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同理心,溝通,管理,銷售,領導力等等之千般能力之“元能力“

2022-02-08由 專案管理偉薇說 發表于 農業

協調是什麼意思

你是專案經理,你每天要和很多客戶和內部同事打交道,電話,郵件,微信各種溝通方式齊上陣。你很努力,也很積極,可不知為什麼專案執行結果總是不好,客戶也不滿意?所以你很焦慮。

你深入覆盤後發現,問題在於:與人溝通,商務談判,打靶射擊往往脫靶。

大量的資訊流透過你來傳遞和協調,客戶十重含義,你只領悟一重,客戶不滿意就不奇怪了。

怎麼改進呢?作為專案經理,你必須是

溝通的高手。就得既有同情心,又有同理心。二者兼備,

01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同情心和同理心,雖然一字之差,其實天壤之別。

同理心,感同身受,一要看見他人所看到的,聽見他人所聽到的,感受到他人感受到的。二要表達出自己看見聽見感受到的東西。

同情心,是惻隱之心,出於善意幫助別人轉移注意力逃離痛苦。

你是否看過《同理心的力量》這個影片故事?

你掉入了一個黑洞,驚恐地大喊:我被困住了,這裡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這時候第一個人走進黑洞說:嘿,我下來了,我知道下面是什麼樣子了,你並不孤單。

這是同理心。

第二個人頭探進洞內說:喔,真糟糕,真是好黑,你好倒黴啊。

他試著分散你的注意力,扯開話題說到:“那, 要不要先吃塊三明治?或許你會好一些。

這是同情心。

問你一個問題,在你陷入困境,焦慮無解的時候,你是希望別人轉移話題寬慰你幾句,還是希望得到內心的理解,陪伴和支援?

比如:

你說:我的婚姻正在破裂,

有同情心的人會說:至少你還有段婚姻。

有同理心的人會說:雖然我現在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但我真的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我會陪伴著你的。

再來,你懊惱地說:我專案執行有個重大失誤。

有同情心的人勸你說,沒事兒,至少你其他專案還沒出什麼大事兒。

有同理心的人會拍拍他的肩膀,坐在他的身旁說:我感受到你很懊惱,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幫你,但我會和你在一起。

這就像蘇芮那首著名的歌,

愛著你的愛,夢著你的夢,幸福著你的幸福,悲傷著你的悲傷。

每當你遇到重大問題或艱難的對話的時候,經常會做的事情是:想盡量幫助他把事情變好些。

但事實是

你的“迴應”很少能讓事情好轉,真正能讓事情好轉的是“聯結和陪伴“。

02 為什麼同理心是千般能力之“元能力”

同理心是很多能力的基礎能力,即元能力。因為很多能力都是從這個“元能力“上演化出來的。

比如溝通能力,領導力,管理能力,比如演講能力,銷售能力等等。

同理心這個元能力是需要訓練的,一旦你訓練了“同理心“,你不但可以管理下屬,你還可以管理你的平級,你的老闆,甚至可以管理外部資源。

一說演講能力。

演講分享高手,都知道

最重要的不在於你講什麼,而在於要幫助他去聽。

你要從他的情感和價值需求出發,站在他的角度,順著他的“聽“的邏輯來”講“。這樣他接受你的觀點,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我前幾天看到一位同事的分享,當時線上線下同時有同事在聽。

他站在會議室大屏前演講時,手指著一幅圖片講解。

考慮到線上的同事看不到他手指的哪張圖片,他同時說,請看第二排左邊的第一張圖,這就是同理的一個生動體現。

二說銷售能力。

人們都不喜歡被賣東西,只喜歡買東西。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理髮的時候,理髮員一邊理一邊推銷他那個500元的生髮護理,你心裡非常反抗,哼,你推銷的我都不要,所以你堅定地say no。

而有一次理髮員在剪頭髮的時候說,你跟我一樣,頭髮有點少,我想辦法給你剪出點層次,蓬鬆起來顯得頭髮多些。我每天晚上自己做10分鐘的頭部按摩,很有效。

這時候你感受到,這個理髮員與你建立了親近感,他得到了你的信任和依賴。

恰巧這時你看到梳妝檯前的生髮護理廣告,就主動諮詢理髮員買了下來。

銷售能力,其實你要從客戶的感情出發,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遇到了什麼問題,有什麼需求?你能幫到他什麼?他為什麼要買你的產品。弄明白這些才能制勝。

三說溝通能力。

同理心的力量能幫助你撥開溝通困境的迷霧,找到對方背後真正的需求,去理解他,解決他。才能擊中靶心。

這需要訓練自己用同理心理解和感受對方的話外之音,開啟人際關係的密碼。

在外交交涉中,說對某事“表示關切”或“表示嚴重關切”,意味著將對此採取強硬步驟;

老闆對員工說,“我不確定這是不是能實行”,其潛臺詞是,他認為“這根本行不通”;

面試官說:我先跟領導商量,你回去等通知。那基本就代表你沒戲啦。

03 如何用同理心解決溝通問題

《非暴力溝通》是盧森堡馬歇爾博士的一本書,它教給了你一套標準化的技術解決溝通的問題。

第一:觀察,看事實,區分觀察和評判。

有時候你一張口說的話,就是一個標籤或一個評判,而不是一個事實。

比如你說:李明,我覺得你最近工作狀態不太好啊。這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評判?很明顯,是一個評判。

李明立刻就警覺起來了,怎麼了,我哪不好?然後他內心能找出無數的辦法來證明我是好的。這就進入了我們上節講到的最不好的溝通方式——辯論模式。

再來,如果你這樣說,李明,你這周的報表晚交了一天,還有五個資料錯誤。這是事實還是觀點?這是事實,是觀察。

你首先要能區分觀察和評判,也就是區分事實和觀點。這樣別人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想法。因為事實是最不容易引起對方反彈的東西。

這裡有一個名言: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時,“胡說八道”這個想法在我腦中一閃而過。在不知不覺中,我作出了評判。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觀察他人及其行為,而不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難以做到的。

第二:區分感受和想法,要體會和表達感受。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不表達感受嗎?我們很多人有感受,壓到心裡面不說。其實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被忽略掉太多的感受。人們以隱藏情緒為最高境界。

男孩子哭多丟臉,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的話,要麼會壓抑出病,要麼會欺負別人。

因為這些情緒都沒有消失,他在你的生命中不斷累積。不要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是宣洩自己的情緒就是對的,而是要照顧自己的感受。

有一個人很生氣,你問他為什麼很生氣,他會說,我認為他在欺負我。

我提醒他:注意這不是你的感受,這是你的判斷你的想法。請你說出你此刻的感受。

他說:我很憤怒。很好,這叫做感受。我想把他打一頓,這是你要做的事兒,這不是感受。你一見到他就火冒三丈,這是感受,生氣,焦慮,煩躁,糾結這都是感受。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學會盡量多的感受詞。我要求自己在3分鐘內至少寫出100個感受詞,50個得到滿足的感受詞。

比如:高興,喜悅,欣喜,陶醉等。50個需求未被滿足的感受詞,比如:害怕,糾結,無奈,尷尬等等。

當你學會表達感受的時候,特別是當你表達感受的詞彙庫豐富了以後,你才能夠更準確地和別人溝通你此刻真實的想法。溝通的成功率會大增。

第三:找到感受背後的需求。

當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有三種反應。

第一種是責備自己。

內疚,這事兒都怪我。

第二種是責怪他人。

說憑什麼我內疚,這事兒都怪他。要不是他我不會這樣。

第三種是體會自己的感情需要。

誒呀,我到底是想得到什麼呢?我需要什麼呢?

第四種是體會他人的感覺和需要。

哪種會幫助我們有效地溝通呢?很明顯前兩種責怪自己和責怪別人都會帶來暴力的溝通。

後兩種當你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自己和他人的需求的時候,你要學會表達需求,而不是指責。

指責跟需求無關。為什麼表達需求我們普通人很難做到呢?原因是情緒。我們要學會管理我們的情緒。既表達自己又關心他人。

非暴力溝通不是叫你忍辱負重,啥事兒都憋在心裡,就為別人好。

不是。你可以把你的憤怒表達出來,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你不會輕易地用語言傷害別人。

因為傷害別人並無助於你解決問題,傷害別人只會讓你的生活一團糟。

你只是圖一時的痛快,你想做一個面目可憎的人,或者想做一個情感的奴隸,或者想做一個把別人改造成情感的奴隸的人。

第四步:請求幫助

你真的想要他怎麼做,要清晰地說出來。這很重要。你經常是隻說了不要什麼,而沒有說你要什麼?一定要學會明確談話的目的,要什麼越明確越好。

而且談話要目標先行。張口就要說,我今天要和你談談A專案的風險問題。

這句話只要說出來,你後面說的話對方很容易就聽懂了。如果你不在開頭把溝通目標明確出來的話,有可能後面的溝通對方就一頭霧水。

你說出要求後,請對方反饋,請求而不是命令。

對方可能沒有學過非暴力溝通,他可能會很情緒化。這時候需要你做什麼呢?

全身心傾聽。千萬不要希望對方停下來。千萬不要打斷對方。有哪些東西是阻礙傾聽的?

建議:我覺得你應該……, 這不是傾聽,這是打斷對方。

比較:我跟你說我那個事兒,

說教:如果你那樣做,你會得到很大的好吃。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回憶:你這事讓我想起了,,,

否定:你這事不用那麼難過,不至於。

詢問:可憐的寶貝,什麼時候開始的?

辯解:不是這樣的,

這些東西都無助於你體會對方的處境,都會讓對方的情緒更加抓狂,而對方情緒抓狂最需要什麼呢?其實就是去體會對方的感受。

當你能夠準確地說出對方的感受的時候,對方的情緒就會立刻好轉。

第五:表達感謝

人在生活中應該更多的表達感激,感謝。三步:

1。 對方做了什麼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 我們的哪些需求得到了滿足?

3。 我們現在的心情怎麼樣?

最後的話:

頂尖高手,既有同情心,又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很多能力的基礎能力,元能力。因為很多能力都是從這個“元能力“上演化出來的,比如溝通能力,領導力,管理能力,比如演講能力,銷售能力等等。

靠同理制勝溝通的法寶:

一是區分觀察和評判,感受和想法。

二是體會感受的根源,找到背後真正的需求

三是請求幫助,說出你具體明確的需求。

這些溝通套路能解決你80%的溝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