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2021-12-05由 科普啟示錄 發表于 農業

敵敵畏和ddt誰更毒

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還廣泛使用著一種神奇的化學藥品——DDT。它是世界農林害蟲的死神,也是阻斷瘧疾、霍亂、斑疹、傷寒等多種流行性疾病傳播的特效藥,它原本是人類的“寵兒”,可如今卻淪為人類的“棄兒”。

DDT到底是什麼靈丹妙藥,為何會從輝煌走向沒落,它有何是非功過?這一切我們要從一本聞名世界的讀物說起。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1962年,美國的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創作了一本名叫《寂靜的春天》的科普讀物,書中生動描寫了因人類過度使用化學藥品以及種植農作物的化肥而導致環境汙染、生態破壞,最終也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本讀物的出現打破了DDT原本輝煌的格局,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化學藥品的環保問題。我們先來看下面一段描述: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這是一個沒有聲音的春天,人們困擾地談論著鳥兒的消失,院子後面給鳥兒餵食的地方荒廢了,偶爾見到幾隻鳥也是奄奄一息,它們劇烈的顫動著翅膀也不能飛了。農場裡有母雞在孵蛋,但是卻沒有破殼而出的小雞,新生的小豬仔個頭太小了,個頭大一點的也只能活幾天。小溪也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因為所有的魚兒都死了,所有釣魚的人也都不再造訪這裡,這些原本有生命的地方現在一片寂靜······

在從這段文字中,我們清楚地瞭解以DDT 殺蟲劑為代表的化學藥品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後來,這些負面影響也逐漸被人們科學家們證實,於是,在1970年世界各國先後淘汰了DDT的生產和使用。

DDT的發現和使用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在世界上沒有出現DDT之前,各種病蟲害肆虐,人們種下的穀物常年受到病蟲害的侵食,稀缺的糧食讓世人食不果腹,危害性疾病的傳播也使得人們異常痛苦。1939年,瑞士科學家Paul Mullerf發現了DDT的殺蟲活性,於是開始大力推廣DDT作為殺蟲劑使用。這種殺蟲劑對人類沒有明顯的副作用,相反對害蟲殺傷力大、刺激性低,更主要的是它不僅容易生產而且還能殺滅或阻隔傳播斑疹、傷寒、瘧疾等流行性疾病的蝨子、蚊子等害蟲。它的使用讓糧食產量一度上升,也為人類防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DDT為人類防疫做出的巨大貢獻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1947年,印度瘧疾發病高達7500萬例,亡人數達80萬人。而後人們開始使用DDT,在使用了不到20年後,印度瘧疾發病例減少到了10萬,而這10萬例人中幾乎沒有人再出現死亡。1948年至1970年DDT控制了瘧疾和腦炎病的傳播,5000多萬人的性命得以挽救。因此,DDT被譽為“萬能殺蟲劑”,也因此風靡全球。而它的創造者也因此於1948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在DDT風靡世界時,我們似乎總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人們不僅在種植農作物時噴灑DDT,就連游泳也會往泳池裡面加入DDT,據說目的是為了驅蟲,而且DDT也可以直接噴在人的身上作為消毒劑,總之DDT就是神藥、是人們狂熱的追求。但是好景不長,在使用了20年後,人們發現了DDT的弊端。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學名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是有機氯類殺蟲劑,為白色晶體,不溶於水,溶於煤油。其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環境中不易分解,是一種永續性的有機汙染物。DDT也正因具有永續性有機汙染物的四個特性:永續性、生物富集性、跳躍性、毒性,使得它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指責和聲討。

DDT對生物的影響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1976年,美國洛杉磯一個動物園中的小河馬全部死亡,經過調查發現,這些河馬的死因就是飲用了附近農藥工廠排放的DDT廢液;1988年,美國阿波普卡湖區的鳥類蛋的孵化率大大下降;二戰後人們發現白頭雕的數量也急劇減少,雕巢中很少會看見有蛋,即使看見有蛋也很少有孵出來的幼雕。有一位自然愛好者就曾做過一次長達20年的調查:起初,125個雕巢中幼雕數量150個,10年後幼雕數量急速下降,又8年後,125個雕巢中僅43個有蛋,而這43個巢中能孵出幼雕的只有7個巢,這7個巢中也只孵出8只鳥。而促使白頭雕數量下降的原因也是DDT殺蟲劑。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眾多研究都只是證實了DDT對卵生動物的有害性,而對於胎生動物目前並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其有害。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DDT的毒性不高,但它極易被植物吸收,隨著物質的迴圈和食物鏈的富集,DDT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越來越廣泛,在食物鏈中的含量也越來越高。基於它對環境的危害人們不得不將它禁用。大家是否會疑惑禁用DDT等化學藥品以後,我們該如何防治病蟲害?答案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意思就是利用一些有益的生物或它的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例如可以將寄生蜂寄生在螟蟲的卵上,使其卵不能發育。拋開其他不說,其實生物防治是一項非常環保而且效果良好的防治措施。眾所周知,如果大量長期使用同樣一種農藥,病蟲也會向高階進化,在體內產生對這種化學藥品有所抵抗的抗體,所以利用化學藥品防治病蟲害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DDTD的解禁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但是淘汰了DDT,一切真的會變好嗎?2000年,南非解禁了DDT並開始投入使用,另外,還有尚比亞、辛巴威等一些非洲國家。而解禁原因是多次爆發了流行性疾病——瘧疾。在DDT禁用後不久,非洲每年有5億多人感染瘧疾,100多萬人死亡,每天都會有3000個孩子和嬰兒死於瘧疾。面對死亡,人們必須解禁DDT。DDT能夠防治瘧疾並不是它能殺死這些疾病,而是它可以作為一種趨避劑,能夠將傳播疾病的蚊蟲趕出屋外,又因為這些蚊蟲對DDT的抗藥性不夠強,所以通常情況這些蚊蟲會被殺死,從而也就防止了流行性疾病的傳播。實際上,DDT是否能夠完全退出歷史的舞臺關鍵就在於人們如何阻隔這些流行性疾病的傳播,如果找到即能環保又能阻隔疾病傳播的藥品或方式,DDT自然就退位了。

擴充套件閱讀

瘧疾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疾病,主要症狀是打寒戰和持續高熱,傳播的罪魁禍首就是受感染的蚊蟲,這些受感染的蚊蟲叮咬人的面板後就會將疾病傳播給人。

“世界上最邪惡的發明!”曾拯救數千萬人,DDT是良藥還是毒物?

在使用DDT之前,人們也使用過很多抗瘧藥物和殺蟲類藥物,但效果不佳。在世界上有107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30億人受到瘧疾的威脅,在所有的瘧疾死者中,非洲佔了80%以上,亞洲和東歐佔15%,而美洲僅佔一小部分。從古至今,瘧疾給人類帶來的從未停止過,截至到現在為止,治療瘧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圍繞青蒿素的聯合療法。

結語

儘管化學藥品對環境的影響很大,但我們不能忽略它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在防治農業病蟲害和減輕流行性疾病等方面,DDT的作用不可替代也不可磨滅。但是我們在瞭解DDT起伏不定的命運時也該認真思考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從前,我們對科學技術過度信任,以至於在DDT使用了20多年以後才發現它對環境的致命性危害。科學技術發展得越快我們就越難控制,所以在對待新發明時人類更應該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