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有效管理的 5 大兵法》

2022-01-18由 矽谷章魚 發表于 農業

管理人員怎麼帶好員工

第一部分

首先我們來看,在現代社會職場中要成為一個靠譜的有能力的人,需要做到什麼呢?作者認為,首先要有優秀的價值觀。因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價值觀很重要,就像當年黃埔軍校門口貼的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開宗明義地提出價值觀,來召喚同道中人。同樣,我們在企業裡工作,或在生活中交朋友,價值觀差太遠是難以長期相處的。對企業來說,要想找到合適的人才,必須建立一定的價值觀標準;對個人來說,要想進入優秀的企業,也需要具備相應的價值觀底色。書中舉了個例子,作者有個朋友在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多年,後來離職加入另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幹了半年就堅決辭職了,因為她沒辦法接受那個企業的文化。她說老闆讓她乾的有些事,在以前的公司裡絕對不能幹,她幹完以後晚上睡不著覺,只有選擇離開。這就是不同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產生衝突的後果。那麼什麼是優秀的價值觀呢,作者提出五個方面:求實、進取、創新、協同、分享。下面又有若干具體表現,比如“求實”,作者將它定義為三個標準——刨根問底、結果導向和少說多做;比如“進取”,作者將它拆分為三個維度——主人心態、竭盡全力和日新月異。當然因為篇幅這裡不能一一展開,我們重點介紹怎麼進行“協同”。作者說的“協同”包括三個維度,一是向上思考,二是向下執行,三是防區延伸。向上思考,就是站在上級的高度決定自己的目標和打法。向下執行就是管一層、看兩層,比如你是營長,不僅要直接指揮連長,還要了解普通士兵的狀況。防區延伸,就是在自己的責任範圍外,還要關注周邊事態,不能讓防區之間出現“三不管地帶”。總之就是要求每個人有更大的責任心,有更強的整體意識。比如作者所在的公司做工作交接有一條原則:前棒和後棒交接出現問題前棒負全責。公司認為凡是接替工作有遺漏,或者因為不熟悉情況沒有做好,都是前任的責任,因為這些事情如果本著協同的理念和責任心是可以避免的。這就像交通事故處罰,發生追尾時是後車負全責一個道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將好的價值觀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走正道”

,所以他的公司沒有出過系統性風險。他還說,“因為走正道,所以我們越走越紮實,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因為我們每一步前進,都源於一個堅實的臺階,而不是一個虛幻的東西。”從這些內容來看,作者說這是一本“教人做人”的書,確實不誇張。當然,要塑造優秀的人才光有價值觀是不夠的,為了保證效率還要有一定的行為準則及工作習慣,為此作者提出了十二條律令,非常實用,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是關於指令傳達的,要做到“確認指令、及時報告、撰寫週報”——也就是對上級發出的指令要第一時間確認,並及時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展,執行每週彙報的制度。第二是關於行動效果的,要遵照“說到做到、保持準時、解決問題”——也就是在工作中嚴守時間約定,對任何事說到做到,不迴避問題,會解決問題;所以對任何事要想清楚再承諾,承諾了就要竭盡全力去做,做不到要第一時間告知對方。第三是關於記錄溝通的,要保持“日清郵件、會議記錄、寫備忘錄”——也就是及時處理工作資訊,對會議溝通和重大事宜保留記錄,以備後用。第四是關於彙報方法的,要做到“三條總結、一頁報告、統計分析”——也就是在總結匯報時要會抓重點,不說廢話,多用定量分析。因為篇幅限制這十二條律令也不能展開說明,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看原書,甚至摘錄下來作為制訂管理辦法的依據。作者認為透過這十二條律令,能建立起一個組織的基本紀律和協同方法,大幅度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避免扯皮、誤解等管理亂象。按作者的話說,“如果我們的下級、上級以及同級都能按照十二條令來做,我們的效率至少會提升 50%,我們的成功機率至少能提高 30%。”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快速溝通的重要性。當年入口網站競爭激烈時,某網際網路公司的總編輯給員工制定了一個兩百多頁的管理手冊,事無鉅細都做了明確規定。其中對於通訊工具的規定是,總編輯的電話必須在響鈴十聲以內接起,否則要罰款,以至於這個公司的編輯在洗澡時也不敢把手機放到視線之外。這種嚴格的管理讓這個公司在當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要做到這十二條律令也不容易。像遲到的現象,再大的公司和領導有時也防不勝防。比如有家公司總裁規定,開會遲到要罰站一分鐘,哪怕他自己遲到也要罰站;後來公司又規定,高層領導開會遲到,要罰當事人的秘書,這樣秘書會反覆提醒領導不要遲到,領導也不好意思連累別人,這才大大解決了問題。總之上面提到的這些價值觀和工作習慣,是支撐一個公司長期生存和高效運轉的基礎,無論是領導還是員工都應該遵守,對公司來說這是管理員工的規範,對員工來說這是自我要求的標準。如果我們想進入一家優秀公司工作,或成為一個靠譜的、有積極力量的人,這就是要努力修煉的標準。

第二部分

接下來我們再看,如果你已經是一家優秀公司的員工,還想升到中層管理崗位,又該掌握哪些技能和方法呢?作者提出,要學會“管事”和“管人”。所謂管事,就是掌握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包括四個步驟:先問目的、再做推演、親手打樣、及時覆盤,按書中的說法叫“四環方法論”,下面具體說說。我們在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先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個事有什麼價值——只有問清目的,才知道該不該做、如何去做。比如公司要立項研發一個產品,一定要刨根問底:為什麼要研發這個產品?是因為對手有類似產品,還是因為公司有這個技術。如果是因為對手有類似產品我們也要做,那麼這個新增的產品會有銷路嗎,能賣出多少?還要問,如果這個新產品賣出這麼多,對公司的業績和未來有決定性影響嗎,等等。總之

在做事之前先問清目的,才能做正確的事,並且正確地做事。

接下來是做推演,就是透過畫藍圖、橫分解、縱分步、配資源、里程碑這五個環節對工作計劃進行論證。聽起來有點複雜,但簡單地說,就是制訂目標、分解目標、配備資源、逐步推進。為什麼要這個過程呢?作者認為,

沙盤上推演不出的勝利,實戰中一定打不出來;計算器算不出的利潤,市場上一定掙不來。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為了實戰的勝利,需要在做事之前認真做一做推演,把做事的計劃打磨得更加切實與完善。有了目標和計劃之後,就需要打樣,也就是透過試點看看計劃是否可行,再進行推廣。首先是要細化方案,明確要測試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其次是領導者親自抓試點,以利於集中資源,保證效果;第三是寫菜譜——也就是試點成功後,要像寫菜譜一樣把執行方案或操作手冊寫出來。因為一個大廚水平再高,也只能做一桌飯菜,如果想同時做出十桌、一百桌飯菜,就得讓大廚把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寫成菜譜,讓其他人照著去做。這樣,剩下的工作就是迅速堅決的大規模複製了。這種“從試點到推廣”的模式,有利於控制風險,也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最後不能忘記覆盤,就像下圍棋一樣,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回顧,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掌握規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達成目標,或者在同類事情再次發生時更好地處理。這是個人或組織能夠不斷進步的重要手段。以上這四個步驟,是作者強調的做事或管事的標準動作,也是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他相信這是 80%的人在 80%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到 80 分以上的唯一方法。但這對管理者來說還不夠,因為一個組織的管理者除了會做事,還要會管人,也就是透過考評隊伍提高組織的執行力,它也分四個環節,按書中名稱叫“執行四步法”,我帶你看一下。第一步是設定目標,也就是為下屬的工作崗位或專案設定清晰的、可衡量的、可實現的目標。因為只有設定目標,才有工作的方向,只有量化目標,才有考核的標準,這是一切管理的開始。第二步是控制進度。也就是管理者要盯著下級一步步接近目標,並隨時幫助下級達成目標。就像在戶外活動時如果靠 GPS 導航,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檢查是否還在正確的航線上,否則一旦偏差,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工作中上級就是把握方向和航線的人,也必須隨時關注下屬的航向和狀態,否則跑偏了就很難糾正回來。控制進度的要點在於,一是確保下屬方向正確,二是確保下屬進展適度,三是要有備選計劃。如果發現下屬有可能達不成目標,就要隨時準備支援;如果發現支援也不行,就要換人;如果不能換人,或者換人也無法達成目標,就要自己親自出馬。總之是管理者對結果負責,不是下屬替管理者對結果負責。第三是落實考評,就是按期初的目標對結果進行評估,超額完成目標的要獎勵,不能完成目標的要受罰。作者認為,要將主要精力用來管理優秀員工而不是落後員工,因此可以根據考評結果對員工進行“271”分類,也就是區分出優秀的 20%,合格的 70%和不合格的 10%,重點關注和獎勵優秀的 20%,因為他們創造了 80%業績,而對不合格的 10%可以迅速調崗或淘汰。並且書中強調,考評要及時、嚴格,如果考評不及時,拖得越久效果越差;如果考評不嚴格,馬馬虎虎,就失去了考評的意義。最後是要整理規範,也就是透過上述流程的反覆實踐,總結其中的規律和重點,制訂出可執行的規章制度,把管理流程固定下來。當然這種固定是相對的,也要隨著環境變化不斷自我最佳化和調整。到此為止,我們就介紹了“有效管理的 5 大兵法”的前四項,或者說管理進階的前四層。第一層、第二層是優秀企業員工應該具備的價值觀和工作習慣。第三層、第四層是企業中層管理者應該掌握的管事的能力和管人的方法。再往上看,就是企業領導者的素質標準。

第三部分

前面說過,企業領導者應該具有領導力,也就是“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能力,這個定義是作者向前輩企業家學來的。從字面上看,“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並不難理解,問題是在這三個任務中,為什麼把“建班子”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定戰略”放在最先呢?書中解釋,建班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創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把經驗和能力傳遞給班子成員,再層層傳遞,帶出更多中層管理幹部,它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所以如何保持班子的稱職性和戰鬥力,是企業領導者的工作重點。當然,狹義的班子就是指高層領導班子,是和領導者一起承擔領導職能的人。班子是組織的大腦和決策機構,就像一艘船上船長的職責在駕艙,他的任務是確定方向和航線,繞過航路上的冰山和暗礁,不能天天跑鍋爐房,指揮水手怎麼划船……而在他在指揮航行時,一個人總有侷限性,所以需要有一個班子來協助。通常班子的成員包括分管市場、技術、生產、財務等方面的負責人,受一把手直接領導。按照管理學原則,一個人直接管理的幅度應該不超過 8 個人,人太少難以發揮集體智慧,人太多又難以充分地溝通,所以領導班子以 5 到 7 個人最合適。書中有一個比喻,班子成員的關係又像是人在草原遇到狼的圍攻,最好的防禦方式是有一個總指揮,大家背靠背每個人獨當一面,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同伴去防守,自己有問題喊一聲,發現有人要不行了也喊一聲,並且隨時準備補位,大家齊心協力地完成抵禦攻擊的任務。班子的工作機制核心是溝通和決策,這直接決定了班子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所以領導者要親自建立適合本人風格的班子;而能不能建立一種機制,讓班子每個成員都把長處發揮出來,形成 1 加 1 大於 2 的效果,這是對領導者的最大考驗。之後是定戰略。作者認為戰略只能由一把手提出,想靠班子制定出戰略是不可能的,因為戰略是一種系統思路,靠七嘴八舌不可能系統思考;並且定戰略必須登高望遠,而組織中只有一把手能夠站到山頂,其他人哪怕是班子成員都不可能站到這個位置上。所以班子只能參與推敲討論,但是不可能替代一把手製定出戰略。那麼什麼是戰略呢,簡單地說就是企業的長遠目標和實現路徑。企業要有長遠目標才有發展方向和執行軌道,但這個目標不是憑空實現的,要有資源和手段的保障,因此作者認為戰略包括四個方面:目標、打法、資源和激勵,把這四件事說清楚,就有了一個可行的戰略。至於戰略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並不重要,實踐中往往是合二為一,一般要經過多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過程,先是一把手提出,然後班子成員討論,再回到領導人修訂,再交到班子成員中質疑、補充……這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其間會有很多誘惑、很多質疑、很多取捨,一旦領導人腦子不清醒或信念不堅定,就會被帶到溝裡。而一旦制定出戰略,領導者要有堅持的決心;高層管理者要領會戰略意圖,將它翻譯為下級可執行的行動計劃;中層以下要有一種死磕的信念,堅決執行。作者認為“清談誤國”,制定戰略是領導人的職責,高層除了領會戰略意圖,應該少談戰略;中層以下應該免談戰略,而是透過爭取資源、落實打法來執行戰略,這樣才有可能達成戰略目標。最後是帶隊伍。作者認為管理企業和領軍打仗是一個道理,所謂帶隊伍,就是招兵和練兵,把一群散兵遊勇似的、性格各異的人,捏合成一支令行禁止、進退有據的隊伍,帶領它衝鋒陷陣,奪取勝利。所以帶隊伍有三個要求:一是讓隊伍有共同的目標;二是讓隊伍有基本的紀律;三是讓隊伍學會打仗。怎麼才能做到這些呢,作者認為靠企業文化。當然,這裡說的企業文化比一般所說的企業文化更寬泛,一般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制度理念,而作者定義的企業文化還包括工作紀律和管理方法,也就是所謂的“五行文化”,包括前面提到的十二條令、四環方法論、執行四步法等等。這種文化是一套強大的管理系統,它能讓企業產生共同的目標、嚴明的紀律和堅強的戰鬥力。換句話說,當一個企業、一個團隊對是非價值的判斷是統一的,對基本行為準則的認識是統一的,對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認識是統一的,這支隊伍就會非常有戰鬥力,甚至達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境界。總之作者認為,“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是企業領導人的任務,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總結,

只有建好班子,才能為企業生存創造前提;只有定好戰略,才能為企業發展確定方向;只有帶好隊伍,才能為企業勝利提供保障。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將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匯合起來,看作一個系統,透過系統運轉來實現企業有序管理和不斷進步,這就是所謂的“五行文化”。因為“五行文化”中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是互相促進、連為一體的,所以作者提出了用文化管理公司、用文化“帶兵打仗”的主張。具體來看,“五行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能回答企業為什麼存在、要向何處去的問題,讓組織成員產生共同的方向、使命和願景;十二條律令界定了溝通和行為的基本準則,讓所有人知道如何交流行事、如何令行通報,讓企業成為一個令行禁止的組織;四環方法論、執行四步法告訴所有人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如何管人、如何管事,能夠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這些廣義的企業文化,涵蓋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再加上組織的“領導力三要素”,足以驅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更重要的是,“五行文化”的各個層面和要素是層層遞進、互相關聯的。比方說,“五行文化”的第一層核心價值觀和第二層基本行為準則,既是對一般員工的要求,也是對所有組織成員的要求,管理者必須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員工;同樣的道理,中層幹部要有管人和管事的能力,同時這種能力又會成為上級考核他的標準和依據;甚至對最高領導者來說,他的任務是引領企業,但這項任務完成得怎麼樣,也取決於他的自我管理是否到位。所以在“五行文化”的管理體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要求,並且在不同管理層面之間,存在著像“金木水火土”一樣的相生相剋、綿綿不絕的關係,這就是它的獨特和玄妙之處。至於“五行文化”的效果怎麼樣,作者非常自信。他說,“五行文化”涵蓋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也許它不是最先進的文化,但確實是有效的文化,“如果能夠固化下來,至少可以解決 80%以上的管理問題。”作者的這種判斷是否正確,有待時間的進一步考驗。不過既然它有一套能讓領導者和普通人共享的行為規則,並且指出了從自我管理到管理他人的成長路徑,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拿過來試試看。

劃重點

1。 要做職場精英,就得嚴格管理自己,保持良好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2。 要做中層幹部,就得學會管人和管事。

3。 要做領導者,就得具備優秀的領導力,也就是“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