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傳播學day 20議程設定理論與框架理論的聯絡與區別

2021-05-24由 荀老師的教育觀 發表于 農業

議程設定是什麼意思

傳播學day 20 / 議程設定理論與框架理論的聯絡與區別

為了更清晰的理清知識點,利用一下知識導圖學習效果更好~

傳播學day 20 / 議程設定理論與框架理論的聯絡與區別

議程設定理論

(1)提出:“議程設定功能”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目是《大眾傳播的議程設定功能》。這篇論文是他們在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就傳播媒介的選舉報道對選民的影響所作的一項調查研究的總結。

議程設定理論是指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其觀點主要來自政治學,李普曼的《輿論》最早提出該思想,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2)觀點: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透過提供給資訊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 議程設定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其觀點主要來自政治學,李普曼的《輿論》最早提出該思想,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3)理論發展:

A.議題設定的作用機制

知覺模式(0/1效果):大眾媒介報道某個議題與否會影響到公眾對該議題的感知。

顯著性模式(0/1/2效果):媒介突出強調某些議題會引來公眾對該議題的突出重視。

優先順序模式(0/1/2…N):傳媒對一系列議題按照一定的優先順序進行報道,會引起受眾對這些議題重要性順序的判斷。

B.議題的不同型別:個人議題、談話議題、公共議題。

C.不同媒體的不同議程設定效果:報紙對較長期議題的重要性順序排列影響較為突出。電視的熱點化效果。

(4)評價:議程設定理論對效果研究擺脫“有限論”起了重要的作用,重新提出了大眾傳播背後的過程控制問題,對詳細考察傳媒的輿論導向過程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但它只強調了傳播媒介“設定”或形成社會議題的一面,而沒有涉及到反映社會議題的一面。

框架理論

(1)提出:戈夫曼將框架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書中明確為框架作出定義。後來再被引入到大眾傳播研究中,成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戈夫曼認為對一個人來說,真實的東西就是其對情景的定義。這種定義可分為條和框架。條是指活動的順序,框架是指用來界定條的組織型別。

(2)內容:框架是指人們用來認識和闡釋外在客觀世界的認知結構,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經驗的歸納、解構與闡釋都依賴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們能夠定位、感知、理解、歸納眾多具體資訊。框架作為一定的知識體系或認知定勢,預存在我們的大腦中,它來自於過去實際生活的經驗,根據既有的框架來建構對新事物的認識。

(3)應用:20世紀80年代開始,框架理論開始引進到新聞與傳播研究領域,並由此誕生“媒介框架”和“新聞框架”這兩個學術概念,框架概念引入傳播學研究領域後得到廣泛的應用,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用頻率最高和最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議程設定與框架理論的相同點

1、均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具有長期性、宏觀性、綜合性,放大媒介的主導作用,忽略受眾的能動性。

2、一定程度上,框架分析是議程設定的延伸。“兩級議程設定理論”中的第二級就是透過媒介對報道議題的“框架”實現的,形成突出或弱化。

“兩級議程設定理論”,即屬性議程設定。由麥克姆斯於1997年提出。是指透過媒介對其報道議題的“框架“來實現。媒介機構透過設定內容,突出重點事件的某些方面,而弱化另一方面的某些報道;透過標題、篇幅長短、版面位置等手段影響受眾對這一事件的理解方向或角度;透過強調、選擇、排除等方式,為新聞內容提供背景,並提出中心議題,最終影響受眾“怎麼想”。

議程設定與框架理論的不同點

1、理論來源、科學基礎不同

框架理論早期思想由人類學家貝特森提出,戈夫曼在1974年把框架理論與社會學結合。經過人類學和符號互動論的補充發展到傳播學。

議程設定理論由著名的美國報人李普曼提出——“新聞媒影響我們頭腦中的影象”。科恩在《新聞與外交政策》也有說明。主要基礎是大眾傳播和政治傳播理論。

2、研究方式不同

框架理論是透過小規模的受眾調查發現,屬於定性研究;

議程設定理論是把握、探究事物發展狀態和情況提出,屬於定量研究。

3、研究的焦點不同

框架理論注重新聞報道中意義的建構和影響新聞構建中的各種關係。

議程設定理論注重於媒介的傳播效果,體現在對公眾意見的焦點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