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2022-12-29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13畝地可以幹什麼

「本文來源:南方農村報」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清遠市陽山縣位於粵北山區,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戶均承包土地約4畝、近10塊,耕地細碎化問題嚴重,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服務需求分散,社會化服務專案落地難度較大。

“我們的幾畝地都託管出去了,聯合社派來的收割機‘嗖嗖’地連片割完禾,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省時省力又省錢!”與往常農忙不同,七拱鎮隔坑村的鄉親們不忙著張羅收割,晚稻卻早已收割完畢。

村民所說的聯合社是指廣東品生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品生聯合社”)。2019年成立以來,品生聯合社打造縣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和縣農業生產託管運營中心,有機整合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和服務資源,緩解農業生產發展受要素制約的問題,助力陽山縣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程序。據統計,開展託管服務至今,品生聯合社共服務耕地面積13萬畝,服務農戶超過1萬戶,助農戶增收10%以上。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整合服務資源,構建託管服務聯盟

2019年,廣東品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農業服務團隊進駐陽山,開拓農用物資銷售服務和農機作業服務等業務。“要實現農民和公司共贏,僅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夠的。”服務團隊負責人赫歡歡帶著團隊多方走訪,篩選出了8家對多種託管作物、多個生產託管環節各有所長的服務組織,成立了聯合社,專業隊伍幹專業環節,可提供“耕、種、防、收”全程託管服務,不僅擴大了服務面積,還提高了耕種質量。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2020年,廣東開始在全省範圍內實施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專案,遴選了包括陽山縣在內的10個縣(市、區)先行實施,分別承擔5萬畝的生產託管任務。與此同時,品生聯合社被遴選為陽山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的承接主體,承接農業生產託管業務。品生聯合社中的多家成員也入選為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專案服務組織。經聯合社的統籌和指導,各成員助推全縣的託管任務順利完成,農業生產託管的藍圖在陽山徐徐展開。

“去年的託管服務實踐,有助於聯合社初步完善服務標準規範,為接下來的農業生產託管服務蹚好路。”赫歡歡介紹,結合託管經驗,各服務組織就託管作物、環節、範圍和價格等方面進行討論,最終由聯合社制定出相對統一的託管標準、服務流程、服務價格、效果評估等制度。

今年,經過主體申報和遴選工作,品生聯合社遴選為陽山縣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運營)中心的實施主體。為了更高效地擴充套件生產託管服務,合作社服務中心的員工們開始深入陽山縣159個行政村、各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託管的政策宣傳和需求摸查工作。

“全程託管服務好,打工種地兩不誤”“你託管,我服務,現代農業致富路”……農業生產託管是新事物,如何讓新事物更快速清楚地為村民所接受,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對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爛熟於心,還要在全縣各村、有服務能力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走上兩圈,對農業生產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有的放矢展開工作:第一輪主要確定各村的耕種面積、主要作物、農戶數量等;而第二輪則更細緻,採取抽樣調查、農戶和村幹部訪談等方式明確託管需求。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在與村幹部、村民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像‘土地就像農民的孩子,把土地交給聯合社託管,相當於把孩子送去託管所’這樣的話語,注重有效、無障礙的溝通方式,並義務幫助村民對接收割等農業服務需求,逐漸獲得村民的信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成金燕說。

據統計,品生聯合社共出動輔導員230人次,挨家挨戶宣傳生產託管政策及好處,張貼生產託管標語1120張,橫掛託管宣傳橫幅63條。此外,聯合社聯合多家成員,組織開展無人機現場演示5次,參加演示觀摩人數近600人次。

“前期開展調研、宣傳培訓和現場演示的工作量雖大,但由於開展紮實,農戶增強了對生產託管的瞭解和信心,我們也逐漸從‘自己找上門’的主動服務,轉為‘別人找上門’的‘被動服務’。”赫歡歡表示,在有關部門和基層組織的幫助下,託管服務的發展勢頭良好。今年,陽山全縣的生產託管服務面積任務為8萬畝,目前已經完成71480畝。

完善協辦體系,破解耕地細碎化問題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黎埠鎮保平村村民王卓華家有5畝多田,晚稻不到一天就收完了,他計劃著在家門口打份工。“以前自己種田,一天也幹不完1畝地,除掉人工的成本要將近600元。”他告訴筆者,今年年初,他聽說了“託管”這個省時省力省錢的新事物,就全程託管給了聯合社的綠營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綠營合作社”)。每到耕種環節,託管員主動安排農機手上門服務。全部環節執行完畢,王卓華驗收後只需支付440元託管費。

“除了偶爾管理一下水源,其他都不用自己操心,我有更多時間在鎮周圍打工,每天工錢有一百多元。”王卓華對託管效果表示滿意,“另外,託管後每畝地節本增收近300元,年增收共計超3000元。”

像王卓華這樣的農戶,經營規模相對小而散,如何順利對接上生產託管服務?同時,陽山縣耕地細碎化問題導致耕作成本高、生產效益低。如何破解耕地細碎化問題?“陽山的耕地無外乎兩種,一是農戶自耕自種,二是由大耕戶等主體承包流轉地耕種。我們透過三級協辦體系,把這兩種託管需求整合起來,並透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整合分散丟荒的“小田”,整村推進生產託管,實現‘小田變大田’。”據統計,聯合社透過整合農戶的生產服務需求,整合連片土地10236畝,實現農田規模化、專業化生產。

赫歡歡所說的“三級協辦體系”,是指聯合社打造的“縣託管運營中心+鎮託管服務中心+村託管員”協辦體系,它能夠把生產託管服務需求和資源有效對接起來,把生產託管的觸角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

“作為縣級託管運營中心的實施主體,聯合社與3個鎮級服務中心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與指導關係。”赫歡歡介紹,聯合社引入人員、專家、裝置、技術等資源,實現各鎮級託管服務資源共享。在聯合社的指導和監督下,鎮級服務中心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工作,並不斷挖掘片區內具有社會化服務能力的主體,對接農戶託管服務需求,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同時,聯合社遴選出133名託管員,協助分管片區的村民下單,再協調使土地儘可能集中連片託管,並聯系服務組織開展託管服務。

“層層壓實責任、分工明確的協辦體系,有效整合並解決了農戶的生產服務需求和我們的服務訂單需求。”綠營合作社負責人陳偉良告訴筆者,今年晚造期間,黎埠鎮的10名託管員指導農戶在“粵農服”託管助手線上下單後,綠營合作社即可接單。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對合作社而言,參與生產託管的好處也顯而易見:服務訂單更多了,自身的託管服務能力、範圍和物件數量也有了質的提升。“以前,合作社只有幾臺農機,服務範圍僅限於黎埠鎮周邊。現在,我們有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等農機具近20臺套,可服務全縣8個鄉鎮。”陳偉良說。

打造示範基地,探索多作物託管經驗

根據各類託管作物,分別建立起全程託管示範基地,是讓農戶切實體會生產託管服務好處、不斷推動託管服務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抓手。今年,廣東省計劃建設100個生產託管示範基地,將參與託管的好處讓群眾看得見、分享到。品生聯合社緊跟全省的步伐,聯合多家專業合作社的力量,全力打造三個省級生產託管示範基地,分別是200畝水稻種植基地、200畝蔬菜種植基地,以及50畝水果種植基地。

山區13萬畝地實現生產託管,上萬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廣東生產託管進行時③

在嶺背鎮蓮花村的蔬菜生產託管示範基地裡,一個個噴頭將灌溉水分散作細小的水珠,均勻地噴灑到菜地裡,十多名村民忙著採摘茄子、秋葵、菜心等,不斷有小貨車把蔬菜運輸至清遠市區和其他珠三角城市的多家生鮮超市。綠茵合作社負責人黃高明說:“和聯合社共同打造示範基地,犁耙整地、播種施肥、病蟲防治都有服務主體全包了,聯合社還幫忙對接銷售渠道,蔬菜不愁賣!”

2019年,在老支書反覆勸說下,退役後在外工作的黃高明返鄉成為村幹部。他流轉了丟荒多年的3百多畝山林,與多名貧困戶和村幹部一起成立陽山縣布福娜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特色水果。去年,又從數十名村民手中流轉了200畝耕地,和退役戰友們成立綠茵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

託管運營中心牽頭整合農機資源,為兩個示範基地提供服務,收穫後再協助合作社對接市場統一銷售。“作為村幹部,我希望能透過打造水果和蔬菜兩大產業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生產託管示範基地,帶動村民發展現代化的綠色產業致富。”黃高明說。

在聯合社的指導下,綠茵合作社蔬菜託管面積計劃擴大至200畝。聯合社特聘農技員潘啟日說:“完全建成後,基地每年可種植6-7造蔬菜,耕地利用率將提高2-3倍,總體收入提升20%,能夠有效輻射帶動更多村民參與託管。”

“建設不同作物的生產託管示範基地,聯合社可以充分積累多種作物託管的豐富經驗,並讓更多農戶看到託管、尤其是全程託管的好處。”赫歡歡表示,示範基地均制定了生產託管服務落地方案,並設定專人負責,逐項落實基地建設任務。“目前,三個示範基地正全力以赴推進建設,以點帶面發揮示範效應,輻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生產託管,為全縣深入開展生產託管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在十月中旬,七拱鎮隔坑村的水稻生產託管示範基地迎來收穫期,稻田金黃一片,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大片稻穗變成顆粒。

隔坑村的耕地肥沃,產出的絲苗米品質優良,以往卻賣不上好價格。對此,該村的陽山縣七拱鎮燕紅種養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燕紅合作社”),透過村集體整合農戶服務需求,打造了250畝水稻種植全託管示範基地。透過統一管理、耕種,託管後的水稻每畝節本約300元,產量增加10%以上,110戶農戶年收入增加1千多元。同時,改善絲苗米品種、打造品牌,使絲苗米的價格翻了近兩倍。

“在示範基地的帶動下,全村近九成、共540戶農戶紛紛簽訂了犁耙整地、機插施肥、統防統治、收割烘乾、倉儲銷售等多環節的託管合同,輻射面積1500畝。”燕紅合作社負責人陳燕紅介紹道。

【策劃】張俊華 嚴亮 洪繼宇

【統籌】黃嬋 袁雪燕 馬炳華

【執行】程勝濤 伍思懿 鄭平亮 袁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