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食療在養生保健中有很高的地位,合理的攝入營養更是重中之重

2022-12-28由 小艾食療養生 發表于 農業

中醫食療的特點是什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營養已成為人們的關注問題,因為一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都離不開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等。人體生理活動中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來源於各種食物,營養素供給機體能量以及生活和生長的需要物質,並能調節機體生理作用,所以合理供給營養素是機體健康的物質基礎。

食療在養生保健中有很高的地位,合理的攝入營養更是重中之重

食療是透過食物的四氣五味和功效對人體起養生保健作用。食物的四氣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各種食物還有不同的功效。食療在保健中的作用,正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勿使過之,傷其正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充分說明食療在養生保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食療在養生保健中有很高的地位,合理的攝入營養更是重中之重

食療與營養

辯證施食

中醫食療強調辨證施食,就是要根據不同病證選擇不同食物補益調理,而營養學是根據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生化的變化,在營養素的需要和補給上採取不同的配膳措施。

平衡膳食

《素問·髒氣法時論》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面服之,以補精益氣,”提出各種食物的合理搭配是人體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

飲食有節

中醫食療早就強調飲食有節,晉代葛洪指出:“食不過飽,飲不過多,”《素間·奇病論》記載:“肥者令人生熱,甘者令人中滿,”闡明瞭飲食過度與疾病的關係,飲食應當節制,現代營養學也認為飲食要有節制,合理的飲食營養以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等。中國營養學會提出食物要多樣化,要有一定量,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60%~65%、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0%~25%的比例,以及適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不同季節的氣侯特點選用不同的食物,以達到養生保健目的。如冬季氣候寒冷,易傷人體陽氣,故選用溫熱性食品如羊肉、狗肉等;夏天氣候炎熱,應食防暑生津之品如西瓜等。而地理環境不同食用食物也有所不同,如在潮溼地區,常食健脾利溼的山藥、薏苡仁、白扁豆等。此外,也要根據年齡、體質、性別和生活習慣等不同選食,陽熱體質者宜食偏涼食物,慎食溫熱食物;陽虛體質宜食偏溫熱食物,慎食苦寒食物。因此中醫食療提出三因制宜,三者密切相關不可分割。這與現代營養學提出的營養素的供給量要根據氣候、地區、勞動強度和生理特點等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的觀點是相一致的。

食療在養生保健中有很高的地位,合理的攝入營養更是重中之重

“民以食為天”,人們一日三餐在食物的選擇與配伍上,既要考慮營養素的攝入量是不是滿足了機體的需要,又需考慮這些食物的性味及功能對機體的調整作用,兩者必須統一起來,以更有利於養生保健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