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2022-02-05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農業

縣委書記一月工資多少

天高雲淡,冬日暖陽。驅車從貴州省遵義市道真自治縣縣城北向出發,幾經山迴路轉,約摸一個半小時車程,到達與重慶市武隆區黃蔦鄉相鄰的陽溪鎮。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村民們正在羅波基地裡挖黨參

曾一度,陽溪鮮為人知。

陽溪“遠”,道真最北端,距縣城數十公里,多年前僅一條泥石公路通向山外,村裡的公路少得可憐,遠處的村民趕集單邊趕路都得花上大半天時間,且只有一個小小的山間小鄉場。

陽溪“高”,最高海撥1700米,最低490米,平均1300米,出門就是山,山山相連,望不盡的天際線。

陽溪“美”,森林覆蓋率83%,生態良好,春可賞花,夏可納涼,秋可品果,冬可踏雪,一條大沙河,難得的高山峽谷出平湖。

陽溪“富”,盛產中藥材、竹筍、土蜂蜜等山珍,其中尤以黨參、玄參、黃柏、天麻最為出名,1。6萬畝中藥材面積道真第一,沉睡的綠水青山,蘊藏道真“黔北藥庫”的核心板塊。

陽溪“窮”,地廣人稀,185。4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全鎮4個村居3298戶12589人,一戶戶人家散居於莽莽大山裡,數不盡山的這邊、山的那邊。

美麗中的貧困,貧困中的富饒,這些,只是陽溪的表象,“骨子”裡的陽溪遠不止這些。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正在晾曬的黨參

時下進入冬季,難得的陽光照徹山川,多彩的山巒好一片絢麗。沿著蜿蜒的鄉村公路,穿行於產業路一直北上,我們登上萬藥山,霧茫茫間霞光萬道,秋後的草坡地一片荒蕪,遠處望去,雜草叢生的地裡村民好像在為來年備耕翻土,踏進一看,村民們滿頭大汗,手拿著叉叉鋤頭,揮手下去,只見挖出乳黃色的根狀物。原來,他們挖出的是名叫黨參的中藥材,史書《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的藥食兼可的名產。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縣委書記路斌(左)在陽溪鎮檢視產業發展狀況

眼下,正是黨參採收的季節。一坡連一坡的山腰地裡,躺在地下的藥材,被草叢覆蓋著,要不是同行的鎮村幹部提醒,會讓人產生錯覺這裡無非是冬天普通的荒地,與其他並無兩樣。

村民羅波放下手中鋤頭,現場算起他家今年的豐收賬。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羅波(左)與村委會主任程飛一起在基地裡給我們喜算致富帳

“黨參三年投產,一畝地產量最高達2000斤,當前的市場價10元,產值約20000元。”羅波說。

“一畝地成本多少?”

“種子250元,化肥350元,人工1500元,一畝地純收入18000元左右,管理得好收入更高,除此之外,採下的種子還可以賣1萬餘元。”羅波說,黨參三年一輪種,一種就是三年,相同土裡必須換種其他作物後,才能回種。

“這只是我的兩筆收入,入股村級合作社,每年還有分紅。閒時上山採藥,一年下來都能賣兩萬餘元。”羅波高興地算了一筆又一筆。

“今年總的收入多少?”羅波笑而不答,有意避開不直接回應。站在旁邊的陽壩村主任程飛接過話茬:這戶三口之家流轉土地約30畝,三年輪種下來淨賺超過30萬元。

“我們這裡沒有空下來的荒地呢。”羅波有點兒自信。

不遠處,十來個當地村民正埋頭採挖,他們都是羅波請來的,每天100餘元不等的打工收入,包管三餐,冬閒人不閒,一月下來能掙好幾千元。朗朗的笑聲隨晚風起伏,他們的身後,一堆堆黨參就像一座座小金山,在陽光下散發著泥土的芳香。

“農戶賣給合作社的鮮黨參均價10元一斤,平時零售15元一斤,合作社初加工後以100元(幹)一斤賣出。”陽溪鎮黨委副書記楊松說。

今年64歲的村民張國超正在忙碌,自家只有1畝多地,流轉費能收入500元,她家兩口子在基地幹活,今年預計總共有3萬元工資,一年上山採藥下來收入總的能達到4萬元。

從野生零星採挖到規模化規範化形成中藥材產業,萬藥山中藥材基地這幾年面積擴大到7800餘畝,以黨參、玄參等特色產品約佔全鎮“半壁江山”。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正在晾曬的天麻

產業的推動自然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運籌謀劃。陽溪鎮結合實際施行“五定”作戰思路,用“五色”為黨員幹部量體裁衣,對標服務功能對應佩戴紅色黨員志願服務卡、橙色脫貧幫扶卡、藍色社會治理卡、綠色產業發展卡、紫色民生監督卡五卡連心“定崗”,組建教育、醫療、住房、飲水、農業產業五隊合力“定責”,組建4支督戰隊四級督戰“定律”,以紅、黃、藍三色代表不同層次的“兩不愁三保障”分類監測“定型”,對先進村和成效欠明顯村實施紅、黃兩牌考核“定效”。

陽溪鎮黨委書記陳朝彪把這“五定方略”稱為他們開展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的“陽溪打法”。不僅僅落地落小落細於中藥材產業上,他把全鎮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概括為“六好”:念好山字經、種好致富煙、護好中藥材、育好食用菌、栽好生態菜、抓好特色養殖。

陽溪鎮搶抓機遇,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茅臺集團幫扶等扶貧專案,透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發展模式,聚力擴大黨參、玄參等中藥材種植。截至目前,全鎮中藥材面積16000畝,其中黨參7800畝、玄參2500畝、黃柏2000畝、花椒1950畝、天麻30000平方,還有其他中藥材1000餘畝,今年投產的產值達3000餘萬元。

有麝自然香。早在2008年,南京金陵製藥集團就一直在陽溪定點收購中藥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玄參品質好,瞄準的就是陽溪這個玄參的天然種植寶庫。而今,這裡的中藥材躋身全省十二個農村特色產業扶持專案,曾經荒蕪或雜草叢生的山地,如今成為掘金寶地,畝產逐年提升,收入逐年增加,沉睡的大山正在甦醒,書寫百姓的詩和遠方。

奔走在陽溪鎮山間的路上,何止中藥材,星星點點,滿地生機,大大小小的產業孕育豐收的希望:青槓灣蘑菇農莊90個食用菌大棚,每天為當地村民提供務工崗位200人以上,年產值近800萬元;綠色蔬菜打進重慶、遵義周邊大市場,3000餘畝帶動農戶378戶1300多人;7000餘畝“黃金葉”烤煙穩定170餘戶農戶增收;4000桶蜜蜂、30萬羽家禽、7000頭生豬、3500只山羊、1500頭肉牛,生態畜禽實現年產值超過1億元。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陽溪鎮黨委書記陳朝彪在蘑菇農莊幫助菇農採菇

道真農商銀行陽溪支行提供的資料顯示:全鎮2020年上半年存款總額達2。17億元,戶均存款近6。6萬元,人均近2萬元。而其中,中藥材、烤煙、蔬菜等種養殖大戶戶均存款遠不止這些,存款高達25萬元、人均存款5萬元的人家不在少數。這還不包括外出務工農民的打工收入。而今邁步,這個高山小鎮,按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有點“么不到臺”。

這自然讓人把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與他們的傳統文化聯想起來。道真是全國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之一,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的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種食俗禮儀名曰“三么臺”,第一臺為“茶席”,第二臺為“酒席”,第三臺為“正席”(亦稱“飯席”),吃畢,便是“三么臺”。其“了不起”之意,以此寓意今天的陽溪變遷和黨員幹部幹事為民的激情,或許幾分恰切。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陽溪鎮黨委書記陳朝彪(中)正在基地檢視產業

在陳朝彪看來,鄉鎮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黨員幹部是帶領群眾決戰決勝的主力軍,基層幹部特別是中青年幹部,還得練好“十字功”:講政治當好“柱子”、強學習固好“根子”、善思考謀好“路子”、統全域性把好“場子”、強組織挑好“擔子”、重轉型換好“調子”、講民主抓好“班子”、選賢人握好“尺子”、守宗旨為好“人子”、嚴律己邁好“步子”。

採訪中,記者正碰上下村歸來的陽溪社群總支部書記韋永松,一位年輕樸實的村幹部,全村家家戶戶他跑了不知多少遍,白天或黑夜,開著私家車走村串寨每週花上自家600元油費,從2014年來的6年時間,行程達17萬公里,跑壞了一輛轎車。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韋永松正在村民家走訪,瞭解村情民意

村民們說,這樣的幹部“么不到臺”。

黨心連民心,在陽溪,勾畫的是群像。像韋永松一樣,全鎮100餘名黨員幹部與1。2萬多群眾間,鋪上的一條條鄉村路,架起的一座座愛心橋,開發的一項項富民業,如色彩斑斕的大地,亦如成熟的果實,沉寂厚重且萬山紅遍。

採訪返程離開陽溪,回頭望去,紅色的夕陽掛在高高的山上,滑向山裡人幸福的夢鄉。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其倫 李傑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