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2022-01-10由 History逐熱史談 發表于 農業

試錄指什麼

科舉考試的一般流程

科舉考試一般分為三階段、四考試,未參加過科舉的考生稱

童生

童生科舉之路的第一階段考試是院試

,考試及格者即稱為生員。但是成為生員並不意味著就有資格去參加鄉試。

在鄉試前一年,當地

學使

會再試諸生優劣,以決定其是否有資格參加鄉試。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1-1。 中國科舉院試博物館-泰州市學政試院

生員的科舉第二階段考試是鄉試

,有資格參加鄉試的生員屆時會根據自己的戶籍前去相應的考點參加考試。

考點總在順天府、應天府和各省的布政司衙門設立,衛籍平民與一般民籍不同,需到衛籍所屬的都司所在地省份參加考試。

從鄉試開始,往後的數場考試對於考生來說都極其重要,因為透過者都可獲得相應的功名。

對於鄉試而言,除了生員具有資格的能參加鄉試外,具有監生(國子監監生員)資格的人也能參加鄉試。

因為參考人數眾多,鄉試也叫

“大比”

;因為常在秋天舉行,所以其還有別名

“秋闈 ”

鄉試結束後,中式者(考試透過者)即被稱為

舉人

鄉試的舉辦時間一般在

子、卯、午、酉

年,即每三年舉辦一次。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1-2。 古代秋闈鄉試圖

鄉試後,官方會給每位舉子刊發“鄉試錄”,“鄉試錄”裡面就包含了四部分內容:

記載主持該科考試的十三名官員的官銜、姓名、籍貫、功名,十三名官員分別是臨監官、提調官、監試官、考試官、同考試官、印卷官、收掌試卷官、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巡綽官、供給官等;

記錄三場考試題目,第一場考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書》、《禮記》、《易》、《春秋》;第二場考論、詔、浩、表、判語;第三場考策問。

中式的舉人名單,包括各舉人的名次、籍貫、治何經典等;

中式文選。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1-3。 嘉靖四十三年鄉試錄

科舉第三階段的考試是會試與殿試

,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即醜、辰、未、戌年舉行。屆時,各省舉人齊聚京師參加考試,盛況與之前的所有考試迥異!

因為一般總在春季二三月份舉行,所以會試又被稱為

“春闈”

;因為由禮部主辦,所以其還有別名“禮闈”。

會試結束後,禮部會刊發“會試錄”,也稱為

“小錄”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1-4。 江南貢院

“會試錄”記載的內容與“鄉試錄”大同小異,主要也包括以下四部分內容:

主持考試的十五名官員的官銜、姓名、籍貫和功名,十五名官員分別是知貢舉官、主文官、考試官、掌卷官、監試官、提調官、印卷官、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監門官、搜檢官、巡綽官、供給官;

三場考試題目,與“鄉試錄”相同;

中式舉人名單,包括名次、籍貫及所治經典;

中式文選。選較為傑出的文章,每題約一二篇,每篇前均有同考官和考試官的評語。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1-5。 成化二十三年會試錄

接著會試為殿試,中式之後才可稱為進士。

殿試分為三甲,一甲只取三人,賜進士及第;二甲取若干,賜進士出身;三甲取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殿試後會由禮部刊發“登科錄”,“登科錄”的內容也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與上述“鄉試錄”與“會試錄”大同小異。

玉音,由禮部尚書奏文,皇帝直接批示,記錄發榜謝恩的禮儀並登記主持考試的十二名官員的官銜、姓名,十二名官員分別是提調官、讀卷官、監試官、掌卷官、受卷官、彌封官、對讀官、搜檢官、監門官、巡綽官、印卷官、供給官;

皇帝制文;

榮恩次第,一二三甲中式名單;

登科文選,只收錄一甲三名的策論文章。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1-6。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一、二甲名單

鄉試錄、會試錄、登科錄都是當時文人學習的很好的教輔材料,也可以作為中式之人送給別人的很好的禮物。但是這些東西不具有收藏價值,所以當時雖然受人重視,但是現存的並不多。

以上便是科舉的三個階段,此三個階段由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場考試組成。四場考試組成了一個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迴圈,由此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地為唐宋以後的封建王朝輸送人才!

萬曆四十七年的科舉考試——牛人輩出的大明希望之榜!

萬曆四十七年,即1619年,這一年的科舉考試出了很多牛人!

包括為後世所熟知的袁崇煥、馬士英、孫傳庭、姜曰廣,都出於此科此榜。

這一榜因為狀元是莊際昌,所以俗稱為“莊際昌榜”。

在現代,這是被許多人盛讚為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一張榜單。

作為萬曆年間最後一場科舉考試,這科考試的三甲考生確實很優秀。

但是如果和會試成績比對一下,會發現考生中的許多人在殿試中的考試成績與會試相差甚遠。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2-1。 萬曆四十七年會試殿試名次對比圖

比如說項夢原此人,在會試中名列第2名,在殿試中只排到了二甲的第五;徐天衢此人,會試第7,殿試卻是三甲倒數第二十四名,三甲總共275人,他排在第251名。

其中原因,跟考試內容大有關聯。院試、鄉試中四書五經的背誦佔據一定比例的分數,殿試時卻不像這樣中規中矩,單純考策問可能會影響部分考生的發揮。

此外,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特別是明代後期的科舉考試,黨派之爭在其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讀者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根據本文附有的名冊調查一下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中有多少東林黨人或與東林黨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人?

當然,這是後話了。

俗話也說得好,不以考試成績論英雄。

這場考試的其他進士,比如二甲中的何騶吾、梁廷棟、丁啟睿,三甲的吳阿衡、甘學闊、楊文嶽、劉宇亮、餘應桂、邵捷春都紛紛在明朝晚期建功立業,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畫。

該科殿試金榜如下(如此我的正文就少了1千多個字...但是卻多了幾張很佔篇幅的圖片):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2-2。 接圖1-6,三甲名單-1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2-3。 三甲名單-2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2-4。 三甲名單-3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2-5。 三甲名單-4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登科——牛人輩出的明朝希望之榜?

圖2-6。 三甲名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