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彭曉燕:高山旱稻環保種植水陸並進

2023-01-13由 謀定經信研究 發表于 農業

女生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如何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彭曉燕:高山旱稻環保種植水陸並進

(楊麗萍 劉書亮 饒星)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 中國三農智庫網-功能型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報道:目前,“高山旱稻”種子研發及應用的成果實現了中國旱稻在種子培育技術與規模示範試種的成功雙突破,中國的大國糧倉夯實建設有望開創水陸並進的新局面。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彭曉燕:高山旱稻環保種植水陸並進

旱稻種子的研發之路

讓人們深感意外的,高山旱稻的發明人彭曉燕竟是一位金融專業的80後女大學生。彭曉燕坦言,在涉足旱稻之前,她和國內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只識水稻,卻不知陸稻為何物。後來才明白,陸稻即旱稻,在中國稻作文化史中水稻距今超萬年,陸稻也有了7000年。

只是由於原始的旱稻種子種植出率低,即使在古代中國北方旱作農業中也不曾受到過重視。彭曉燕說,自己與旱稻結緣純屬偶然。那是2008年上半年,身體向來硬朗的母親突然被檢查出癌症,且不久離世,醫師給的說法將母親的病因與糧食作物高農殘種植引發癌症高發聯絡在一起。

作為回報母親恩情的一種補救措施和根治失母之痛的一種積極嘗試,彭曉燕毅然放下尚處於收穫期的房地產業務,一門心思去尋找不施農藥、化肥也能高產的糧食作物。那時的她還只是位農科素人,除了上網搜尋,甚至不惜向老農民討教。從水稻到旱稻,從原始旱稻種子尋找到優良旱稻種子的試驗培育,她的旱稻種子研發之路就這樣愈走愈遠。

彭曉燕涉足之際,旱稻種子研究尤其處於低谷。為此,她不得不頻繁出國取經。2008年下半年彭曉燕開始自建實驗室和試種基地,研習前人在旱稻種子培育上的主要失敗的案例,從前人失敗的教訓中尋求改進、創新突破。幾度春秋,百折不回。她先是從大湘西的崇山峻嶺覓得多個品類的野生旱稻原始種子,然後利用細胞融合的原理不斷最佳化組合、重組,終於在2011年培育出不施化肥、農藥而產量可觀的“高山旱稻”1號種子。

經權威鑑定,彭曉燕發明的新型“高山旱稻”種子具有罕見的“四優”:抗旱澇、抗鹽鹼、抗伏倒、抗病蟲。而一般種子只能做到“一優”、“兩優”。北京農學院張海潮教授感嘆,彭曉燕的自主研發成果表明民間農科實力不容小覷,“高手在民間”並非戲言。“高山旱稻”研發人彭曉燕對於示範試種基地的活動儘可能擠時間參與支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彭曉燕:高山旱稻環保種植水陸並進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彭曉燕:高山旱稻環保種植水陸並進

“高山旱稻”現象

與“高山旱稻”種子緊密關聯的,是中國旱稻興起的“高山旱稻”現象。歷時13年,憑著早年從事房地產的積攢,彭曉燕這位土家姑娘和她率領的愛德幫團隊成功完成了從原始旱稻種子發現、優良旱稻種子培育到旱稻種子全國規模示範試種的探索。據功能型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資料顯示,迄今累積6300萬畝“高山旱稻”種子示範試種,全國43萬個示範試種網點。

示範試種實拍圖片顯示,“高山旱稻”秸稈類似蘆葦,葉片寬大向上,根系十分發達,完全憑自然之力即可“禾下乘涼”。還從基地試種影片看到,無論是山區荒坡、林間荒地,還是平原鹽鹼地、荒灘地,“高山旱稻”可種可長,其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歎為觀止。

“高山旱稻”實現了“環保”型種植,全程不施農藥、化肥,不必灌溉,既保證了綠色有機,又推動了農業“節水”。尤其讓人歎服的是,“高山旱稻”種植不但產量可觀——經官方測產資料顯示,山地均產每畝400-800個,平原均產每畝800-1200個,2號種子平原均產1000-1800個,3號種子平原均產每畝在噸級以上;而且品質上乘。透過百餘項專業檢測,“高山旱稻”稻穀農殘為零,且富含鋅等多種營養成分。

如今的彭曉燕自然信心滿滿。她說,當旱稻插上科技與市場的翅膀,長期被置於邊緣化的中國旱稻同樣可以演繹“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神奇。“高山旱稻”憑自然之力“禾下乘涼”

“高山旱稻”攻略

“高山旱稻”示範試種成功引來了“水稻”界的關注。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徐建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當前大米已經為全球近一半人口的主糧,而中國的比例則超過了65%。在中國,70%的淡水資源用於農業,而農業用水中70%又被水稻種植所消耗。

隨著淡水資源日益貧乏與近些年高溫乾旱等惡劣天氣頻發,中國水稻生產面臨巨大的壓力。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糧食尚存的缺口仍將達到1。3億噸。在受邀實地考察“高山旱稻”示範試種多個基地後,看到了給“水稻”種植減壓的希望。他認為,由於旱稻屬陸稻,其興起不但不與現行的水稻種植形成實質性衝突,反而為大國糧倉夯實建設提供以旱稻為補充的新思路。

對此,彭曉燕說,旱稻與水稻各有千秋,彼此取長補短,共生共榮,完全可以開創國家糧食安全的水陸並進的大格局。目前較大規模種植“高山旱稻”正是時候,既補荒地種糧之緊迫,又對主糧單一水稻種植構成有效之補充,愛德幫團隊願意為之努力。

“張家界愛德幫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摸索出了‘高山旱稻’的攻略:一是以肉眼可見的示範試種星火燎原,二是以種子包送、稻穀包銷、管理技術指導上門的服務跟進,三是圍繞高山旱稻從稻糠、葉片、秸稈、根系全方位加工開發形成種植的高附加值。”彭曉燕說道。

此外,她還透露,受元宇宙理念啟發,以生態價值與正能量驅動,愛德幫團隊嘗試營造“種子研發+種植+加工+銷售+消費+……”的城鄉互聯共享、互惠合作的農業新生態。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彭曉燕:高山旱稻環保種植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