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玉米生殖生長期黑粉病和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2021-08-16由 農產品追溯與溯源 發表于 農業

玉米黑粉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 玉米黑粉病的發生與防治

黑粉病的危害症狀:

玉米黑粉病,俗稱灰包、烏黴,又名玉米瘤黑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該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莖節、腋芽、雌穗、雄穗、葉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組織,形成形狀、大小不同的瘤狀物。各個生長期均可發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現明顯,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狀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層白色薄膜,後變灰色,瘤內含水豐富,乾裂後散發出黑色的粉狀物,即病原菌孢子,葉子上易產生豆粒大小的瘤狀物。雄穗上產生囊狀物癭瘤,其它部位則形成大型瘤狀物。

玉米生殖生長期黑粉病和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玉米黑粉病

黑粉病的發病條件:

厚垣孢子萌發適溫為26~30℃,最高38℃,最低5℃。擔孢子萌發適溫20~25℃,最高為40℃,侵入適溫26。7~35℃。這兩種孢子萌發後可不經氣孔直接侵入發病。高溫高溼利於孢子萌發。寄主組織柔嫩,有機械傷口病菌易侵入。玉米受旱,抗病力弱,遇微雨或多霧、多露,發病重。前期乾旱,後期多雨或乾溼交替易發病。連作地或高肥密植地發病重。

黑粉病的傳播途徑:

病菌在土壤、糞肥或病株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種子帶菌進行遠距離傳播。春季氣溫回升,在病殘體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隨風雨、昆蟲等傳播,引致苗期和成株期發病形成腫瘤,腫瘤破裂後厚垣孢子還可進行再侵染。該病在玉米抽穗開花期發病最快,直至玉米老熟後才停止侵害。

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種一般耐旱品種較抗病,馬齒型玉米較甜玉米抗病;早熟種較晚熟種發病輕。(2)加強農業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蟲,防止造成傷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體並深翻土壤。實行3年輪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注意防旱,防止旱澇不均。抽雄前適時灌溉,勿受旱。採種田在去雄前割淨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隨意丟棄在田間,以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

2 玉米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玉米穗腐病是一個與人類健康關係密切的玉米病害。全世界各地玉米生產地區都有發生。這個病害的真菌複合體可以產生幾種真菌毒素,如黃麴黴菌和伏馬菌素等影響人和動物健康的化學物質。

玉米穗腐病的症狀: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頂部或中部變色,並出現粉紅色、藍綠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黃褐色黴層,即病原蓖的菌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無光澤,不飽滿,質脆,內部空虛,常為交織的菌絲所充塞。果穗病部苞葉常被密集的菌絲貫穿,黏結在一起貼於果穗上不易剝離,倉貯玉米受害後,糧堆內外則長出疏密不等,各種顏色的菌絲和分生孢子,並散出發黴的氣味。

玉米生殖生長期黑粉病和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玉米穗腐病

玉米生殖生長期黑粉病和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玉米穗腐病

玉米生殖生長期黑粉病和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的發病規律:(1)

生長期: 病原菌的傳播方式因病原菌不同而不同。麴黴菌可由昆蟲傳播。鐮刀菌可由突然轉播透過系統侵染由根到玉米的穗部。 病菌種子、病殘體上越冬,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分生孢 子借風雨傳播。溫度在15~28℃,相對溼度在75%以上,有利於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溫多雨以及玉米蟲害發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較重發生。(2)收穫儲藏: 玉米成熟以後在地裡長時間不收會增加粒腐病的發生。秋後成熟期多雨會導致玉米的顆粒染病。玉米粒沒有曬乾。入庫時含水量偏高。以及貯藏期倉庫密封不嚴,庫內溫度升高,也利於各種黴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爛或發黴。

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並消毀病殘體。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進早熟,注意蟲害防治,減少傷口浸染的機會。玉米成熟後及時採收,充分曬乾後入倉貯存。(2)藥劑拌種及藥劑防治,參照玉米幹腐病的防治方法。

若您對本類內容感興趣,還請您點選右上角關注或轉發,我們會持續推送此類文章。若您想了解其他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知識,請您在文章後留言,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推送相關知識。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