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2022-01-11由 和訊網 發表于 農業

防護林能砍伐嗎

近十餘年來,敦煌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如果這是事實的話,對於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甘肅敦煌市來說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自2000年以來,來自外地的承包戶蜂擁進入陽關林場,大面積租賃林地開發建設葡萄園,葡萄園大面積擠佔生態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勢。

此報道一刊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最新迴應: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帶隊赴現場調查

1月28日,在生態環境部1月例行新聞釋出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由副部長翟青帶隊,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辦公室已經趕赴出發地進行現場調查。目前現場調查工作已經基本結束,調查組正在梳理彙總分析,形成調查報告。

劉友賓介紹,媒體報道敦煌公益林遭砍伐事件之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書記孫金龍、部長黃潤秋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迅即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辦公室已經趕赴出發地進行現場調查。

調查組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科技手段,綜合運用現場勘查、走訪問詢、調閱資料、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有關問題逐一進行調查核實。

目前現場調查工作已經基本結束。調查組正在梳理彙總分析,形成調查報告。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程式向甘肅省反饋調查核實情況,並向媒體公開。

劉友賓表示,如發現確實存在明顯失職失責問題,將督促甘肅省有關方面進一步調查核實,理清責任,並依紀依法嚴肅問責。

砍伐林場種葡萄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曾經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簡稱陽關林場),遭到大量砍伐,而被砍伐的防護林地全部用來種植耗水量大、需頻繁擾動地表土層的葡萄。

陽關林場據瞭解,自2000年以來,來自外地的承包戶蜂擁進入陽關林場,大面積租賃林地開發建設葡萄園,葡萄園大面積擠佔生態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勢。

1月20日,敦煌市外宣辦官方微博@敦煌釋出稱:有媒體反映我市陽關林場萬畝防護林遭砍伐毀壞問題。對報道反映情況,敦煌市高度重視,迅即成立工作專班,就相關問題依法依規開展調查,並及時公佈有關情況。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據中國甘肅網,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作出明確批示,並立即成立由副省長劉長根帶隊的調查組,於20日下午趕赴敦煌市陽關林場,對照媒體反映的問題,會同酒泉市和敦煌市全面開展調查核實。

調查組表示,將依法依規開展調查,如有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嚴查嚴辦。同時,將根據調查進展,及時向社會公開通報相關情況。

據公開資料顯示,國營陽關林場是1992年經原林業部批准建設的第一個國家級沙漠森林公園。

據2006年4月發行的一期《甘肅林業》期刊中文章顯示,因為流沙每年以3-5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移動。為了治理風沙危害,鞏固和擴大綠洲面積,1963年原敦煌縣委決定創辦陽關林場,從而拉開了治沙造林的序幕。

上述文章顯示,在2006年,陽關林場總面積2。57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37萬畝,綠化覆蓋率達53。3%。40多年來,經過林業工人夜以繼日的辛勤勞動,先後衝去大小沙丘300多個,移動沙石200餘萬立方米,平田整地2萬餘畝,栽植各類樹木400餘萬株,在古陽關外圍建起了一道長約5公里、寬300多米的綠色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陽關林場此前一直有葡萄種植產業存在。據2003年5月的《甘肅林業》期刊中文章顯示,陽關林場職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大膽提出了“以林護果,以果養林;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經營思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從全國各地陸續引進了葡萄、蘋果、梨、桃、杏等果樹品種80多個,經過技術人員長期的試驗、觀察,篩選出了適合當地條件且品質優良的品種l0多個,進行大面積推廣栽培。並以葡萄種植為突破口,不斷最佳化品種結構,擴大種植規模。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被砍伐的林地大多已完成起壟和整架,用於葡萄種植。

截至2006年,全場累計栽植葡萄面積3270畝,年產鮮葡萄400萬公斤。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的資料表明,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樹齡為4年的人工梭梭林、檉柳林、沙拐棗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一位曾為陽關林場護林員、現為葡萄園承包人的職工介紹說,防護林澆灌週期一般為兩月一次,而葡萄園半個月就要進行一次大水漫灌。

據調查,為阻止防護林與葡萄爭奪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不少葡萄種植者,不惜競相對承包地附近的防護林痛下殺手、斬草除根。據瞭解,為了製造生態林木死掉假象,不少粗壯的胡楊被剝掉樹皮,甚至樹幹底部慘遭放火炙烤焚燒,待其死亡後伐倒,乾枯後再點火燒掉以“毀屍滅跡”。

據介紹,陽關林場原有高大喬木枯枝落葉腐殖後,有機質多年聚集,促進了細沙成土,改變了沙地性質,使得流沙趨向固定。而在當地種植葡萄,枝幹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要進行兩次土壤大翻動,人力作用使得地表沙質疏鬆,形成流動沙土。從當年11月到翌年4月,葡萄園地表土裸露時間長達半年,而冬春季節大風天氣頻繁,不僅人為製造了大面積沙塵源,還加劇了林地土壤風蝕。

令人憂慮之處還在於,為了滿足葡萄生長對荒漠土的需要,大量取自沙漠的沙子被運至葡萄園,人為增加了林場沙漠化程度。敦煌當地有“寸草遮丈風,流沙滾不動”的諺語,而葡萄種植需要不斷進行除草,如今陽關林場腹地已難覓草被。

事實反轉?

據央視新聞,1月26日,甘肅省舉行新聞釋出會,就日前媒體報道的“敦煌市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介紹相關情況。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郭春旺介紹,透過調查組初步調查結果,2000年以來,未發現陽關林場林地大面積減少,陽關綠洲現狀穩定,沒有出現明顯退化沙化現象,不存在威脅敦煌生態環境情況。

針對央視記者提出的“陽關林場是否存在隱瞞真相和砍伐的現象”,“砍伐的樹木是否都是存活的樹木”?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田葆華介紹,陽關林場的防護林大部分是栽種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後期,以楊樹為主,而且防護林帶位於道路旁邊,樹幹先死的楊樹存在掉落的危險,安全起見,陽關林場依據有關規定,逐年開展低質低效防護改造工作。其間,陽關林場向上級林業部門申請辦理了林木採集,摺合面積105畝,調查組在調查中沒有發現採伐剃光頭式的情況,也沒有發現砍樹種葡萄的情況。但在調查中也發現,林場存在違法砍伐尚未完全枯死的樹木情況,方量達到3立方米。針對此事,甘肅省林草局已責成酒泉市林草局、敦煌市自然資源局立案調查。調查人員還在現場發現了兩截被燒燬的樹幹殘骸,具體燒燬年份不詳,敦煌市正在處理,查處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甘肅省舉行敦煌市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調查情況新聞釋出會內容:

——經過歷年衛星遙感資料比對分析,2000年以來,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情況。

——媒體反映的“2萬多畝林地”實際上是林場經營管理面積,“1。3萬畝生態林面積”實際上包括林場喬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園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設用地等林場生產生活用地。

——陽關林場經營管理區域大致可分為西南和東北兩大片,這1。33萬畝林地實際上是西南方位的這一片區域,林場範圍內長期以來只有6000餘畝防護林,基本都位於林場西南片區。

13300畝還是6000畝?

1月27日新華網再次丟擲毀林實錘。

陽關林場防護林面積是13300畝,還是6500畝、6000餘畝?

據經濟參考報在實地調研中,多渠道獲得的部分資料。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2016年酒泉市人民政府報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的檔案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1997年陽關林場報給敦煌林業局的檔案

敦煌萬畝防護林遭砍伐?13300畝還是6000畝,生態環境部火速調查

2005年敦煌市林業局釋出的陽關林場改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