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國企巨頭墜落記:曾是行業中的老二,被外資套路掉商標和所有股權

2022-12-30由 戲說金融 發表于 農業

美菱是國企嗎

“芳草”這個日化用品品牌,估計年輕一代瞭解

不多,但是對於那些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卻是耳熟能詳,特別是安徽地區,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國企巨頭墜落記:曾是行業中的老二,被外資套路掉商標和所有股權

安徽有三寶:名酒、電器和芳草。

這句話曾經是安徽人掛在嘴邊的順口溜。

這裡的“酒”指的是古井貢酒為首的皖酒品牌,“電器”有榮事達、美菱等頗具知名度的牌子。而“芳草”指的是當時的安徽芳草日化有限公司旗下的日化品牌。

一家公司能夠和該地區的兩個重要行業相提並論,可見其當初的地位是何其輝煌——事實也的確如此。

安徽芳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

是由始建於1956年的

合肥

日用化工總廠改制而成,是國家定點生產

牙膏

洗滌劑

及日用化工原料的大型企業。

1978年,該企業研製出了芳草藥物牙膏,從此一炮而紅,

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讚譽。

趁熱打鐵。

20世紀80年代初,在短缺經濟的宏觀形勢下企業又投資興建洗衣粉廠,沒多久又設廠製造烷基苯磺酸。

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開始,這家企業成為了如日中天的佼佼者。

從1991年到1995年,芳草牙膏的年產量飆升到了2億支以上,銷售量由1。32億支上升到1。62億支,銷售額也由2。4億元上升到3。13億元。

名利雙收,芳草牙膏

1991年獲得我國藥物牙膏唯一質量最高獎——國優銀質獎。

國企巨頭墜落記:曾是行業中的老二,被外資套路掉商標和所有股權

另外,洗衣粉工廠也在不斷擴建,產量從一開始的只有1000噸,慢慢增加到了5000噸,之後又迅速擴產到3萬噸,最高峰時達到了5萬噸。憑著當時芳草牙膏打造出的品牌效應和已有的銷售網路,迅速佔領全國市場,銷量連續幾年名列行業前列。

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和上海的許多高層建築上都矗立著芳草的巨幅廣告,其廣告詞家喻戶曉。

到90年代初期,芳草公司的牙膏銷量列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牙膏廠,洗衣粉也名列全國第六,公司的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二。

除了內銷,這家公司的日化用品大規模到中國

香港、東南亞、尼日尼亞、葉門、蘇丹、古巴等國家和地區。

實力大增的芳草公司,連續多年入選全國工業200強企業、輕工行業100強企業和安徽省企業50強,

連續14年獲安徽省最佳經濟效益奪魁單位。

毫無疑問,這是妥妥的國企巨頭企業。

但是,為什麼到現在我們對這家公司感到如此陌生了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淡出了歷史舞臺,淹沒在了塵土之中。

對於芳草公司沒落的原因探討,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自己“作死”。

為何這樣說呢?且看分析。

首先在產品方面。

自1978年的第一支藥物牙膏問世之後的10多年時間裡,芳草牙膏一直沒有什麼新的賣點出現過。得益於當時國內市場生產能力不足,供不應求的大環境和之前打下的品牌和銷售網路,芳草牙膏的銷量也沒有太大影響,一直可以保持在全國7-8%的市場份額。

但是到了90年代開始,外資湧進來了,競爭者多起來了,芳草公司也開始慢慢變得焦慮起來,這時才想起了開發新品。

1992年,芳草推出了男子漢牙膏,以去煙漬功效成為當時的一大賣點,在山東等北方市場曾颳起一陣旋風,在市場拓展初期效果很好。

然而由於過於匆忙,在推出這種牙膏之前,芳草集團並沒有解決好膏體中去煙漬的原料對鋁管的腐蝕問題,結果質量問題不斷出現。對於這個預料中的結果,芳草按照預案採取了回收次品的公關手段。

這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那個年代還顯得有擔當。

國企巨頭墜落記:曾是行業中的老二,被外資套路掉商標和所有股權

但接下來該公司的舉動就有些莫名其妙了。正常邏輯來看,這種牙膏是受歡迎的,只是包裝問題而已,回收後改進包裝解決原料的腐蝕問題,便可重新返回市場。

本來改進包裝並不是什麼大的工程量,採用複合管即可,但是芳草公司卻遲遲沒有行動。

兩年之後,這一新開闢的市場迅速被後來的獅王等去煙漬牙膏所取代,本來前景大好的男子漢牙膏就這樣“出師未捷身先死”,含冤退出了歷史舞臺。

其次是裝置採購和合作夥伴管理方面。

為了提高產量和追隨裝置進口大潮流,芳草公司從德國摩爾公司引進一條自動化鋁管生產線,但這套號稱20世紀80年代際先進生產線的引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產量和原來的裝置幾乎一致,然而消耗卻等同於24條原始裝置。這就尷尬了,放棄這套裝置吧,之前花了大額採購款就打水漂了,繼續使用吧,用得越多消耗浪費就越大。

值得一提的還有:1996-1997年,牙膏的一種原料——薄荷腦價格飆升,從每噸20多萬元漲到80多萬元。這個時候其他同行企業紛紛選擇減產以降低損失,但是芳草卻沒有,而且大筆一揮,在價格最高的時候進貨10噸。剛進貨完沒多久,薄荷腦的價格突然下跌,此舉使當時募集的工人股資金損失殆盡!

合作伙伴的選擇和管理同樣不善。

比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芳草集團與香港兆峰陶瓷公司合資,對方出裝置,芳草拿資金,但由於兆峰的裝置遲遲無法到位,最終合資流產,但由於融資與土地收購,芳草集團損失很大。

最後是財務管理充大頭。

芳草先後為紅旗玻璃廠、合肥香料廠、永康食品廠、合肥燈泡廠等眾多企業進行銀行擔保,總額高達5000 萬~6000萬元。這些企業相繼破產和倒閉之後,芳草公司每年需要向銀行支付400多萬元的利息,加上本金分擔,好不容易賺的利潤都成了冤大頭。

我們再來說說外因,也就是芳草公司是如何被外資企業巨頭套路吞併的。

20世紀90年代,面對擁有先進市場技術和雄厚資金的國際跨國企業氣勢洶洶的競爭,芳草公司有兩種選擇:一是股票上市,為下一步發展募集資金,壯大實力;二是與急於合資的外資公司強強聯合。

芳草公司選擇了後者,合資的物件就是在國際上鼎鼎有名的聯合利華公司,最主要原因是聯合利華許諾以現金方式入股,並很快到位。雙方合資的方式是聯合利華注入資金,而芳草出讓洗衣粉生產經營性資產、650名職工以及品牌,共同組建合肥利華洗滌劑有限公司。

國企巨頭墜落記:曾是行業中的老二,被外資套路掉商標和所有股權

在芳草公司看來,這場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一定可以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然而,沒見過歐美世界的芳草公司高層還忘記了“引狼入室”的寓言和老祖宗“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忠告。

合資的蜜月期尚未結束,聯合利華就兵分兩路:一是把合資公司生產的芳草洗衣粉價格上調,以高檔洗衣粉形象面世,二是推出聯合利華自己生產的低價品牌陽光洗衣粉。

很顯然,聯合利華這樣做是經過市場調查的,因為當時國內的洗衣粉市場已開始變革,物美價廉的中檔產品成了消費者的新寵。所以逆流而行的芳草洗衣粉顯然是討不到什麼好處的,只會逐漸遠離消費者,導致市場份額也逐年下滑。

這種情況下,合肥利華公司由於每年虧損數百萬。

按照之前兩者的合作協議,如果出現虧損,後期必須由芳草公司投入相應的資金以彌補股本差額。如果不履行這一義務的話,聯合利華有權獲得芳草公司轉讓同等價值的股權作為賠償。

因銷售不佳,現金流日益吃緊的芳草公司只能選擇後者,不斷向聯合利華轉讓股權。到了2003年,這家合資公司由於芳草公司所有的股份都已經作為賠償轉讓,再無一股,合肥利華洗滌劑有限公司便成為了聯合利華的獨資企業,芳草洗衣粉的品牌使用權也歸外方獨有。

失去洗衣粉品牌之後,芳草公司的牙膏品牌也因為沒有充裕的資金支援去拓展和宣傳,被聯合利華、寶潔等公司的產品強勢覆蓋掉,銷量和市場份額日益下降。

最終,整個芳草公司從企業叢林中閃耀的明星淪為了素人,素得不能再素的那種。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