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2022-01-25由 琢磨君專欄 發表于 農業

八位位組怎麼轉化

文章作者:琢磨君

要說誰是中國歷史上最“草根”的皇帝,非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甚至說:“

朱元璋出身太窮苦了,連草根兒都算不上。

”為什麼這麼說他呢?我們將朱元璋和其他草根皇帝如劉邦、劉備對比一下,就會一目瞭然。

劉邦雖然也是草根皇帝,但是他家裡好歹有地種,有飯吃;他自己又是沛縣泗水亭的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威望。所以說,劉邦嚴格意義上將,只能算是平民皇帝。

劉備雖然自幼喪父,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過得非常艱苦。但劉備的祖父劉雄官至東郡範令,父親劉弘也是東漢末年的官吏,所以劉備屬於家道中落的“官二代”。

更何況,劉備知道自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便四處炫耀,他多少還有幾分盼頭和榮耀。同族叔叔劉元起更是見劉備不是一般人,經常資助劉備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史書上記載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這完全像是個浪蕩的公子哥。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劉備劇照

反觀朱元璋,他原名叫朱重八,連個正經的名字也沒有,祖上沒有一個讀書人,也沒有是一個當官的,全部以務農為生。家裡連貧農也算不上,只算是僱農或赤貧,朱家只能靠租種地主家的土地過日子。

因為家裡窮,兄弟姐妹眾多,朱元璋從小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忍飢挨餓是常有的事情。又碰巧趕上饑荒年代,兄弟姐妹紛紛被送人,朱元璋的父母、大哥接連都被餓死了,死後連口棺材也買不起。

朱元璋從小就為地主家放牛,17歲入皇覺寺當和尚,四處雲遊化緣,直到25歲時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這才一步步改變了命運,最後當上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所以,要說朱元璋是歷史上最窮苦的皇帝,一點也不過分。

那麼,朱元璋又是如何逆襲,最終成為一代帝王呢?其實只是簡單的9個字,即: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而這句話是謀士朱升告訴朱元璋的。朱元璋從諫如流,嚴格遵循這一平定天下的戰略方針,繼而一步步完成了一統江山的帝業。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朱元璋劇照

其實,這9個字對我們來說,依然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人到中年,熟記住朱元璋的這9字處世箴言,好福氣會不請自來。我們若能學會朱元璋的這9字成功秘訣,也可以大器晚成。下面我們來一起分析分析!

1、高築牆,

朱元璋所說的“高築牆”是指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建築好防禦工事,苦練內功,增強實力。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趁著年輕,打牢基礎,勤學苦練,腳踏實地,增加自身的籌碼,多為自己身上貼上榮耀的標籤。

比如說,我們要趁著年輕時候學習能力強,精力旺盛,不斷晉升學歷;如果有機會,讀完本科,還要接著攻讀碩士和博士。如果我們沒有選擇讀書這條路,也要多練就身上的手藝,正所謂是“技多不壓身”。

人生沒有白吃的苦,一切都會苦盡甘來。當你憑藉高學歷拿著高薪水,或者憑才藝吃飯的時候,你就能感觸到:自己當初吃過的苦、受過的罪,都是值得的!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人到中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多結交良師益友,然後多去領悟,就會不斷成熟心智,不斷豐富閱歷,這便是人生最好的“高築牆”。到了人生下半場,我們才能更好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繼而領略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那份豐收與喜悅。

高築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指:我們要培養起高的格局和境界,樹立起堅韌不拔的高貴品質,這樣才能使得我們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遠。因為人的發展,短期看機遇,中期看能力,長期看人品!

所以說,人到中年,我們若是做好了“高築牆”的工作,後面才能更加遊刃有餘、事半功倍,好福氣也會不請自來,乃至是大器晚成。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2、廣積糧,

朱元璋所說的“廣積糧”是指:多存糧草,以備日後之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廣積糧”就是指:要留存住財富,不要亂花錢,爭取早日掙到第一桶金(或許只是幾十萬),但是後面可以讓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就拿投資買房這件事來說,我們錯過了很多次最好的機會;大家明知道這是個巨大的商機,但是苦於手中沒有錢,人窮志短,眼睜睜看著機會都流失了。手中的存款就是一個人的膽量和勇氣,貧窮最容易限制一個人的想象力,繼而限制住了人生的發展。

有人問:存錢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嗎?答案是肯定的!

但現狀不是被存錢而改變的,而是由存錢產生的一系列“蝴蝶效應”而改變的。當你開始攢錢,你會發現:看到賬戶增加的快感,足以轉化為更努力賺錢的動力。看到目標被一點點實現,那份成就感讓你覺得一切都充滿希望。看到一筆數字可觀的積蓄,它能讓你更有安全感,也更有勇氣做決定。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隨著金錢的積攢,你的思維和經驗同時也發生變化。

能攢下錢的人,相比同齡人都有三個厲害的優點:更加自律,懂得取捨,規劃性強。對家境平平的普通人來說,最可能改變命運的事情只有兩件:好好讀書,好好攢錢。

商家喜歡鼓吹消費主義,說什麼“錢是賺來的,不是省來的”,但這是一句有毒的雞湯。

企業家劉鑾雄在接受採訪時說:“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每個人有今天的成功,都是捱出來的。現在XG最有錢的前二十名,每個人的財富,起初都是節省下來的。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香。”最後,劉鑾雄還提醒年輕人,不要揹負債務去享受。

匯豐銀行公佈了一組資料: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騰訊釋出了《00後研究報告》的中有兩組資料更扎心:00後平均存款約1840元,90後平均存款約815元。

現代的許多年輕人為了“偽精緻”而享受,為了超前消費而揹負鉅額債務,實則是透支了未來,束縛住了敢闖敢拼的手腳,非常不利於財富的積累,以及人生的長遠發展。

所以說,人到中年,

廣積糧

,手中有存款或資產,我們才有做重大決定的權利,才有能力抓住更多的機會,去幹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繼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3、緩稱王,

朱元璋所說的“緩稱王”是指:不要急於稱王稱霸,而是要懂得避其鋒芒,多積蓄能量,畢竟是“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對於我們來說,“緩稱王”就是指:做人要謙虛低調,不要因為一點小成功就四處嘚瑟、炫耀,繼而招致嫉妒,樹立過多仇敵,最後反而很誤事,容易招致失敗。看人只看後半截,做人要沉得住氣,爭取笑到最後,才是真英雄!

古語有云:“

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更符合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因此鬼谷子悟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人也應該效仿“天道”,在青少年時期努力奮鬥拼搏了,到了中老年時期才能收穫成功的喜悅。真正的成功,大都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由量變到質變,讓自己的品德和地位相吻合,才不至於發生“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後果。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能夠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有些牛人成功得很早,敗亡得也早,所有努力到最後都成了他人的嫁衣,這又是何必呢?

比如說,項羽20幾歲就當上了西楚霸王,號令群雄;但是好景不長,剛滿30歲,項羽就敗給了50多歲經驗老道的劉邦,最後在烏江邊上自刎而死。

袁術是東漢末年的群雄中第一個自立稱帝的人,因此被天下諸侯所不齒,成為了眾矢之的。不久後,袁術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眾叛親離,元氣大傷。2年後,袁術嘔血而死。

陳友諒是元朝末年群雄中最有實力的,但是他驕狂自負,急於稱王稱帝,更是四處樹敵。1363年,陳友諒率60萬水軍孤注一擲,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44歲。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陳友諒劇照

讀史可以明智,歷史告訴我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緩稱王才能更好地坐穩王位。人到中年,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努力積蓄厚德與才能,等到自己具備了駕馭成功與名利的本領,便可一鳴驚人,在恰當時機彰顯出來,也能服眾、更能持久。

這就好比《易經》中所說的“潛龍勿用”,當自己還不夠強大的時候,要懂得蟄伏,蟄伏得越深,未來的成功越大、越牢固。

《菜根譚》中說:“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顯露出來,必定飛黃騰達;太早開發的事物,往往也會很快的結束。所以說,人到中年,要懂得“

緩稱王

”的做人做事智慧,少樹仇敵,多積蓄能量,才能好福氣不請自來,最終大器晚成。

朱元璋的成功秘訣全靠這9個字,我們若能學會,也可以大器晚成

結語:

幾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一脈相承的!朱元璋的謀士朱升是個飽讀詩書之人,他能夠說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話,一方面是他自身才乾的彰顯,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總結了古人的成功經驗和大智慧。

高築牆是指前期打牢基礎,做足準備;廣積糧是指長遠考慮,立腳現實問題;緩稱王是指貫徹謙虛而智慧的做人方略,反而積福最多。

由此可見,這九字箴言,不僅可以當做是朱元璋的成功秘訣,也可以是我們現代人的成功秘訣。

所以說,人到中年,我們熟記住朱元璋的這9字處世箴言——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也可以學會高瞻遠矚,厚積薄發,好福氣不請自來,最終實現大器晚成,笑到最後。朋友們,您覺得這九個字對你有啟發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賬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