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心理學派系之爭: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2022-01-07由 識點心理學 發表于 農業

工程學是什麼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哲學上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學科。

自此之後,關於這個新學科的適宜的主題和方法的問題的爭論就出現了。

這些爭論也促進了心理學的發展,先後出現瞭如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等這些心理學派系。

而這些派系之中,又以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之間的對峙最為緊張激烈。

巴普洛夫有一句名言:“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心理學派系的觀點促使心理學的研究朝著更客觀更科學全面的發展。《心理學》(中學)中敘述了各學派的觀點:

(一)

構造主義心理學

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人是威廉·馮特,代表人物還有美國心理學家鐵欽納。

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

感覺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緒的元素。在研究方法上,構造主義心理學強調內省法,認為經驗可以分析為各種元素。

心理學派系之爭: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與鐵欽納的觀點相比,馮特認為複雜的心理現象不能透過內省的方法來研究。

然而鐵欽納堅決不同意他的老師的看法,他堅持認為所有的心理現象都能在實驗室裡進行科學研究。

(內省法:構造心理學主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去觀察和記錄他們自身的感覺、思維和感情。)

(二)機能主義心理學

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主要代表人物還有約翰·杜威、安吉爾。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主張研究意識,並把意識看成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流),強調心理學的目的是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或意識的功能與作用。

心理學派系之爭: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認為研究個體適應其生活環境時心理的功能比研究心理的結構更重要。

機能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學必須表明心理過程的目的是什麼,以及這一過程是怎樣幫助個體發揮其功能的。

機能主義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內省、觀察、測驗、問卷調查等。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 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行為主義強調經驗的重要性,華生提出,心理學是行為的科學,而不是意識的科學,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人類和動物行為。

華生重視刺激、反應、習慣形成、習慣聯合等概念,提出華生行為主義公式:刺激-反應(S-R)。

行為主義心理學可分為古典行為主義學派和新行為主義學派。古典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其次有霍爾特、亨特、拉什裡和魏斯。

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為托爾曼、赫爾、斯金納、班杜拉等。

(四)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於20世紀初在德國誕生,其創始人是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意為“完形”“結構” “組織”。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直接經驗和行為。所謂直接經驗,就是主體在對現象的認識過程中所掌握的經驗。

這種經驗是一個有意義的整體,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本材料,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觀刺激並不完全一致。

格式塔心理學把行為分為顯明行為和細微行為,前者指個體在自身行為環境中的活動,後者指有機體內部的活動。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是顯明行為。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現象是完整的,不能被人為地區分為若干元素;整體不等於部分的總和,整體不是由若干元素組合而成的,相反,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四)

精神分析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思想中的一個主要流派,它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既是一種精神病症的治療方法,也是在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論。

其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區分為意識、

前意識

和潛意識三部分。

心理學派系之爭: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意識是指可覺察到的心理活動,是傳統心理學集中研究的領域。

前意識

是指人們能夠從無意識中回憶起來的經驗,它處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防止潛意識的本能和慾望隨便進入意識之中。

潛意識包括原始的本能衝動以及與本能衝動有關的慾望,特別是性的慾望。前意識和潛意識共同構成人的無意識。

弗洛伊德把無意識現象和內容作為精神分析的主要物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的。

本我是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是最接近獸性的本能性衝動,按照快樂原則行事。

自我是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按照現實原則行事。

超我代表良心、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道德部分,按照至善原則行事。

弗洛伊德從精神動力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為變態心理學的發展開拓了新道路。

(五)精神分析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傑斯於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

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於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為心理學第三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以正常人為研究物件,研究人類特有的複雜經驗,如動機、需要、價值、快樂、情感、生活責任、生命意義等。

心理學派系之爭: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人本主義心理學對人性持樂觀態度,認為人類本性是善的,而且人類本性中蘊含著無限的潛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

心理學的研究不僅是瞭解人性,還是積極改善環境以利於人性的充分發揮,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人本主義心理學最大的貢獻是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致性,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 研究人的心理。

(五)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興盛 起來。一般認為,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的《認知心理學》的出版標誌著認知心理學的正式產生。

這本書第一次採用了 “認知心理學”這個術語,提出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認知心理學主要是研究人類認知的資訊加工過程。

認知心理學家採用資訊加工觀點,把人看作是資訊加工系統,通常用模型來表示人類心理過程和結構的某些主要方面,研究知覺加工與模式識別、注意、記憶和問題解決等心理過程。它是研究人們對知識的獲得、加工、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心理學派系之爭: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這些主要學派的觀點主張:

(1)構造主義心理學:主張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認為經驗可以分析為各種元素。

(2)機能主義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目的是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或意識的功能與作用。

(3)行為主義心理學:指出心理學是行為的科學,而不是意識的科學,研究物件是人類和動物行為。

(4)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直接經驗和行為。所謂直接經驗,就是主體在對現象的認識過程中所掌握的經驗。

(5)精神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把無意識現象和內容作為精神分析的主要物件。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的。

(6)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以正常人為研究物件,研究人類特有的複雜經驗,如動機、需要、價值、快樂、情感、生活責任、生命意義等。

(7)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家採用資訊加工觀點,把人看作是資訊加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