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陶藝進校園“中國土陶第一村”讓“非遺”傳下去、活起來

2023-01-19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農業

村的上一級黨委是什麼

記者 宋祖鋒 宗緒昌

日前,平度市何家樓陶藝博物館陶藝師走進鳳台街道奧林春天幼兒園,為孩子們講授土陶製作技藝,並教導孩子們製作泥塑及各種小動物。據瞭解,這是今年以來該館開展的“非遺”陶藝進校園的第40場公益活動。

陶藝進校園“中國土陶第一村”讓“非遺”傳下去、活起來

位於平度市鳳台街道何家樓村,土陶燒製技藝已有600多年曆史,被譽為“中國土陶第一村”。土陶有紅陶和青陶兩種,分為生活、建築、工藝品3大類、1000多個品種。據何家樓村第十九代製陶傳人、平度市何家樓陶藝博物館館長張永偉介紹說,何家樓土陶最大的特點是“會呼吸”,完全靠手工製作、柴草燒製、成為綠色環保最佳商品,其原料採用地下深層特殊陶土,不新增其它任何材料,土陶產品成為人們相互贈送的生活用品。

保護是最好的傳承。2015年7月,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援下,歷時3個月在朝陽小區內建起了平度市何家樓陶藝博物館,佔地面積81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2017年,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未成年人“青島社會課堂”。2018年何家樓村的陶器燒製技藝,被列入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據製陶傳人、民間陶藝師張茂林說,近幾年來,陶藝博物館在鳳台街道黨工委關心支援下,陶藝博物館除免費向公眾開放、舉辦展覽展示外,還從娃娃抓起,開展了“非遺”進校園研學互動活動,讓“非遺”活起來。從2015年開始,每年“六一”兒童節都組織開展“非遺”進校園,傳統文化代代傳活動,發揮了“社會課堂”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傳承文化教育效果。自2022年以來,鳳台街道平度市何家樓陶藝博物館“非遺”進學校,走進了平度經濟開發區小學、開發區第二小學、平度市第二實驗小學、廈門路小學、鳳台幼兒園、東方明珠幼兒園、奧林春天幼兒園、幸福裡幼兒園等9所學校,舉辦陶藝技藝講授現場製作培訓40期,受訓學生3112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