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龍斗山前――鋦錢櫃的傳說

2022-01-05由 人傑山嶺 發表于 農業

披屋怎麼做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黃島辦事處龍斗山前村。

龍斗山前村,位於黃島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7。5公里,村莊面積4。5公頃。東鄰可樂石村和龍鳳村,西與紅石崖街道高李溝村接壤,南靠抓馬山,北鄰龍斗山。2006年,全村有87戶,265口人;村民以管、馬兩姓為多,均系漢族。

1961年以前,本村屬可樂石村管理。1962年,由可樂石村分出,成立“西山”行政村。1985年,因靠近龍斗山而更現名。1644年,附近管家樓村有一堂號“呈泰”的管姓富戶,為搶佔山林,派管氏學梓、學棠兄弟兩人移居龍斗山前,該地故俗稱“管家”。

龍斗山前――鋦錢櫃的傳說

(鋦匠)

據《馬氏家譜》載,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附近可樂石村一開辦“廣順仁”油坊的富戶,為佔山地,派馬氏第十四世人清山、清田、清松三兄弟移來這裡。馬清山、馬清松分別住在抓馬山後溝東、西兩崖,馬清田則住在山後西嶺東南坡上,該地故俗稱“馬家”。他們逐漸繁衍,形成本村馬姓三大支股。後來,陸續有宋、趙、薛、周、彭等姓氏人遷來。

當時,村周圍溝壑縱橫、荊棘叢生。狼、狐狸、蛇等野生動物,隨處可見。先人們在開發山林、墾荒造地時,都結伴面行,以防野獸傷人。先人們除進行耕種外,還利用靠山的優勢,發展獵捕、種菜、採草藥、砍柴等副業。有的靠打短工、扛長活來謀生。

先人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泥土夯牆,以山草披房頂,築起簡易的“草披屋”居住。“草披屋”的一般結構是:“三間屋兩架樑,鍋臺靠著壁子牆。木欞窗紙封上,煙囪穿過兩山牆。”

龍斗山前――鋦錢櫃的傳說

(鋦匠)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從事經商、務工等副業,收入不斷提高。村裡古老的“草披屋”逐漸被拆除,人們先後建起了水泥、磚石結構、寬敞明亮的大瓦房。1982年,部分馬姓人家由“馬家”遷至村內集中居住。

村域內有一嶺、兩山、三溝。一嶺,指西嶺。兩山,指龍斗山、抓馬山。三溝,指殺牛盆溝、馬虎岔溝、洪溝。

殺牛盆溝,因馬氏先民在附近牧牛時,牛不慎掉入谷中,谷太深,牛無法救出,無奈將牛在盆地裡殺掉,故名。馬虎岔溝,因馬氏一先民的孩子不幸被狼拖到大梁子後岔溝,故名。洪溝,為一次特大暴雨沖刷而成,故名。這三條溝的溝水,匯入龍斗山前河。1998年,村裡在洪溝上架起了橋,一條連村路由此經過。村裡還將自古以來在山、丘、嶺、溝附近形成的羊腸小道進行改造,便利了交通。

起伏的山巒,如同一條蛟龍,盤繞在村前村後。山上野生中草藥材隨處可見,有丹參、桔梗、苦參、地丁、板蘭根、野天麻等30多種。

本村有耕地13。2公頃,山林26。7公頃。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人959萬元,人均純收入4642元。

龍斗山前――鋦錢櫃的傳說

(鋦匠)

《龍斗山的傳說》

龍斗山,海拔145米,地處海濱,東西走向,形似“仙桃”。

該山又名“綠豆山”。相傳,很早以前,朝廷為治瘟疫,命此山周圍村莊的人們種植綠豆,用綠豆作配方製藥,控制了瘟疫的蔓延。此山因此而得名“綠豆山”。

傳說,東海龍王之曾孫青龍,與姨家表妹靈雀姑娘相愛,二人私出龍宮,下凡人間。不料,此事被靈雀姑娘之弟白龍得知。白龍追至“綠豆山”,與青龍打鬥,造成風雨交加,百姓遭殃。後來,白龍致殘,敗回龍宮。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後,派太上老君、觀世音菩薩處置青龍和靈雀。結果,青龍被貶落在“綠豆山”,靈雀姑娘被貶落在“門樓山”(亦稱“靈雀山”)。因青龍與白龍在山上打鬥過,故“綠豆山”又稱“龍斗山”。山上奇峰陡峭,最高峰為大頂,其次為小頂,兩峰對峙。山上怪石嶙峋,有大刀石、鏡子石、椅子石、虎頭石、猴頭石、帽子石、犛牛石、水牛石、櫃子石、神仙台等,均因形狀而命名。

在山頂有三塊大岩石自然交叉形成屋狀,稱“三間屋”或“狐仙洞”。

傳說,很早以前,洞裡住著兩個狐仙,女的叫胡美蓮,男的叫胡太公。這兩個狐仙可憐窮人。窮人若有紅白喜事,只要在洞前跪拜燒香,借錢或借盤、碗等物品,都能得到。

洞外東邊有塊大平板石,像面鏡子,人們叫它“鏡子石”。據說,那是狐仙胡美蓮梳妝用的“鏡子”。洞外西邊也有一塊大方石,東西長8。5米,南北寬5。5米,高3。5米,形似櫃子,故名“櫃子石”。傳說,那是狐仙盛錢用的“櫃子”。

傳說,有個鋦匠(修補鍋碗瓢盆等用品的匠人)一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個人要他鋦錢櫃。鋦匠驚醒後,沒當回事。第二天,挑著擔子經過龍斗山時,忽然發現櫃子石往外淌小銅錢。他急忙用一隻箱子去接,很快就接了滿滿一箱子銅錢。怕別人發現此事,就找來塊石頭,把淌銅錢的出口堵上。他把所接銅錢送回家後,又急忙挑起擔子,去櫃子石繼續接錢。可是,那塊堵住出口的石頭,已經長在櫃子石上了。鋦匠很納悶。忽然,想起了昨晚的那場夢,頓時明白了。原來,櫃子石淌出的錢,是狐仙給他的工錢。用石頭堵住櫃子石淌錢的出口,就等於鋦了櫃子。

1958年後,由於人們不斷地挖土採石,龍斗山上的奇峰、怪石等自然景觀逐漸被毀。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但是,那些還沒有拆遷改造的村莊,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我們應拿起筆,舉起相機,把這段歷史記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