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2021-12-14由 糊塗茶者 發表于 農業

鐵觀音茶沒曬青怎麼搖青與攤青

搖青是安溪鐵觀音製作工藝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也是決定鐵觀音茶葉品質好壞價格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茶農對“搖青”這項技術掌握得越好,做出來的茶葉品質就越高,能賣出的價格也更高。那麼,安溪鐵觀音的搖青技術要點有哪些呢?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由於鐵觀音製作過程中,每次搖(攤)青,茶青都會發生物理和化學作用,這就是一種發酵方法,搖(攤)青會擦破鮮葉的葉緣細胞,加速酶促氧化作用,促進茶青“行水”,從而改變部分水分的散發方式,為鮮葉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提供外力作用,經過4-5次的反覆“搖動”和“靜攤”相間過程,使茶青的細胞破裂和水份散發到一定程度後,酶促作用劇烈,蛋白質理化特性改變,細胞膜透性增強,細胞器(的功能和結構改變,細胞液濃縮等。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根據這種變化過程掌握適時適當的科學方法,是做好烏龍茶的關鍵,只攤不搖或只搖搖(攤)青要具體掌握好“循序漸進”的原則: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1 攤青時間是和搖青轉數相適應的。第一、二次搖青後攤青1。5-2。5小時,第三、四次搖青2。5-5小時,在一般正常情況下,搖青轉數由少到多與涼青時間由長到短是相互一致的。以春鐵觀音茶正常氣候為例,每搖青100轉,第一次涼青1。5小時,第二次涼青時間為1小時,第三次涼青時間為40-45分鐘,第四次涼青約為30-40分鐘。

2 “走水”獲高香 “保青”是關鍵

搖青是制好鐵觀音的關鍵,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走水”,即透過搖青,使“嫩梗中所含有的相當數量的芳香物質”和含量比芽葉高出l—2 倍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兒茶素隨水分擴散到葉片,使之與葉子裡面的有效物質結合,一道轉化成更高更濃的香味物質,這也是烏龍茶高香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走水” 的進行,除了要求葉子要處於運動狀態,還要求梗葉有一定的水分含量差和保持葉肉細胞的生理機能(親水能力),也就是茶農所說的“保青”。相反,若過早喪失葉肉細胞的生理活性,就叫“死青”,“死青”就制不出好茶來,因其“走水”無法進行,葉子在搖青過程中得不到水分的補充,葉子失水過多,製成茶外形乾枯、內質香味較低淡。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3 搖青操作的“三守一攻一補充”

鐵觀音搖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補充”之說法,即第一、二次搖青宜輕,轉數不宜過多,停青的間宜短,一般第一次搖3分鐘,第二次搖青5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以保持青葉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後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到第三、四次搖青則要搖得重,搖得足夠,使葉緣有一定的損傷,有青、臭氣散發上來,一般第三次搖青10分鐘,第四次搖青30分鐘。“一補充”則是在第四次搖青搖得不足,葉子“紅變”不夠時,再補搖一次。每次搖的轉數應由少到多,停青時間也是由短到長。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氣消失,表面葉子萎軟下來之後,就要及時搖“活”,以免葉子因水分散失過多而“死青”。

4 鐵觀音搖青中“消水”程度的掌握

“消水”即茶青的水分喪失情況。“消水”適度的掌握,是搖青的技術所在。在搖青攤涼過程中,若攤涼太久,不及時搖“活”,致使搖青葉失水過度,手握葉子有沙沙響聲,並有枯燥感,就叫“盡水”。若搖青過程中停青不足,水分散發不夠,搖青葉還有“假活”現象,芽仍挺立飽水,手握有梗斷之覺,這樣就行殺青,就叫“大水”。“盡水”葉製出的成茶,外形鬆懈,色澤枯黃。“大水”葉製出的成茶,外形也不夠緊結,色澤青灰。二者的品質都比較差。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消水”適度的掌握,往往因季節、氣候及品種的不同而異。鐵觀音搖青“消水”適度的掌握,應掌握“春消、夏皺、秋水守牢”的原則,因為春季氣溫低、溫度大,茶青肥壯多水,做青過程中水分應蒸發多一些,即在搖青時可搖得重一些,停青時間長些,待到做青適度時,梗葉要“消”即嫩梗外觀乾癟柔韌,折而不斷,這時才會有濃郁的香氣。至於夏、暑茶園氣溫高,水分蒸旋陝,失水應少一些,梗葉略皺,發酵適度即可。秋茶因含水分少,只有保持鮮靈陛,才會形成高強香氣,所以至做青適度時,梗葉仍略有光澤,才能體現秋茶的秋香特色。

5 “發酵”程度的掌握

據老茶農的經驗認為:“發酵”程度的掌握。應做到“春秋等香,夏暑等紅”的原則,因為春秋委節氣溫比較低,葉子變紅較慢,幫搖青可搖到梗葉水“消”,有較高的清花香顯露,再行殺青。而夏、暑茶氣溫較高,葉子邊搖邊“發酵”,就不能等“梗葉消,有高香”了。而主要是看葉子紅變適度時,就要立即殺青,否則變會“發酵”過度,降低品質。

詳解安溪鐵觀音搖青的技術要領及步驟

第一二次搖青宜輕,以充分保水保“青”(鮮靈性)。重搖會過早散香,迫使整個做青過程以及炒青提前,而影響品質。

第三次搖青要根據氣候轉化等因素而定,要求有一定的散水和紅變程度,過多則青力不足,太少則發酵不足。

第四次搖青是關鍵性的一次,可以多搖,彌補第三次搖青的不足,也可以少搖,薄攤,提早炒青,部分調節第三次搖青的過度。一般情況下,應不少於第三次搖青次數。少搖易使“行水”不足,造成“軟青”。第四次搖(涼)青後,“發酵”仍然不足的,可以第五次進行搖青或採用其他彌補措施,包括補曬青、補搖青,拼大堆或拼大籬、用手翻拌鮮葉等,目的是為增加破損程度,用外界熱源和摩擦提高葉溫,加速變化速度,對於特殊品種還有促進品種香氣濃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