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2022-02-03由 品史官啊Sir 發表于 農業

霜凍也要來嗎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今天是四月十七,老百姓也將這一天稱為“

晚霜期

”。因為冷空氣活動勢力,如果有強冷空氣入侵,就會形成“

倒春寒

”。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的總結,認為這一天是“

倒春寒

”最晚的發生日,只要在這一天沒有發生,莊稼接下來也可以安然生長了。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在一些特別的年份,發生“倒春寒”的機率比較大,老百姓也要做好預防。比如流傳的這句俗語:“

寡婦年,倒春寒

”,意思在寡婦年發生倒春寒的機率會很大。2021年也恰是寡婦年,關於“晚霜期”的這個說法還能不能說得通?

什麼是寡婦年?什麼是倒春寒?

“寡婦年”通俗來講,是沒有立春的年份,為何沒有立春呢?這和我國的歷法有很大關係。

我們在生活中常講農曆和陽曆,前者是根據月相的變化週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並把一個太陽迴歸年劃分為24段,形成二十四節氣;後者是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一年12個月,這個

與朔望月無關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看似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差距,但從嚴格角度來講,“朔望月”是

指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為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一年354天或者355天

;陽曆就是

世界上通行的歷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

。二者不管怎麼算,都相差十一天。

短期內看不出什麼,久而久之就會有明顯的差距。農曆是劃分二十四節氣的依據,如果每年相差十一天,每個節氣在陽曆上的日子就會提前。老祖宗為了平衡這樣的差距,發明了“

十九年七閏法

”,就在未來的十九年裡,設立七個閏月,這就導致有的年份農曆會多一個月。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如此一來,第二年的二十四節氣就有可能在上一年提前出現。比如2021年的立春,在2020年的臘月二十二,下一年的立春在2022年的正月初四。由此得知2021年是兩頭都沒有立春的年份,因此也被稱為“

無春年

”,民間將其稱之為“

寡婦年

”。

立春的過早宣佈,也標誌著溫度回升得早,伴隨的也是較大的晝夜溫差。長期陰雨天氣、冷空氣頻繁侵入之下,極有可能導致“倒春寒”的發生。“

倒春寒

”會讓溫度比往年偏低2℃以上。輕則可能讓莊稼受害,重則會讓所有農作物絕收,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還會不會有“倒春寒”發生?

每年的二月2月末3月初,也被人們當作春天的真正開始。如果在這個時期乍暖還寒比較明顯,晚霜期就有可能延長。在2020年4月17日之前,沒有發生任何霜凍,老百姓緊繃的神經都得到放鬆。

沒想到在4月21日晚霜出現,大部分老百姓的莊稼都無奈絕收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品史君生活在北方,雖然最近天氣比較熱,但前幾天還是有2度的氣溫出現。在這裡還是建議大家做好霜凍的準備,在五一結束之後,再徹底地迴歸正常生活也不遲。畢竟一年的心血和希望都寄託在這些莊稼上,哪裡還在乎這一兩天呢?

品史君說

對於這些傳統文化,品史君認為大家還是做一個瞭解,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這也是真正的目的所在。為何這樣講?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種植當然也是採取科學的辦法,這些俗語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當然站不住腳,但精神上的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為何這樣講?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在這裡品史君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猶太民族諸位都有所瞭解,他們面對其他民族的迫害,流亡了上千年,但是為什麼還能在上個世紀完成“復國”?

只因他們所有人對上帝的信仰是不變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遭遇過無數次外族入侵,為何還能重新屹立在世界東方?

可能有人會說漢服、漢語、漢字等等,如果是漢服,為什麼它成為了一種藝術,只有少數人在特定場合穿?如果是漢語的話,為什麼英語成了所有人學習生涯中的必考科目?如果是漢字,為什麼阿拉伯數字成了每個人必須要了解的東西?

“寡婦年倒春寒”,2021是寡婦年,晚霜即將到來,還會有倒春寒嗎

中華民族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得益於傳統文化的魅力。不管時代如何演變,它流淌的中華血液是不會被改變的。幾千年都流傳到了今天,為什麼到我們這裡就行不通了?同時品史君在這裡呼籲:

諸位在過洋節時,一定不要忘記傳統文化這個

的存在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