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2021-12-28由 豫西人文攝影 發表于 農業

蒿杆是什麼樣的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清明時節,農田裡會有兩種長得特別相近的蒿草,讓人傻傻分不清。今天下午,作者手裡拿著這兩顆蒿草,尋問村裡70歲的王大爺,王大爺先是一口肯定都是黃蒿,仔細看了之後說了句:搗蛋,這不是黃蒿,活了一輩子了還真沒見過……作者透過網路識圖,確認這其實是一種麥蒿,有些地方又稱播娘蒿,只是豫西農村可能不叫這個名字,或者作者所在的山區不常見而已。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麥蒿鮮嫩的時候可以當作野菜食用,涼拌、做包子、做餃子、炒雞蛋或做湯等都可以,清明前後是採食麥蒿的最佳時間,此時的麥蒿還沒有開花,鮮鮮嫩嫩的口感最適合食用。麥蒿除了具有澀味之外,還有苦味,不喜歡這種苦味的可以將麥蒿用清水浸泡一夜,不怕吃苦味的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然而如果你採到的是圖中的這種,恭喜你,可以扔掉了,這種和麥蒿長得很形似的蒿草叫做黃蒿,有一股濃郁的藥味,而麥蒿只是普通的植物清香味。黃蒿又稱臭黃蒿、黃花蒿,種子裡面可以提煉出來黃蒿素,我國的物理學家屠呦呦就是根據本草綱目,研究這種蒿草,獲得了諾貝爾獎。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在河南西部,黃蒿還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治感冒藥草,如果只是嗓子發乾、上火,一顆黃蒿洗淨,用井水揉汁,加一點白糖,效果不錯,如果是發熱感冒,用兩顆黃蒿煮水,一大碗喝完,矇頭睡一覺,立竿見影。這種治療感冒的土方法,在農村的中老年人比較常用。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而麥蒿清明過後就會長出蒿杆,黃蒿還需要半個月左右,除了兩種蒿草的氣味明顯不一樣,根部顏色也有不同,黃蒿的根部是紅色或者乳黃色,而麥蒿根部卻是白色,還有一樣不同,黃蒿葉子的顏色較重,麥蒿發灰髮白。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這是麥蒿的花,種子是細長的豆角狀,至於黃蒿的花和種子就不需要去管了,那要等到秋季。

農田裡這對野草雙胞胎,一種可做美食,另一種成就了諾貝爾獎

麥蒿種子含硫甙、脂肪油,對慢性支氣管有一定的治療功效;麥蒿特有的辛辣味可以刺激身體的代謝機能,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通便效果明顯。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草就有三分藥性功效,更別說早春這些美味的野菜了,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你在野菜里加入了黃蒿,那酸爽,估計給自己燒紙的心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