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難治性抑鬱症的應對策略⑦

2023-01-25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喹硫平如何發揮作用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

目錄

1、難治性抑鬱症概述

2、難治性抑鬱症臨床識別

3、難治性抑鬱症評估及管理

4、難治性抑鬱症的治療原則

5、常用的抗抑鬱藥物

6、聯合用藥

7、強化策略

8、抗抑鬱劑聯用物理治療

9、抗抑鬱劑聯用心理治療

10、綜合療法

7、強化策略

相比於換藥,增效治療可能更有效。遇到TRD患者,你會更換抗抑鬱藥還是聯用其他藥物增效?這個爭論由來已久,但現在天平逐漸偏向後者。一項納入8項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更換抗抑鬱藥並不比繼續使用原先治療失敗的藥物更有效;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項meta分析顯示,增效治療針對TRD的有效率是聯用安慰劑時的2倍。

抗抑鬱劑+增效劑:常用的增效劑有鋰鹽,甲狀腺素 (T3),丁螺環酮,苯二氮類(BZD);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奧氮平。抗癲癇藥:丙戊酸鈉,卡馬西平。

(1)抗抑鬱劑+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抗抑鬱藥聯合抗精神病藥常作為精神病性抑鬱的首選治療,其療效優於單用其中一種,這一點擁有大量支援證據。其中,一些組合在精神病性抑鬱患者中得到了專門的研究,如奧氮平+舍曲林的療效優於單用奧氮平,奧氮平+氟西汀的療效優於單用奧氮平,文拉法辛+喹硫平的療效優於單用文拉法辛。

在Allan Young的帶領下,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收集了27項藥物試驗和3項心理療法試驗,並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分析了資料。發現,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具有顯著益處,特別是(括號中為試驗數量):阿立哌唑(5),依匹哌唑 (5),卡利拉嗪(1),奧氮平(與氟西汀組合)(1)和喹硫平(2)。除卡利拉嗪外,所有這些藥物都是FDA批准的抗抑鬱藥物增強劑,卡利拉嗪在其發表的3個試驗中僅有2個起作用。

與聯用安慰劑相比,抗抑鬱藥聯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可以將臨床治癒率提高10%左右。FDA批准的治療TRD的藥物:奧氮平/氟西汀聯合用藥(Symbyax, 2009年獲批)和鼻內艾司氯胺酮(Spravato, 2019年獲批)。阿立哌唑,依匹哌唑以及喹硫平,均已獲得FDA批准用於增效抗抑鬱。

表2 FDA批准用於增效抗抑鬱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

難治性抑鬱症的應對策略⑦

用於增效抗抑鬱時,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的起始劑量低於治療精神分裂症時。應注意此類藥物的代謝副作用及錐體外系反應(EPS)風險。

維持治療4個月?與不伴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一樣,精神病性抑鬱也需要維持治療。然而,在抗抑鬱藥基礎上聯用的抗精神病藥宜使用多長時間?維持治療方面,專家建議抗精神病藥維持治療至少4個月,同時抗抑鬱藥可能需要終生使用。

2019年發表於JAMA的STOP-PD II研究是STOP-PD研究的延續,納入了舍曲林+奧氮平急性期治療後獲得臨床治癒的患者,將其隨機分入舍曲林+奧氮平維持治療組及舍曲林+安慰劑組(即直接停用奧氮平),比較了兩組患者在36周維持期治療內的復發風險。

隨機化時,舍曲林及奧氮平的中位劑量分別為150mg/d和15mg/d。結果顯示,奧氮平維持治療組的複發率顯著低於停用奧氮平組(20。3% vs。 54。8%);相比於直接停用奧氮平,奧氮平維持治療36周可降低75%的復發風險(HR 0。25; 95%CI, 0。13 - 0。48; P

用藥1年後可考慮減停?目前看來,如果患者對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急性期治療反應良好,則可能需要繼續接受至少9個月的抗精神病藥維持治療;加上急性期治療,或許可以考慮在用藥1年後減停抗精神病藥。

一旦診斷為TRD,可嘗試聯用兩種抗抑鬱藥,或採用另一種藥物(鋰鹽、甲狀腺激素、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作為增效藥物。證據最可靠的是常規抗抑鬱藥聯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換用另一種抗抑鬱藥也是可用的選擇。臨床經驗及初步證據支援當前抗抑鬱藥治療時若症狀部分改善,應採取增效治療。

(2)碳酸鋰與SSRIs聯用:

重度抑鬱、難治性抑鬱可以碳酸鋰與氟伏沙明(或帕羅西汀)聯合使用。但鋰和色氨酸可能加重氟伏沙明的5-羥色胺能作用。與SSRIs合用可能會增加發生5—羥色胺綜合徵的危險。中樞5—羥色胺受體活動過度(亢進)引起的意識改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三聯徵,表現譫妄、動作增多、激惹、敵對、腹痛、腹瀉、出汗、高熱、心動過速、強直、肌痙攣、甚至昏迷死亡)。

探討聯用鋰鹽增效抗抑鬱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很多。Meta分析顯示,抗抑鬱藥聯用鋰鹽(血鋰≥0。5 mEq/L)的患者治療有效的可能性為聯用安慰劑者的3倍以上。

(3)氯胺酮和兩種抗生素

研究發現是谷氨醯胺類藥物的巨大效果:氯胺酮和兩種抗生素米諾環素和d-環絲氨酸。當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它們的效應值較大(0。9),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效應值相對較小(0。2)。這一發現支援穀氨酸能系統作為難治性抑鬱症的一個的靶標,但也有一些警告。首先,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這些藥物有可能透過其他途徑發揮作用。米諾環素還具有抗炎和神經保護作用。氯胺酮是透過穀氨酸或阿片系統起作用,還是透過兩者的結合起作用,這一問題還存在爭議。其次,氯胺酮的療效是迅速但短暫的,控制症狀持續4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療效下降。

(4)抗抑鬱劑聯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

STAR*D研究的第三階段包括T3增效治療;結果顯示,針對前兩個階段治療失敗的患者,T3增效治療的臨床治癒率為24。7%。該研究中,T3的平均劑量為45。2g/d,平均治療時長為9周。

換藥和加藥或合併用藥兩種治療方法的比較。換藥:優點增加依從性,降低治療成本,藥物相互作用少。加藥或聯合用藥:見效快,勿需增加藥物劑量,維持原藥的療效。

(5)三環類抗抑鬱藥(TCAs ) + 丁螺環酮(Buspirone)

丁螺環酮(Buspirone)屬氮雜螺環葵烷二酮類化合物。具有激動5-HT1A受體作用,其抗焦慮作用可能與此有關。由於本品能減少體內5-HT受體敏感性而具有抗抑鬱作用。在腦中側縫際區與5-HT受體高度結合。可增加藍斑區去甲腎上腺素(NA)細胞放電。對D2受體有中度親和力,可能透過D2受體間接影響其他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傳遞。無鎮靜、催眠、中樞性肌肉鬆弛和抗驚厥作用,未發現其依賴性。

丁螺環酮常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GAD)。一項研究顯示,聯用丁螺環酮(平均劑量40。9mg/d)增效治療抑鬱症的臨床治癒率≥30%。

難治性抑鬱症的應對策略⑦

參考文獻

1。 Chris Aike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7 Steps to Better Outcomes。 Psychiatric times。 May 1, 2019

2。 Strawbridge R, Carter B, Marwood L, et al。 Augmentation therapie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 J Psychiatry。 2019;214(1):42-51。

3。 Flint AJ, Meyers BS, Rothschild AJ, et al。 Effect of Continuing Olanzapine vs Placebo on Relapse Among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Depression in Remission: The STOP-PD II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9 Aug 20;322(7):622-631。

4。 Furukawa TA, Salanti G, Cowen PJ, Leucht S, Cipriani A。 No benefit from flexible titration above minimum licensed dose in prescribing antidepressants for major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cta Psychiatr Scand。 2020;141(5):401-409。

5。 Rush AJ, South C, Jha MK, Jain SB, Trivedi MH。 What to expect when switching to a second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following an ineffective initial ssri: a report from the randomized clinical STAR*D study。 J Clin Psychiatry。 2020;11;81(5):19m12949。

6。McAllister-Williams RH, Arango C, Blier P, Demyttenaere K, Falkai P, Gorwood P, Hopwood M, Javed A, Kasper S, Malhi GS, Soares JC, Vieta E, Young AH, Papadopoulos A, Rush AJ。 The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difficult-to-treat depress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J Affect Disord。 2020 Apr 15;267:264-282。 doi: 10。1016/j。jad。2020。02。023。 Epub 2020 Feb 7。 PMID: 32217227。

7。Gemma D。 Espejo。 Treatin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fter limited response to an initial agent。 Current Psychiatry。 2021 October;20(10):51-53 | doi: 10。12788/cp。0178

8。Baethge C。 Guideline Advice on Second-Step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The Evidence for IDAS in MIDAS。 Bipolar Disord。 2021 Mar 30。 doi: 10。1111/bdi。1307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783075。

9。Rybak YE, Lai KSP, Ramasubbu R, et al。 Treatment 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anadian expert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assessme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21;1–12。 https://doi。org/10。1002/da。23135

10。Manage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psychotic features。 Current Psychiatry。 2021 February;20(2):30-33

11。李凌江,馬辛主編。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第2版),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

12。郝偉,陸林主編。精神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05-119

13。師建國主編。實用臨床精神病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34-151

14。大話精神、醫脈通精神、晴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