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威寧縣玉龍鎮營寨村:苗寨蝶變 煥然一新

2023-01-26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農業

威寧縣有哪幾個鎮

深秋時節,沿盤山公路走進威寧自治縣玉龍鎮營寨村,從高處俯瞰,青瓦白牆的民居掩映在綠蔭中,錯落有致。漫步山村,秋意盎然,風景如畫。

營寨村四組是苗族聚居村寨,曾經,村民們祖祖輩輩居住在土牆房裡,靠挖藥、砍柴、種地度日,日子過得很艱難。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並取得勝利,古村展新貌,可謂天翻地覆。

威寧縣玉龍鎮營寨村:苗寨蝶變 煥然一新

錯落有致的民居。

房之變

“以前我們這裡都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朋友和同事要來家裡做客,我一直都是婉拒的。”張建良說。張建良是一名退休人民教師,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64年,是這個村莊蝶變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回憶起曾經的日子,他感觸頗多。

2016年,玉龍鎮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突出特色”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600餘萬元,對寨子進行規劃重建。當時的寨子只有羊腸小道連線外界,車輛和材料都進不來。玉龍鎮一邊規劃,一邊修施工便道,難度非常大。

“上靠高山、下臨深溝,準備開挖便道時,很多挖機師傅來看了都直搖頭,打起了退堂鼓。”玉龍鎮鎮長李驥說。寨子裡的群眾聽說修路困難,男女老少都來幫忙,大家揮舞著鐵鏟、鋤頭,義務投工投勞。克服了重重困難,2017年,當地47戶群眾如願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

路之變

曾今村裡通往鎮上有十多公里的距離,僅僅依靠一條山間小路連通,要想下山一趟,來回至少四五個小時,山裡的特產運不出去,山外的東西運不進來,村民基本與外界隔絕的生活狀態。

威寧縣玉龍鎮營寨村:苗寨蝶變 煥然一新

平整寬敞的通村公路。

“山高坡陡彎道多,交通非常不便。”該村群眾張也說,由於交通不便,上學的時候吃盡了苦頭,每天早上要走十幾裡山路才趕到學校。天晴還好,要是遇上下雨,路上深一腳、淺一腳,摔跤是常有的事,走到學校,身上早已是“泥花朵朵開”。

經過刻苦努力,張也如願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卻又回到了大山,像父親張建良一樣,做起了鄉村教師。

“外面的世界雖然美,但我想回到家鄉,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張也說。

2016年,隨著施工便道修通,車輛勉強通行,村裡的交通改善了很多,但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滿地泥的困境並未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張也說:“2018年的一天,我在岳父家吃飯,看到天要下雨就丟下筷子往家跑,可還是被泥巴路堵在了半道。”

“路不通,脫貧難,山村發展更難。”玉龍鎮黨委書記馬倩說。針對這一現狀,該鎮嚴格按照精準扶貧“九有”要求,全力補齊通村公路建設短板,積極向上爭取支援,於2019年建設通村水泥路5公里,讓該村實現水泥路串聯家家戶戶。

威寧縣玉龍鎮營寨村:苗寨蝶變 煥然一新

乾淨整潔的民居。

“現在我買的小轎車可以輕鬆開到家門口,再也不會因為路而停在朋友家了。”張也樂呵呵地說。

水之變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

站在村子裡,放眼望去,牛欄江從山腳蜿蜒而過,山環水,水繞山,營寨村四組卻守著大江“渴”了許多年,挑水背水,曾是這裡的人們抹不去的記憶。

“以前喝水,都是靠雨季從房子上收集的望天水,一到旱季,就只有到三四公里外的地方去背。”村民張軍林說。旱季,村民們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早起走三四公里的山路去背水,去晚了就排隊,最後取點渾水。半夜挑水、爬山背水、花錢買水,每一瓢水,都飽含村民們的淚水和汗水。

困於水,逐於水,戰於水。2019年,玉龍鎮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投資179萬元建設了新發水庫到營寨村的提水工程。該工程於2020年4月份完工,為高山上的群眾送來了甘甜的“幸福水”。

威寧縣玉龍鎮營寨村:苗寨蝶變 煥然一新

2022年,苗寨新顏。

如今,張軍林每天在家門口擰開水龍頭就能喝到清澈的自來水,陪伴他多年挑水的扁擔倚在牆角,落滿灰塵。(圖/文 趙慶能、陳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