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電腦史之軟盤史

2022-01-07由 林辰愛學習 發表于 農業

軟磁碟怎麼用

電腦史之軟盤史

2021年12月27日,NHK(日本廣播協會)報道,東京警視廳向民眾致歉,丟失了兩張3。5吋(英寸)軟盤,內含購房人的個人資訊。日本民眾驚訝了:“軟盤!!!我第一反應還以為是假新聞。怎麼可能,現在警察還在使用軟盤?!”其實,多年前,中國很多超市的收銀機也還在使用軟盤,主要是修理時用。現在農村小超市可能還有。不過,日本赫赫有名的東京警視廳竟然還在用軟盤,其實也太令人驚異了。因為軟盤的可靠性是很差的。與歐美產軟盤比,而日產軟盤質量又比較差。中國企業都幾十年前就不用軟盤了,更甭說機關事業單位了。日本不僅僅東京警視廳在用,其它政府機關都在用,銀行也在用(據說正在撤換)。

一、軟盤史前

計算機儲存分記憶體(又叫主存)和外存。不處於執行的程式碼與資料,平時存放在外存,要運行了,裝入記憶體。因此,相比較於記憶體,外存的儲存容量要比記憶體大,讀寫速度可以慢一點。

最早的外存是穿孔紙帶與穿孔卡片。按有沒有打孔來表示是0還是1。讀取慢,寫更慢(因為要機器打孔)。最大問題是儲存密度極低。

後來有了磁帶儲存,儲存密度是一下高了很多,但是,可靠性實在太差了。

二、第一張沒商業化

1967年,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Alan Shugart發明了第一張磁碟。這張磁碟的有效儲存區的直徑是32吋(0。8128米)。外面正方形防護套的邊長自然還要再大一點。因為是軟的,等後來硬碟出現後,為了區別,就稱之為軟磁碟,簡稱軟盤。

這麼大一張,又是柔軟的,把它放進磁碟驅動器裡,都是一件高技術的事。

三、商業化的第一張是8吋

不過,IBM高層馬上看到了其中有巨大的商機。立即組織大批人員跟著Alan搞軟盤研發。

1971年,Shugart終於做出了世界第一張商品軟盤,很快被當時的微型機、小型機、超級小型機、工作站、大型機、巨型機等所有機型廣泛採用。

它採用8吋塑膠基片,單面塗上金屬氧化物作為磁介質。這就是所謂的單面軟盤。相應的驅動器裡,也只有一個磁頭進行讀寫。儲存容量是81KB,也就是說,這張8吋軟盤可以儲存八萬二千九百四十四個字元。這個儲存量,在現在看來當然是微微微微不足道,可在當時,卻是驚雷,促使程式設計師們編寫更大規模的程式碼,去處理更大的資料量。

進入中國最早的軟盤也是8吋的,雙面,容量為1。2MB。那時國家科委進了一批克羅門科微型機,CPU是8位的Z80,帶兩個8吋軟盤驅動器。雙面,就意味著相應的軟盤驅動器裡有兩個磁頭,分別讀寫軟盤的兩個磁面。

後來Alan Shugart離開了IBM,創辦了世界最大兩家硬碟製造公司之一的Seagate(希捷)公司。關於硬碟的故事,咱們以後再說。

四、Apple II使用的軟盤

因材料科技的發展,儲存密度不斷提高,軟盤就沒必要做這麼大了。後來就出現了5。25吋軟盤。最早的是Alan Shugart為IBM的大型機研發的

世界第一臺獲得商業成功的微型機是Apple II。Apple II機箱內是沒有軟碟機的,原本設計也沒有軟碟機。後來,選用IBM的5。25吋軟碟機,與IBM合作研發了Apple DOS,自己開發了軟碟機控制板,插在介面槽上。最早是單面單密盤,儲存容量是120KB。後來IBM推出了單面雙密盤,180KB的。再後來就是雙面雙密,360KB。後期中國引進的Apple II配的就都是360KB的。而且多數是配了兩個,這樣就可以在同一臺機器上覆制軟盤。

5。25吋軟盤,最後發展到1。2MB儲存容量。

五、軟盤最後終結於3。5吋

下一個就是3。5吋了,開始容量為722KB,後來是1。44MB,成為了事實上的標準。日本生產過2。88MB的,但是誤位元速率很高。後來沒人買,就停產了。

軟盤容易因被磁化、腐蝕、受潮、受熱、外力等外因而損壞。更是不宜用於資料的長期儲存。

六、為啥現在驅符是從C開始?

前面說了,從Apple II起,計算機最多就可以配兩隻軟盤驅動器,這樣可以在一臺計算機上覆制軟盤。世界上最早成功商品化的微型機作業系統是CP/M,它就分別把第一、第二個軟碟機分別標識為A和B。再增加其它外存,就從C開始標識。現在的電腦早就不配軟碟機了,可硬碟還是從C開始標識,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