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貴州烏蒙高原:廢棄礦區上的“綠色之變”

2023-01-11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土地復墾幾年後可以種樹

貴州烏蒙高原:廢棄礦區上的“綠色之變”

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小區內的公園。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攝

新華社貴陽1月20日電(記者劉智強)寒冬時節,烏蒙高原寒氣逼人。在位於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新化鄉化竹煤礦的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點,一株株小松樹上包裹著一層層冰,搖晃一下,冰塊滑落,青翠的綠葉便顯現出來。望向遠處,幾隻野鴨正在水中暢遊,湖光山色,風光怡人。

很難想象,3年前,這裡還是地表塌陷、山體開裂、滿目瘡痍的廢棄煤礦區。

負責該項治理工程的貴州勝小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戴志東說,小煤窯紛紛關停,不少煤礦企業轉型做起了生態產業。“截至目前,光是栽種樹苗就達15萬棵,還種植了黑麥草、紫花苜蓿、波斯菊等草種6。9噸。”

戴志東說,企業在治理工程實施過程中,盡最大可能招聘本地的貧困居民,在對生態修復治理的同時,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來自新化鄉新龍村一組的楊進波就是受益者之一。“多虧政府和企業拉了我一把,在這裡工作,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他說,過去,為了供養殘疾的妹妹和三個孩子,自己常年在外奔波打工。

烏蒙高原的“綠色之變”正在向更廣闊的地方蔓延。在畢節市織金縣珠藏鎮先鋒村歹陽河畔,青石圍欄沿河道築起,與遠處的翠山輝映似畫。

“這樣的景色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之前由於煤礦開採,廢渣廢料任意排放,歹陽河曾一度變為臭水溝。”先鋒村村支書張習文說。

自2013年開始治理後,歹陽河逐漸變清了。在河畔,織金縣地質災害預防和處置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吳俊指著遠處的一座山說:“當地村民叫它白巖腳,是一處危巖治理專案,由於石頭風化嚴重,容易坍塌,十分危險。”

如今,這裡早已面貌一新。記者站到山上高處,萬畝茶園盡收眼底。吳俊說:“土地復墾後,老百姓都開始種茶、種樹、種核桃了。”如今,專案治理區78戶貧困戶、367人已經脫貧。

貴州烏蒙高原:廢棄礦區上的“綠色之變”

金沙縣新化鄉化竹煤礦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點的人工湖春季景色。(採訪物件供圖)

在位於烏蒙山腹地的畢節市七星關區,“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這裡的真實寫照。“十三五”期間,該區著手對7208戶3。23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在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記者看到,小區內一幢幢小洋房鱗次櫛比,花草樹木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這個是在建的區第二人民醫院,那邊兩棟是學校。”七星關區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顧衛華介紹,這塊佔地1037畝的安置區各項設施配套齊全,交通便利。

“過去來城裡看個病,或是買點東西,乘班車單程要3個多小時,車費55元,太不方便了。”剛從七星關區生機鎮鎮江村胡家灣組搬過來不久的胡雷說,“老家的舊房四面環山,與外界隔開,如同‘坐井觀天’。”

搬到城裡後,一切都改善了,產業園、醫院、學校就在旁邊。胡雷過去一直在廣東打工,如今,他也在盤算著在園區找份工作。“這樣既能照顧父母,還能陪伴孩子。”

如今,安置點已有4489戶2。05萬人搬遷入住。顧衛華說,待全部搬遷完成後,拆除搬遷戶在農村的舊房,預計復墾土地4466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