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行政處罰法》修改將對違建查處產生的3大影響,不可不看!

2023-01-06由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發表于 農業

查處是行政處罰嗎

■點選右上角【關注】“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百家號,私信回覆“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

■本文作者:黃豔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導讀:

2021年1月22日,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正式釋出,將於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此次《行政處罰法》修訂,從平衡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出發,對行政處罰權規範和保障並舉,將有利於提高社會對行政處罰的認可度,維護法治權威。對徵收拆遷領域的當事人而言,對違法建築的查處將是她們最可能碰到的麻煩。本文將結合新《行政處罰法》相關條款,就新法時代違法建築拆除執法模式進行梳理、介紹。

《行政處罰法》修改將對違建查處產生的3大影響,不可不看!

一、拆違處罰權將下放鄉鎮街道

【法條連結】第二十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的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交由能夠有效承接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行使,並定期組織評估。決定應當公佈。

【律師解讀】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城鎮規劃區內違法建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主管部門進行認定、處理,鄉、村莊規劃區內違法建築由鄉鎮人民政府進行認定、處理。

實踐中,城鎮規劃區內違法建築一般由城市綜合執法部門集中行使處罰權。根據前述條款,該類執法權或將根據地方實際情況下放至街道辦事處。

需要指出的是,街道辦事處獲得查處違建的執法權需要由省級政府作出相應的決定或者制定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而不是直接依據本法取得的。

二、處罰標準不再一刀切,要求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可“從輕”、“減輕”處罰或“不罰”。

【法條連結1】第五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佈;未經公佈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法條連結2】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法條連結3】第三十三條: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後果輕微並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

【法條連結4】第三十四條: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應當向社會公佈。

【律師解讀】以往多年的拆違執法案件中,基本都是以違反《城鄉規劃法》、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為由定性為違法建築,並沒有區分這些所謂的“違法建築”是否達到必須拆除的程度,未取得規劃許可手續是否是由於當地行政機關管理不到位、當地規劃政策執行、公眾未被普及規劃許可辦證意識等歷史因素造成。

如此簡單執法已然造成了眾多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專案的企業的重大財產損失,也造成了很多普通公眾的財產損失和情感傷害。

在法言法,如此簡單執法也不符合行政法的重要基本原則之一——比例原則,即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應在全面衡量公益與私益的基礎上選擇對相對人侵害最小的適當方式進行,不能超過必要限度。

因而其也被稱為“最小侵害原則”、“禁止過度原則”、“平衡原則”等。根據以上新規,行政處罰標準不應再一刀切,要求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可“從輕”、“減輕”處罰或“不罰”,不宜不加區分的限期拆除、強制拆除違法建築。

三、違反法定程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

【法條連結】第三十八條:行政處罰沒有依據或者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處罰無效。違反法定程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

【律師解讀】

違法建築拆除可能對執法相對人財產權益造成重大影響,一經執行,將造成房屋滅失等無法逆轉的後果。

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侵犯公民權益,行政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正當程式執法,全面調查取證、複核,及時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並採取資訊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為當事人查詢、陳述和申辯、申請聽證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變相限制當事人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聽證權,還應當依法作出限拆通知、催告、拆除通知等,不得任意執法。如果有重大明顯程式違法情形的,那麼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就是無效的。

在明律師最後要提示大家的是,對違建的查處、拆除不單單要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更需要對《行政強制法》《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和房屋所在地的地方性規定全面掌握,綜合起來才能找到自己所涉案件中對方的違法點,進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權利救濟舉措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遇到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諮詢專業律師,精準提起復議、訴訟、聽證申請等程式,爭取最好的解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