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頻頻“翻車”的專家,別有企圖的故意為之,脫離大眾的自以為是

2023-01-13由 江海燕子1 發表于 農業

常常說的翻車是什麼意思

Ⅰ“翻車”現場

近日,廣東深圳

9歲男孩不願意上學,被爸爸帶到工地上拉廢鋼筋體驗生活引發全網關注。

楊先生的兒子今年

9歲,剛上四年級,一直在湖南永州老家由奶奶照顧。楊先生趁國慶節放假回老家看看孩子,發現孩子極度厭學,老師和家裡老人的話都不聽,於是想盡辦法勸兒子好好上學,但兒子表示:“寧願吃打工的苦,也不想再吃學習的苦!”

無奈之下,楊先生就帶著兒子返回深圳加工鋼筋的工地,想著讓兒子體驗一下打工的真實生活,讓他知難而退。出發時,兒子收拾東西飛快,感覺只要不學習,一切都是美好的。

由於假期,工地還沒有正式開工。

3號到達深圳後,楊先生4號就讓兒子每天搬一些廢鋼筋,這已經是工地最簡單的工作了。到了5號下午,楊先生問兒子:“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嗎?”兒子累得不行,哭了出來,表示要回去繼續讀書。感覺兒子的態度發生了明顯改變,真心想回去,10月7號,楊先生將兒子送回老家,8號兒子開始正常上課了。

我為這位家長點個贊,在誤導性的

“快樂教育”思想當道;無原則的“寵溺孩子”行為氾濫;畸形化的“學習無用論”宣傳肆意的大環境下,還能對孩子有嚴格要求,不躺平的家長,都是值得佩服的。

所謂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的基礎教育在德育和勞育上,往往缺少與實踐相結合,坐而空談,學校裡的德育課和勞動課也是流於形式的居多。而德育和勞育又是思想規範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正確的思想作為保障,智育問題就顯得很突出,哪怕是短暫的閃亮,最後也因為思想的偏差而出現“高智低德”、“高智低能”的普遍現象。

這則新聞下眾多網友的評論也紛紛對父親表示支援和贊成——

“我覺得這個爸爸的做法特別對,就應該這樣讓孩子去體驗一下!”“不吃讀書的苦就吃生活的苦!”“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說再多不如體驗一下。”“很多道理都是體驗過後才明白。”

頻頻“翻車”的專家,別有企圖的故意為之,脫離大眾的自以為是

不過,教育專家適時的出現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專家認為——

這種教育方式值得商榷,不但是對孩子進行

“恐嚇式教育”,而且在給孩子灌輸鄙視勞動、輕視普通勞動者的不健康勞動價值觀,並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不得不提一提冠以教育學者稱號的熊專家,每天頭條更新至少兩三條,跟著頭條熱榜來,從俄烏戰爭到經濟問題,從防疫到民生,無所不談,確實是個時間很多、又知識面廣泛的通才型專家。

可惜,看似“高屋建瓴”的專家表態“翻車”了。評論區近九成的反對意見——

“所謂覺得勞動苦就要好好學習,恐怕是專家自己的理解吧?人家就是自己在工地做體力勞動的,所以覺得滋味不好受,想讓不愛學習的孩子體驗一下,好好學習才可能像專家一樣做腦力勞動,有更多的選擇,只是普通勞動者沒有專家有學識,說得那麼麼準確罷了。何來鄙視普通勞動者的說法,又何來恐嚇了?”

“在中國,最害怕,最令人擔心的不是別人,而是這些自以為是的‘磚家’!”

“請問,專家願意讓他的兒子孫子幹這值得尊重的鋼筋工嗎?”

“專家尊重農民工,專家要不去體驗一下?”

“家長的本意是讓孩子體驗他一個當爹的是如何勤奮勞動,掙錢養家,供孩子上學的。如果理解成‘鄙視勞動’,我覺得是專家您想多了吧。我贊成這樣的體驗式教育。”

“專家沒有告訴你,他的孩子在國外留學,所有說這樣話的專家都不會願意讓自己的小孩從事體力工作。”

“專家脫離大眾,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是直接告訴孩子不同的吃苦方式,不想吃學習的苦,就得吃搬鋼筋的苦,總之,選擇什麼樣的苦,都親身體驗一下。這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比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更值得讚賞!”

評論區裡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是——

“我是搞教育的,非常認可這位父親的做法,孩子正處於求學階段,不吃讀書苦,長大以後會吃更多的苦,這跟鄙視勞動人民沒有關係,相反以後他會更加尊重勞動,更有勞動意識,因為刻苦讀書也是一種勞動,腦力勞動。教育方法不能只是單純的說教,事上煉人,往往更有效。有效的教育手段就是值得讚賞的。把話說得冠冕堂皇,卻離開了生活實際,不如閉嘴更好!”

這只是眾多專家

“翻車事故”的一例,近幾年,這種現象頻頻發生。

頻頻“翻車”的專家,別有企圖的故意為之,脫離大眾的自以為是

Ⅱ“翻車”言論

☆有目的性的帶節奏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

——只要六個錢包能幫你湊夠首付的話,那麼最好還是買房子!史稱“六個錢包理論”。

北師大教授、經濟學家董藩

——建議透過鼓勵農民進城買房、還貸時間延至40年、不對買房數量做出限制、絕對不能取消預售制等多種方式促進買房。

清華大學教授、房產專家曾憲斌

——一個城市的房價代表一個城市的實力,房價高才有人看,房價低的城市沒有面子!

☆亦趨亦步的無原則

復旦大學教授、經濟學家黃有光

——針對我國當今適婚人群中男性要比女性多出3000多萬,提出“一妻多夫”制。

人口經濟學家、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

——如果你短期內找不到工作,先去結婚生子。

☆譁眾取寵的立flag

浙江財經大學教授謝作詩

——收入高的男人,會優先找到女人,因為他們出得起高價。收入低的男人怎麼辦呢?幾個人合起來找一個老婆。這並不是異想天開,在偏遠窮地方,就有兄弟幾個合娶一個老婆的,而且他們還過得其樂融融。

專欄作家、媒體人魯國平

——現今社會因恐婚而單身的人越來越多,離婚率也越來越高,不如給結婚證加個有效期,有效期為7年,7年後可以續約也可以自動解除婚姻,這樣一個人一生至少有5次結婚的機會,不用擔心嫁錯人或娶錯人,何樂而不為?

☆習慣性的道德審判

經濟學家管清友

——我們上班不僅僅是為了餬口,我覺得應該調整一下,它的要害不在於你有多辛苦,而在於非常可惜,你把大把時間都浪費在路上,而且你很疲憊,你沒有時間去做其他的事,你沒有時間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

——年輕人要多進廠打工,不能目光短淺,不能只考慮個人收入。

☆瞠目結舌的臆斷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

——解決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問題,比如說你有私家車,可以拉活,閒置的房子租出去,也是獲得收入的一種方式,收入不一定低。

經濟學家李劍閣

——我們不能提高勞動者的工資,老百姓工資太高,要降。如果提高工資,產業鏈就會外移,對經濟發展不利。一直保持低工資、提供廉價勞動力,才能一直賺外匯。低工資是我們的優勢,老百姓的工資太高了,應該降到合理水平。

經濟學家陳浩

——誰家沒個50萬呢?家庭平均資產300萬很正常。中國人沒有這麼窮,中國的股票投資者,有幾個人沒有50萬?我做過測算,幾乎沒有。真正的倉位在10萬以下的小散戶佔比不足10%。

頻頻“翻車”的專家,別有企圖的故意為之,脫離大眾的自以為是

Ⅲ翻車原因

專家者,從通常的理解來看,指的是某一領域頂尖人才,對這一領域有豐富的學識、獨特的見解,業內外稱之為權威。

但這幾年,

“專家”變得很尷尬,前段時間,最火的詞條是——“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看了上文所羅列的各類專家的奇葩言論,不難得出原因:

☆“別有企圖的故意為之”

當專家不是以專業領域的知識,用客觀真實的觀點作為自身立場原則時,專家的話,也就不再是專家的話了。那或者是為某種私利;或者是為迎合某種指示;或者是為了自我炒作,不一而足。

☆“脫離大眾的自以為是”

“當你不熱愛他時,你自然不會去盡力瞭解他”,所以很多所謂的專家,評論著與大眾息息相關的各類焦點問題,卻根本不瞭解這一群體。他們高高在上,有著獨有的優越感,“九霄天上,拈著鬍鬚,俯視蒼生大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編排大眾的生活;搶佔道德的制高點;肆無忌憚的惡意批判。我們覺得難以理解的言論,在他們看來,是很自然、很正常的,是因為我們的格局小了。

頻頻“翻車”的專家,別有企圖的故意為之,脫離大眾的自以為是

其實,一個良性迴圈的社會是需要專家的。

“專家”變“磚家”,是社會病態的表現。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專家呢?或者說,什麼樣的專家真正配得上

“專家”的稱謂呢?

或者是實幹型的專家,默默無聞的奮鬥;腳踏實地的奉獻;敢於逆流而上,直面危險;心繫天下,無雙國士。

或者是真真正正瞭解大眾,接地氣,說真話,能為民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