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地膜每年用量達上百萬噸,田間“白色汙染”如何變廢為寶?

2023-01-26由 生活報 發表于 農業

一畝地用多少農膜

地膜每年用量達上百萬噸,殘留超標嚴重會導致作物減產

田間“白色汙染”如何變廢為寶?

“今年我家15畝烤煙收入近5萬元,地裡廢棄的煙膜還讓我額外收入了500多元。”日前,在重慶市黔江區白土鄉三塘村的廢棄農膜收購點,建卡貧困戶董成章將廢棄的煙膜過完秤,領到錢時高興地說,“煙地清理乾淨,幹活也清爽。”

農膜包括農用地膜和棚膜等,具有保溫、保墒、增肥、除草等作用。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膜在我國得到了廣泛使用。有統計顯示,我國僅地膜每年用量就達上百萬噸,並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

然而,隨著農膜的廣泛應用,一些使用後的地膜未及時回收,成為田間的“白色汙染”,對農業生產構成了潛在威脅。

“白色革命”帶來“白色汙染”

重慶是用膜大戶,資料顯示,2018年重慶市的農膜使用量約為1。2萬噸。“種水稻要發秧苗,秧苗要靠膜把它保護好,我們每年都會用掉不少的膜。”重慶永川區臨江鎮天星村的種糧大戶康建國告訴記者,他種植了10餘畝地的水稻,每年需要花費千餘元購買農膜。

與康建國同村的高桂英是村裡的果樹種植戶。她說,果樹從果苗培育到長成結果,多個階段都需要用到農膜。“農膜的確好用,但是隻能使用一次,每年用完後,廢舊的農膜就成了垃圾,同雜草一起被燒掉。”

“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燒了。不然留在地裡,雞鴨會把它吃進肚子。”永川區多位村民向記者透露,此前,他們處理廢棄的農膜都是採取燒掉的方式,並且也只能燒掉一部分,有些膜藏在土裡不容易找到。“第二年種子撒下去都不能發芽,我們也很頭疼。”

走訪中,記者瞭解到,曾經被譽為給農業生產帶來“白色革命”的農膜,如今已成了田間“白色汙染”的“罪魁禍首”。“白色革命”帶來的正面意義正在逐漸被殘留汙染造成的危害所蠶食。

“‘白色汙染’正在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質量,嚴重影響農機播種施肥作業和作物生長。”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資源環境處的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目前,主要用膜區域每畝地膜累計殘留量在4到20公斤,個別地塊甚至突破30公斤。地膜殘留超標將直接導致作物減產,小麥減產幅度2%至3%、玉米減產10%、棉花減產10%至23%。

 廢舊農膜“齊聚”回收網點

為解決廢棄農膜帶來的汙染難題,自2018年開始,重慶將廢棄農膜回收工作交由重慶市供銷總社牽頭實施。

今年5月,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管理辦法》,明確廢棄農膜包括的範圍和各級各部門的職能職責,要求加強回收利用網路體系建設、資金支援與回收、加工企業日常管理等,促進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制度化、規範化。

重慶市供銷社綜合經濟發展處處長皮晉介紹說,他們依託重慶市供銷系統網點優勢,在農村建立了農膜回收網點,讓田園中的廢舊農膜有“歸宿”。目前,重慶已建立鄉鎮(街道)回收網點820個,覆蓋了80%的涉農鄉鎮(街道),16個貯運中心、15家企業承擔了全市廢棄農膜利用加工任務,回收利用網路體系已初步形成。

重慶市供銷社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截至10月底,重慶全市回收廢棄農膜8782噸,超額完成全年8000噸的回收任務。到2020年,重慶市廢棄農膜回收將覆蓋所有涉農鄉鎮,新建回收網點210個、貯運中心22個,實現每個趕集場鎮至少設有1個回收點(站),每個區縣(除渝中區)至少建成1個貯運中心的目標。

“過去,農民普遍不知道廢棄農膜的危害,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重慶多個區縣供銷社的負責人坦言,在建立專門的廢棄農膜回收點後,他們發放了廢棄農膜回收倡議書,編制了廢棄農膜回收順口溜,對廢棄農膜的危害進行了廣泛宣傳。如今,已有不少農民主動拿著廢棄農膜來回收網點銷售。

 白色垃圾也能變廢為寶

回收後的農膜是一種可再生資源,透過加工後可實現變廢為寶。日前,記者在位於綦江區的民鑫再生資源公司加工車間裡看到,該車間的倉庫裡堆滿了回收的廢舊農膜。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廢舊農膜被粉碎、清洗後,透過熱融、擠出,就變成了再生塑膠顆粒,這些再生塑膠顆粒呈黑色,大小如米粒。這些塑膠顆粒全部就近賣給綦江區工業園區的企業,可用來加工塑膠板凳、警示筒等塑膠製品,從而實現變廢為寶。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再生資源公司是綦江區採用市場化手段,融合民營資本,在該區供銷合作社的主導下,吸納自然人股東共同組建而成,其主要業務之一就是處理廢舊農膜。目前,已形成了“回收-分揀-加工”的產業鏈條和可持續發展體系。

儘管廢舊農膜能成為工業材料,但其回收工作目前仍面臨諸多難題。走訪中,重慶多位村民坦言,他們儘可能地將田間的廢舊農膜收集起來,拿去賣掉。但由於現在使用的農膜老化快、易破碎,人工撿拾十分困難。有時候辛苦撿拾一天,最多能撿5公斤多,只能賣幾元,所以很難持續下去。

有業界專家分析稱,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地膜仍然以超薄地膜為主,一些農資店面雖然也出售符合國家標準的加厚農膜,卻因價格較高基本無人問津。而超薄地膜不到撿拾期就會爛在田間地頭,根本無法回收。

對此,有專家建議,要實現廢舊農膜回收,分管生產、流通領域的相關部門必須積極參與地膜整治工作,依法查處打擊違法生產銷售不達標地膜的行為,從源頭上杜絕不達標地膜進入市場。同時,加快改進殘膜回收技術,並研究在地膜使用集中地建立工廠的可行性。(記者 黃仕強 實習生 劉淋靈 邵鈺婷)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