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黑土地保護法8月1起實施,拿什麼保護你——“耕地中的大熊貓”?

2023-01-10由 環保線上hbzhan 發表于 農業

玉米低產田怎麼培肥

2022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也是我國首次針對黑土地保護立法。

眾所周知,黑土地是珍貴的土壤資源,是“耕地中的大熊貓”,據悉,需要40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形成1釐米的黑土層。但現在,這份“大自然的饋贈”正在變薄、變瘦、變硬。

早在在黑土地保護法頒佈之前,國家已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於黑土地保護的相關政策,如《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等。而黑土地保護法的正式實施,則將黑土地保護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制度。

黑土地保護法突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著力解決黑土地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著重把握堅持確保黑土地總量不減少、功能不退化、明確保護責任和義務、堅持用養結合、尊重自然規律和科學規律、堅持農民履行義務和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

黑土地保護法8月1起實施,拿什麼保護你——“耕地中的大熊貓”?

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四省區作為黑土地資源所在地區,也是黑土地保護法實施區域。多年來,四省區為保護黑土地做了大量探索和實踐。

黑龍江

黑龍江省從2015年開始承擔國家的黑土地保護利用專案。專案實施過程中,採用了有機物料還田、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增施緩控釋肥料、生物肥料等方式方法進行保護利用黑土地。多種方式一起發揮作用,釋放了疊加效應,使黑土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得到保護。

針對黑龍江不同地區不同土壤型別,黑龍江省在修復過程中採取了不同的辦法。據瞭解,松嫩平原中東部和三江平原草甸土區,要用以秸稈翻埋還田為核心的黑土層保育模式;因風蝕和水蝕造成黑土層比較薄,或者暗棕壤等中低產田,適用以有機肥加秸稈碎混還田為核心的黑土層培育模式;而以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免耕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模式主要適用於松嫩平原西部風沙、乾旱、鹽鹼地區;障礙性土層消減快速培肥模式,主要是‘治療’白漿土和黑鈣土‘有病’土層等;坡耕地控蝕增肥模式主要是要讓坡耕地溫和排水;水稻秸稈還田增碳保肥模式主要是解決水田秸稈還田難的問題。

吉林

在深入總結“梨樹模式”的基礎上,吉林省研發並推廣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梨樹模式2。0”,2021年在梨樹示範基地應用取得突出成效,玉米產量達到1077。94公斤/畝,創造東北地區玉米高產記錄;在乾安縣大遐畜牧場示範推廣秸稈全量深翻還田與水肥一體化疊加技術模式,實現培肥地力、增厚耕層和節水增產的多重成效;在西部鹽鹼區推行的以磷石膏/脫鹼3號/液體改良劑為核心、配套良種+良法的高效治理鹽鹼地模式,實現重度鹽鹼地水田畝產417公斤,增產近7倍;輕度鹽鹼地水田畝產625。6公斤,達到高產田水平。

遼寧

2015年,遼寧省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治理黑土地退化面積130萬畝以上。依託已有科研成果,針對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將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輪作培肥、深松深翻等技術措施組裝配套,形成兩大類5個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技術模式。2021年起,遼寧省推廣黑土地有效治理模式,加快建成一批集中連片、土壤肥沃、生態良好、設施配套、產能穩定的農業生產基地。建立主體參與、示範帶動、連片推進的實施機制,鼓勵意願較高、技術能力較強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示範區建設,集中連片開展黑土地治理修復。2021年全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案覆蓋到全部17個典型黑土縣(市)區,建設高標準黑土地保護利用示範區300萬畝以上。

內蒙古

內蒙古自2020年啟動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圍繞落實保護性耕作“多覆蓋、少動土”的核心技術要求,在東部四盟市34個旗縣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持續擴大。2020年和2021年分別完成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758。9萬畝和1116。2萬畝。2022年,內蒙古按照“穩步擴面、質量為先”原則,主推秸稈全量覆蓋免少耕播種、秸稈部分覆蓋免少耕播種和秸稈少量覆蓋免少耕播種3種技術模式,實行差異化補助,做到高質多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