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內蒙古黑土地上的“夫妻檔”:逐夢田園 帶富鄉親

2023-01-11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農業

內蒙土地承包哪裡最便宜

內蒙古黑土地上的“夫妻檔”:逐夢田園 帶富鄉親

圖為蔣加文、馬清豔走在田間地頭。胡建華攝

中新網通遼7月12日電 題:內蒙古黑土地上的“夫妻檔”:逐夢田園 帶富鄉親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從同學到夫妻,再到同事……28年前,蔣加文和馬清豔放棄更安穩的生活,選擇回到家鄉,紮根在農業生產一線,在黑土地上書寫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熾熱情懷。

1994年,蔣加文、馬清豔畢業於內蒙古哲里木畜牧學院農學師資專業,本可以登上三尺講臺,但二人雙雙選擇到基層農業生產一線一展身手。如今,他們的身份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保安農場農業服務中心高階農藝師。

“現在苗期管理重點是防蟲,苞米苗有白化苗,是缺鋅肥,咱們把鋅肥和打蟲藥摻到一塊兒打,這樣的話就不用二次噴藥了。”見到蔣加文和馬清豔時,夫婦倆正在保安農場玉米地作技術指導。

內蒙古黑土地上的“夫妻檔”:逐夢田園 帶富鄉親

圖為馬清豔在檢視苗情。胡建華 攝

保安農場三分場以“黨支部+合作社+職工”的經營模式,調整傳統發展方式,推廣玉米密植種植技術,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秧苗的漲勢、田間管理的注意事項,都需要蔣加文和馬清豔夫婦答疑解惑。

年紀輕輕,卻整天待在農村和土地打交道,許多人不能理解夫妻倆的選擇。馬清豔卻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無論當初因為什麼選擇了農業,現在她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這些年,我倆一直在基層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新品種引進和新種植模式的研發、推廣,感覺和農民接觸,更接地氣、更舒服。”馬清豔坦言,看著農民從播種、到張苗、再到收穫,她打心裡高興。

“他們倆經常到我們分場田間地頭來指導,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我們講課,老百姓都聽得明白,都特別喜歡這樣的講課方式。”保安農場三分場會計周玉紅說。

內蒙古黑土地上的“夫妻檔”:逐夢田園 帶富鄉親

圖為蔣加文(中)在小麥示範田推廣田間管理技術。郭大蕾 攝

除了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宣傳推廣種養殖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思路,為職工增收創新提供“點餐式”培訓指導,夫妻倆還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組織職工線上學習。在馬清豔看來,農業技術的廣泛使用是讓村民富起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每天在平臺提問題、回答問題、發表日誌和學習農業實用技術,並將農牧科技影片和科技訊息分享到分場各種群,解決職工群眾農牧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職工科學種田水平。”蔣加文說。

“社會形勢在變,我們要跟進潮流,不僅要指導農民種什麼、怎麼種、種得好,還要賣得好,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民增收。”生於農村,長於農村,讓蔣加文、馬清豔繼承了父輩們吃苦耐勞的品質,他們把田間地頭當作“實驗室”。

“以前,農民是看天吃飯,農作物經濟附加值不高,產業發展模式屬於粗放型。如今,如何減少天氣、病蟲害對農作物產生的不利影響,幫助農民精細化耕種管理,這些都對農技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蔣加文說。

內蒙古黑土地上的“夫妻檔”:逐夢田園 帶富鄉親

圖為蔣加文、馬清豔夫婦。胡立忠 攝

28年來,夫婦倆累計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100多項,引進玉米和紅幹椒新品種60多個,發表專業論文6篇,獲得國家專利5項,其中玉米“44型”種植技術等發明專利技術3項。

值得提及的是,夫婦倆連續1300多天將科普指示分享給農戶。“我們每天都找最新的玉米或紅幹椒科普資訊、科技知識,選擇通俗易懂的、圖文並茂的轉發到微信群,讓農戶能更直觀地瞭解新技術、新技能。”馬清豔說,雖然事情簡單,但每天堅持做、重複做,感覺很有意義。

2019年,蔣加文、馬清豔成為通遼市農牧專家庫成員;2020年,夫婦倆連續兩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普員。之後,二人先後被內蒙古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優秀科技志願者、優秀科普資訊員。今年1月,他們又同時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第二屆“網際網路+農技推廣”服務之星。

“大家信任我們,我們就更要多做、多跑。鄉村為我們‘搭好了臺’,我們就要‘唱好戲’。”28年來,夫妻倆紮根“泥土”,懷揣著“三農”的深厚情感,成為鄉村振興舞臺上的“黃金搭檔”,在多彩的鄉村田野幹得風生水起,詮釋最美芳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