界範圍首次進行深空誘變育種研究。如果專案進展順利,首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空間環境與生物遺傳進化的關係,為未來的航天育種技術創新提供理論依據;其次,嫦娥五號搭載的品種是香型絲苗米,是我們針對產業新需求精心準備的新材料,有望為優質育種提供更多更好的種質資源,對於廣東的優質水稻生產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廣東有雄厚的水稻育種基礎,為航天育種提供有力支撐

郭濤提到,廣東是全國重要的雙季稻(一年種兩次水稻)產區,在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名列前茅的。另外,廣東的水稻育種富有特色。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矮化育種就是發源於廣東,後期廣東水稻注重品質育種,也是走在全國前列,這些育種基礎都為航天育種研究提供了比較好的支撐。

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1996年開始做航天育種研究,至今已經有20多年曆史了。中心在水稻、花卉和玉米等作物的航天育種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選育出一批口感優良、市場價值較高的水稻、蘭花、甜玉米等新品種,其中農業部認定超級稻品種4個,新品種在生產上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

統籌:遊曼妮 陳成效

採寫:南都記者 孫小鵬 實習生 梁穎怡 郭子揚 郭一蒨

影片:南都記者 董梓浩 實習生 陳杰豪 李士標

攝影:南都記者 孫小鵬 董梓浩 實習生 陳杰豪 郭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