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為老年再就業多添一份保障

2023-01-07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什麼叫再就業

【民聲】為老年再就業多添一份保障

近日,中國老年協會上線了中國老年人才網,“老年再就業”這一現象,引發社會熱議。

老年人之所以選擇再就業,其實原因有二,一個是出於外部壓力,是被動的,需要透過再就業賺取報酬補貼家用,另一個則是出於自身動力,是主動的,希望透過再就業展現自己的價值或實現曾經沒有實現的夢想。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齡人就業也由此分成了兩個群體。其一是缺少較高技能水平,長期從事傳統勞動或服務的人,例如保安、保潔、家政服務、建築裝修、護理等人員。他們由於自身技能缺失,或者原有技能與社會發展脫節,加之缺少足額的養老保險或養老資產儲備,透過再就業來緩解收入較低這一情況。第二類群體則相反,是技術水平較高的群體,擁有一技之長或專業經驗,例如教師、醫生、科研工作者、高階技能工人等。企業願意高薪來聘請這些退休人員,而他們也希望利用所餘時光,實現個人和社會的更多價值。

正因如此,第一類群體再就業時,往往從事勞動報酬比較低、勞動強度相對較大、勞動保障比較低的工作或崗位,而第二類群體的報酬則相對較高。如何透過提升相關社會保障待遇,健全相關勞動保障機制,在逐步提高第一類群體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時,加大對其勞動保護力度,減輕勞動強度,讓他們的老年再就業多一份保障,值得思考。

事實上,即便第二類群體再就業,獲得的報酬較多,但也同樣面臨勞動保障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是兩類群體的共性問題。因為,他們屬於已退休人員,其勞動關係相較於在職職工更加複雜。很多細節在相關保障機制中處於空白或者模糊狀態,比如稅金如何繳納和扣抵,是否可以按工資所得而非扣稅比例更高的勞務所得徵稅,比如裁員如何補償,是否能適用於“N+1”等等,這就需要有關方面從立法層面出發,為他們多添一層保障。

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出於外部壓力,被動的、高強度的“老年再就業”,其實是令人感到心酸的。在提升老年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應從宏觀層面出發,完善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和技能培訓體系。避免當下的青年和中年勞動者,陷入“低技能-低收入-低投資-低技能”的惡性迴圈。與此同時,也要從多方面入手,讓在職年齡的勞動者能夠有條件去積累可保值增值的資產以應對老年所需。

而從個體層面來講,每一個職工個體,都應該樹立以技能立身、以匠心築夢的價值觀念,在本職崗位中規劃職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如果到了退休年齡,在有足以應對老年生活的物質儲備基礎上,自身技能依然對社會有價值,能夠在老有所為中實現老有所樂,那麼,既是老年人的幸事,也是社會的幸事。

鄭永強

【編輯:房家梁】

【來源:工人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