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2022-12-27由 果樹種植助手 發表于 農業

青枯病是缺乏什麼引起的

最近,有菜農朋友向我諮詢,地裡的番茄出現整株萎蔫的現象,番茄秧無精打采,像霜打了一樣,有個別的番茄秧苗只有一側出現萎蔫,萎蔫現象嚴重的秧苗拔出來根部變為褐色。而且不只自己一家,村裡好多人家都出現了這種狀況。村裡人猜測可能是缺水導致,然而澆水後症狀沒有好轉不說,更是出現了大面積死棵的現象。大家都急得不行,要知道這會嚴重影響番茄的產量,一年的辛苦都白費了。

聽完菜農朋友講述的症狀,小編可以判斷這是典型的番茄青枯病,如今正值流行發展期。番茄青枯病是一種暴發性病害,具有分佈廣、危害大、損失嚴重等特點。植株一旦感染青枯病,青枯菌隨即侵害植株的維管束組織,導致植株的生長受到影響,繼而造成植株死亡,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菜農朋友們不要著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措施,保證番茄的豐產高產。主要內容包括:番茄青枯病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發生時間及防治措施。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番茄青枯病的為害症狀

1。 葉片

苗期雖有侵染,但不表現症狀,直到番茄坐果初期,先是頂端葉片邊緣略上卷,葉色變淺,為葉片萎蔫的先兆,後下部、中部葉片凋萎,但是下部葉片比中部葉片先凋萎,也有個別秧苗只有一側葉片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的。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2。 植株

發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復活力,如此反覆幾天後,田間病株越來越多,萎蔫也越來越嚴重。萎蔫若發生在葉片,從上向下蔓延,最終造成全株萎蔫,葉片變黃不及枯萎病嚴重(別於枯萎病)。土壤乾燥,氣溫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不再恢復正常,直至枯死;如氣溫較低,連陰雨或土壤含水量較高時,延長至10天左右,但葉片仍保持綠色或稍淡,故稱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3。 莖稈

病莖外部變化不明顯,有的病莖表皮粗糙,變褐並凹陷,似莖基腐病。許多不定根或不定芽出現在莖中下部。高溼時,能看到初為水浸狀後變褐色的1~2釐米斑塊。莖基部是最先發生青枯病的部位,後逐漸蔓延到上部,莖髓部大多潰爛或中空。剖開病苗的莖基部,可見木質部變為褐色。橫切病莖,用手擠壓,切面上維管束溢位少量乳白色黏液,菌膿帶有臭雞蛋般的惡臭味(有別於枯萎病和黃萎病)。擷取維管束變褐部分於清水杯中,稍置片刻,可看到大量的渾濁菌膿溢位。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二、番茄青枯病的發生規律

(一)病原

致病菌為茄青枯勞爾氏菌,屬細菌。青枯病菌呈短桿狀,兩端鈍圓,極生鞭毛1~3根,單胞,單生或雙生,大小(0。9~2。0)μm×(0。5~0。8)μm,其中以1。1μm×0。6μm為多,革蘭氏染色陰性。青枯病多在番茄開花期間發生,隨著坐果及果實膨大,病株越來越多,病情逐漸加重。發病初期植株頂部幾張葉片開始萎蔫,中午前後極為明顯,傍晚至天明和陰雨天氣頂部葉片恢復正常,反覆多日後,萎蔫逐漸加劇,葉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直至死亡。莖維管束變褐色,如將病重植株病莖作橫切面檢查,略加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溢位(即菌濃),病株莖下部常長出現長短不一的疣狀突起和不定根。

(二)發生原因

1。 溫度原因

病菌生長最適溫度為30~37℃,最高41℃,最低10℃,高溫高溼的環境,適宜青枯病的發生。一般在土溫20℃時,病菌開始活動,田間出現少量病株,土溫達到25℃左右時,病菌活動最盛,田間出現發病高峰。

2。 雨水多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下雨一般伴隨著颳風,番茄容易產生傷口,有利於病菌的侵入;雨水的流動,有利於病菌的傳播。特別是暴雨、久雨,會造成病害的嚴重發生。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3。 栽種方式

圍溝、腰溝、廂溝暢通,高壟栽培,發病輕;田間積水,增大田間溼度,並且積水影響植株根系的正常生長,降低對病害的抵抗能力,而發病重。

4。 栽培管理不當

部分菜農朋友受種植面積大、勞動力成本高而且缺乏防治管理知識懂等因素的影響,耕作栽培和病蟲害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開溝過淺、畦面過低、田間積水、大水漫灌現象普遍存在。

5。 連作

連作土壤耕作層病菌積累量大,發病重;酸性土壤發病重;氮、磷、鉀的施用不均衡,有機肥很少或幾乎不使用,植株長勢弱,幾乎沒有抗病能力。而且,不同品種發病程度有差異。

6。 防治不及時

由於菜農缺乏病蟲害防治知識及經驗,過度依賴化學藥品,一看到病蟲害只會使用農藥的現象普遍存在,防治手段過於單一化,在發病前和發病初期沒有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等到病害發生時才開始防治為時已晚。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三、番茄青枯病的發生時間

病原細菌在遺留土壤中的病株殘體上越冬,在殘體上營腐生生活,即使沒有合適的寄主,也能在土壤中存活14個月乃至6年之久。高溫和高溼的環境條件最適於青枯病的發生和蔓延,病菌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傳播。5月上旬後,番茄開花結果期的降水,是病害蔓延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大、雨日多,病害發生就重;一次>20mm的降水過程,便可引起病害在全田植株上同時表現症狀。雨水的流動,不但可以傳播病菌,而且下雨後,土壤溼度增加,特別是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上時,對寄主根部的呼吸影響很大。同時,在久溼的條件下,根部容易腐爛和產生傷口,利於病菌侵入,故在久雨和大雨後轉晴,氣溫急劇上升時,發病最為普遍和嚴重。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四、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一) 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

可選用抗青枯病的品種主要有新世紀908、長征906、合作903、抗青19、丹粉1號、豐寶、洪抗1號等。

2。 輪作套種換茬

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實行不同作物和品種的合理輪作和套種換茬,可以減少病原積累,防止病害嚴重發生。一般情況下應避免與茄子、辣椒、大豆、馬鈴薯等作物連作或輪作。

3。 調節土壤酸鹼度

青枯病菌適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因此對於酸性土壤,可在整地時撒施適量石灰施後耕翻與土壤混和,使土壤呈微鹼性以抑制病菌生長,減少發病。撒施石灰的用量,應根據土壤的酸度而定。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4。 土壤處理

土壤中的帶菌病殘體以及病原體都是青枯病的來源,因此,土壤處理技術是防治青枯病的重要方式。在植入番茄苗前應清除田中病株殘體,同時,每畝撒施100kg生石灰,然後深翻土壤,以調節土壤酸鹼度。夏季在土壤整平灌水後(溼度40%~60%即可)採用威百畝進行日光消毒,然後深翻土壤再開溝施30~50kg/畝的威百畝,隨即蓋土,之後蓋膜。25℃的地溫下密閉10d,12~20℃的地溫下密閉12~15d。揭膜再翻土通氣,晾曬8~12d,威百畝全部溶解且消失後即可移栽番茄苗。土壤經過這樣處理可有效控制番茄青枯病的發生。

5。 清除病源

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時,應立即拔除燒燬,並向病穴內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或向病穴內灌注2%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採收結束後,及時清除病殘株,集中燒燬。

6。 加強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增施磷鉀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保護地適時放風,採用膜下灌溉技術,降低棚內溼度;發病後控制灌水;發現蟲害,及時防治,減少傷口,可以有效減輕青枯病和枯萎病的發生。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二) 物理防治

1。根據土壤電消毒法和青枯病病菌對原子氧、次氯酸敏感的特性,在土壤中定期通入直流電進行青枯病病菌的數量的控制可預防青枯病。

2。對種子進行溫湯浸種處理,可有效地防治種子帶菌傳播。

3。番茄生長期也可透過設定黃板誘殺傳毒害蟲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三) 生物防治

分別在移栽緩苗後和花期灌根,用50億CFU/克多黏類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10億CFU/克海洋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番茄苗床澆潑,用量60克/畝苗床,移栽當天灌根用量240~300克/畝,開花期灌根用量260~320克/畝。或用1×109CFU/放寬升熒光假單胞桿菌水劑100~300倍液、1×109CFU/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灌根。

番茄青枯病正值高發期,掌握好這些措施才能保證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四)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2%的春雷黴素水劑500倍液,每隔5~7天噴灑1次,連續使用3~4次,還可採用20%噻枯唑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施,每隔3~4天噴施1次,連續使用2~3次。噴藥時全株枝葉正背兩面均勻噴施,同時要噴淋根莖部。

發病嚴重的地塊尤其是連作地塊,可以採用灌根的方法進行防治。發病初期用20%的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每株約0。3L藥液進行灌根處理,間隔7天,連續澆灌3次對番茄青枯病有明顯的防效,還可以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500倍液、30%琥膠硫酸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0。3~0。5L,每隔15天左右灌施1次,連續2~3次,視病情的發展情況,適當增加用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