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高峰街“兩代表一委員”好人隊伍,解決群眾身邊“難事”

2023-01-01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農業

公共治理向什麼的社會治治體系轉變

近年來,云城區高峰街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體系,深入發掘培育各行各業中的好人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過得舒心、住得安心。在這個過程中,高峰街湧現出一大批心繫群眾的“兩代表一委員”,與幹部群眾一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

“高峰街將繼續在全街範圍營造濃厚的培育好人隊伍社會氛圍,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打造一支支知民意解民憂的好人隊伍,為廣大群眾辦成一件件好事、實事、難事,為‘提升首位度,建設都市圈’提供好人力量保障。”高峰街相關負責人表示。

高峰街“兩代表一委員”好人隊伍,解決群眾身邊“難事”

一心為民,樹立好人榜樣

原雲浮市人大代表張昆生,自2007年當選第四屆雲浮市人大代表以來,連續三屆任市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履職期間,張昆生經常深入一線走訪群眾,瞭解民聲民意。張昆生聚焦民生熱點、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圍繞關係群眾的切身利益形成多份建議提交到各級人大、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積極協調解決,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十多年來,他提出了上百個建議、議案,涉及社會治理、民生福祉的方方面面,積極反映群眾呼聲,全家合力共捐出150多萬元為支援社會的各項事業發展。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兩代表一委員”爭先為解決群眾憂心事煩心事出力,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傾聽民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在高峰街高六自然村,有一片連綿二十多畝的農田,種滿了各種長勢喜人的作物。只在數個月前,高六村的村民還在為在這片農田上種植作物而犯愁,因水源問題該地南部區域無法種植水稻,小部分甚至撂荒多年。

云城區人大代表樑子發了解到此事後,迅速與村委幹部到現場實地察看,並撰寫建議上報。現在,一條225米的灌溉渠直接把水送到田邊,一改以往有田沒水的境況,撂荒地變成了良田。“修好了這條灌溉渠,我們就可以直接取水,不用再到遠處挑水灌溉,十分方便,農作物也長得更好了。”村民張叔說。

安全可靠的飲用水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由於歷史原因,高峰街洞殿村飲用水至今未能配套使用雲浮市西江水廠供水,主要以某水泥廠補償式提供管網供應地下河水和村自產水源集中聯片供水聯合的方式供給。由於供水管網出現供水管道老化等問題,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浪費,且供水品質變得不穩定,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為此,云城區人大代表劉錦興多方協調,到現場聽取村民心聲,在區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在劉錦興代表的持續監督問效下,洞殿村一期供水系統改造及修繕工程已完成,900餘人的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目前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建設中。

投身鄉村建設,助推全面鄉村振興

在高峰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同樣有著好代表的身影。2019年,在鄉村振興人才緊缺之際,退伍軍人甘卓榮毅然放棄收入豐厚的石材經營,投身鄉村建設。

根據大臺村地理氣候環境,甘卓榮與村“兩委”幹部一同推廣種植龍鬚菜,透過流轉荒棄耕地,盤活閒置土地1200多畝,在“合作社+公司+農戶”等模式的帶動下,村民的收入日益增加。當選區人大代表後,他更是充分發揮代表諮政建言作用,針對大臺村進村道路每逢暴雨易塌陷、道路兩旁的護欄出現損壞問題,多次到現場視察並收叢集眾意見建議,推進通往大臺村路段硬底化約800米。路修好後,不僅村民“出行難”問題得以改善,農產品的運輸也方便了許多,村民致富的步伐越來越快。

高峰街“兩代表一委員”好人隊伍,解決群眾身邊“難事”

又如身為市第七屆人大代表,高峰街赤黎村黨總支部書記、主任的伍醒寶,他積極投身到鄉村建設的第一線,紮根最前沿,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遇到的困難。為徹底解決赤黎村用電難問題,他帶領村兩委幹部發動群眾,透過大規模的電網改造,將原本線路凌亂殘舊、電壓低、電能差的情況徹底改變,為赤黎村生產生活提供強有力的用電保障。

為加快推動全面鄉村振興,他結合地理優勢,與村兩委幹部陳悅琪、自然村小組長曹國興等人一道謀劃,引入貝貝南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專案,聘用村民參與種植,讓村民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此外,他還積極發揮代表作用,參加“人大代表接待選民活動日”等活動,與選民代表面對面交流,聽取訴求、匯聚民智,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在伍書記帶領下,現在村裡的環境煥然一新,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還引入了許多特色產業,讓我們物質和精神都富了起來,生活過得越來越好。”赤黎村村民陳姨說。

【記者】王謝思齊

【通訊員】馮彥潼

高峰街“兩代表一委員”好人隊伍,解決群眾身邊“難事”

【作者】 王謝思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