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誰讓萬畝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

2022-01-19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農業

防護林能砍伐嗎

誰讓萬畝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

地處庫姆塔格沙漠東緣、曾經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沙阻沙綠色屏障。這條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專家驚呼,任由這道敦煌的阻沙屏障徹底失守,河西走廊西北端將面臨一場風沙侵蝕綠洲的生態災難。

陽關林場所在的敦煌古陽關腳下,曾經是“勁風捲白草,野狼竄沙窩”的不毛之地。經過幾代敦煌人的艱苦努力,移走大小沙丘300多個,移動沙石200餘萬立方米,好不容易栽植各類樹木400餘萬株,造林約2萬餘畝,才讓昔日沙丘連綿的荒漠變成鬱鬱蔥蔥的綠洲。沒想到,來之不易的公益林,不曾毀於風沙,卻直接毀於刀斧。

陽關林場不是一片普通的林子,而是一條防沙固沙生命線,是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公益林。我國《森林法》規定,國家保護林地,嚴格控制林地轉為非林地,實行佔用林地總量控制,確保林地保有量不減少。可是,為了發展葡萄種植這個所謂支柱產業,陽關林場2萬畝防護林只剩不到5000畝,葡萄園大面積擠佔生態林地,已然“西出陽關不見林”。

林場改種葡萄,是為了發展產業賺錢。問題是,生態防護林的存在,從來就不是要算一個林場的小賬,而是要算生態保護的大賬。大面積毀林直接葬送了之前幾代人植樹造林的艱苦努力,背後付出的巨大代價和所得的林場收益之間,完全不成比例。這是典型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短視行為。

面對整片林帶幾被砍伐殆盡,敦煌市自然資源局官員卻表示,實施的是殘次林改造,得到了批准,不存在破壞防護林種葡萄的情況。好好的2萬畝公益林,何以絕大部分都成了殘次林,以至於要被砍光伐光?倘若確屬實情,這就說明陽關林場管理者是尸位素餐,當地自然資源局更涉嫌失職瀆職。要知道,公益林變成所謂殘次林何其簡單,剝皮、火烤都可以。再者,既是殘次林改造,改造後的林子又在哪裡?

根據《森林法》,陽關林場大面積毀林種葡萄,根據盜伐與濫伐的不同定性,林業主管部門本應責令限期在原地或異地補種一倍以上數倍以下的林木,並處林木價值數倍的罰款。此案情節,可能已涉嫌盜伐林木罪或濫伐林木罪,司法部門應該立案調查,追究其刑事責任。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一百至二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五千至一萬株以上,就屬於“數量特別巨大”的情形。

萬畝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加劇當地沙漠化風險,既涉嫌刑法層面的犯罪,更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林場老職工們“過去為林子流汗,現在為林子流淚”,當地管理者但凡對民意有所傾聽,對生態有所重視,也不會毀林至此。1月20日,敦煌市針對報道反映情況,已經成立工作專班,就相關問題依法依規開展調查,並及時公佈有關情況。陽關林場公益林大面積消失,無論如何必須有個明確的說法。公益林損失幾何?到底是殘次林改造,還是人為盜砍濫伐?背後若存在毀林犯罪與瀆職犯罪,應該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