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2022-01-03由 駛向一江秋 發表于 農業

茬口怎麼讀

“寫人寫鬼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聊齋》中很多故事宣揚的都是揚善抑惡精神,可見蒲松齡很有正義感,但個別故事看了卻有顛倒三觀的感覺,似乎作者讚揚的是“醜陋”,比如今天談的這篇《種梨》。

先把這個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分享一下。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他賣得梨個大,味甜美,雖然價格較高,但深受歡迎。有個衣衫襤褸的道士厚著臉皮向賣梨者乞討一個梨吃,賣梨者堅決不給,並讓道士快走,但道士就不走,並且說:“你這一車梨幾百個,我就討要一個吃,對你沒啥損失,為什麼不給?”

兩人就吵鬧起來,旁觀者有人看不下去,對賣梨的說:“你挑一個小的、不好的梨給他,把他打發了吧。”但賣梨的鐵了心,就是堅決不給道士梨吃。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旁邊店鋪的夥計心很好,看兩人爭吵不休,就掏錢買了一個梨給道士,道士道謝後,轉身對圍觀的眾人說:“父老鄉親們,我出家人絕不像他這樣吝嗇,我其實有好梨,現在就拿出來分給大家吃,見者有份!”

旁邊有人不相信,說:“你既然自己有梨,為什麼不吃,還要討要別人的?”

道人笑著說:“我討要這個梨,其實是為了做種,大家看好了!”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道人先幾口把梨吃掉,梨核放在旁邊,然後拿出鐵鍬,隨地挖了一個坑,把梨核種進去,再用土蓋好。

種完梨後,道士向圍觀的人索要一盆水來澆梨。但見一個好熱鬧的青年人從家裡端來滾燙的一盆開水給道士,道士微微一笑,把開水澆到剛才種梨的地方。

大家都睜大眼睛盯著,心想這道士莫不是瘋了?誰知過了幾分鐘,地上竟冒出一株嫩梨苗,然後慢慢長大,長成一株大梨樹,枝葉茂盛,緊接著開花、結果,熟透的梨子掛滿枝頭,香氣誘人。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道士把枝頭所有的大梨都摘下來分給圍觀的眾人,分完後就接著把梨樹砍倒,扛著梨枝從容而去,留下眾人大口啃著香梨,念著道士的好。

道士做法種梨、分梨時,賣梨的鄉下人也在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被驚呆住了,以至於忘了賣梨。當道士走後,他才想起正經事,急忙去看自己車上的梨。哪知滿車梨一個都不剩,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道士分的梨全是他的,眾人吃的都是自己的梨!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他再仔細檢視,不光梨全沒了,車把還斷了一根,茬口一看就是新砍的。賣梨的氣壞了,急忙去追道士,拐過牆角只發現斷掉的另一截車把在地上扔著,才知道道士剛才砍得梨樹,原來是他的車把。此時道士早已走得無影無蹤,只剩下滿集市的人都合不攏嘴的笑。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故事講完了,在文章末尾,蒲松齡還假借“異史氏”的口吻說賣梨的受市人嘲笑是有道理的,且寫道

“每見鄉中稱素豐者,良朋乞米,則怫然,且計曰“是數日之資也。”或勸濟一危難,飯一煢獨,則又忿然,又計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較盡錙銖。”

我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感覺很好玩,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可後來想想,覺得這個故事和最後蒲松齡的觀點有問題,宣揚的價值觀不對。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故事後面“異史氏”的觀點其實就是蒲松齡自已的觀點,他竟然譴責賣梨人,僅就本故事而言,這個觀點是錯的。

賣梨人是個鄉下人,可能也不是很富有,他的梨不是偷來的,不是搶來的,而是辛苦勞動得來的。他憑什麼白給別人梨吃?道人乞討梨吃,他當然可以給也可以不給,給說明他心底善良,不給只說明他吝嗇,他本身並沒有任何錯。

試想,如果人人都來問他乞要梨吃,那最終是什麼結果?他沒有任何義務白給別人梨。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而道士呢?他憑著自己會法術,戲耍賣梨的,

在不知不覺間把梨全部給“偷”走了,這不就是恃強凌弱?這跟強取豪奪有何本質區別?

我覺得受到同情的應該是賣梨的鄉下人,受到譴責的應該是道士。

很多人認為此故事諷刺賣梨人“貪小失大”,這點我不認同。賣梨人“貪小”了嗎?沒有,他沒有貪圖別人任何東西,他“失大”也是被欺凌而致。

或許蒲松齡想譴責的是富商大戶,地主汙吏,賣梨的只是“背鍋”者,那就是他選故事不當了。我甚至懷疑是不是蒲松齡向做生意的借錢沒有借到,故藉此文諷刺一下?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

如果是針對劣紳、地主,甚至針對今天的富豪捐款事件,“異史氏”所言還有一定的道理,還值得諷刺一下,針對賣梨的就過分了。

還得重申一下,

本文觀點只針對《種梨》這個小故事,不針對整個《聊齋志異》,儘管個別故事的思想性和價值觀值得探討,但仍不妨礙《聊齋志異》成為經典的名篇鉅著。

我們讀故事時有必要深入思考,有必要批判性的接受。針對本文的觀點,歡迎朋友們分析和討論。

一個毀三觀的聊齋故事,這屬不屬於顛倒黑白、善惡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