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150歲上海徐家彙觀象臺升級國家氣候觀象臺 “市民隨申氣象臺”年內上線

2022-12-04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氣象臺的人是怎麼預測天氣的

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11月18日電(記者軒召強)今年,上海徐家彙觀象臺迎來建成150週年。在今天開幕的“我們和天氣150年”論壇上,上海市氣象局宣佈,在徐家彙百年觀象臺的基礎上,中國氣象局已批准建設上海國家氣候觀象臺,預計將於2025年建成。

上海徐家彙觀象臺成立於1872年,是一座寓氣象、天文、地磁於一體的觀象臺,在國際氣象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受到世界氣象組織的高度評價,曾擁有遠東氣象第一臺的美譽。徐家彙觀象臺於1872年12月開始氣象觀測;1879年製作併發布了國內最早的颱風警報,揭開了上海天氣預報的序幕;1882年開始在中、西文報紙上向公眾釋出天氣預報;1884年建成外灘訊號塔,開展訊號服務和授時;1895年繪製出中國首張東亞地面天氣圖。徐家彙觀象臺是中國近代氣象發展歷史的見證,更是傳承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它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而且在歷史研究、建築藝術等方面都具有較高價值,是上海近代科學文化遺產的一筆重要財富。

150歲上海徐家彙觀象臺升級國家氣候觀象臺 “市民隨申氣象臺”年內上線

未來,上海國家氣候觀象臺將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服務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大城市精細治理為出發點,以建立連續、立體、全天候、高解析度的超大城市多圈層氣候觀測系統為基礎,瞄準強人類活動影響下河口灣區沿岸超大城市氣象核心科學問題,強化基於觀測的綜合研究,構建“一站多點多能、點面結合”的觀測佈局,按照地球系統綜合觀測站、研究型業務平臺、生態與氣候服務平臺、國內外開放合作平臺和人才培養平臺的定位推進上海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提升城市高影響天氣氣候預報服務能力,為超大城市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精細化治理和服務碳達峰與碳中和等國家戰略提供有力的基礎科技支撐。

150歲上海徐家彙觀象臺升級國家氣候觀象臺 “市民隨申氣象臺”年內上線

“我們和天氣150年”論壇透過特邀報告的形式展示上海氣象事業150年發展歷程,展望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進技術以及理念,探討城市氣象服務發展方向。據介紹,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十年,上海氣象立足城市發展,勇於承擔國家氣象事業賦予的使命,在氣象觀測、預報、服務以及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系列豐碩成果。一是建成適度超前的氣象綜合觀測體系。上海氣象逐步向監測精密邁進,形成了包括自動氣象站、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鐵塔氣象站、大氣成分站等綜合性的城市氣象綜合觀測體系。32項地面氣象觀測專案實現自動儀器觀測或綜合判識,觀測資料實現“即採即傳”。開展了X波段雙偏振雷達、X波段相控陣陣列雷達試驗組網,開展天氣雷達協同觀測科學試驗,開展了火箭探空和颱風“追風”協同觀測。二是建成核心技術驅動的無縫隙氣象預報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從臨近預報到年度預測的無縫隙預報體系,預報更加精準。上海智慧網格預報業務單軌執行,建立了0-10天5公里解析度智慧網格預報業務,初步形成了由實況分析和0-10天氣象網格預報構成的無縫隙精細化預報產品“一張網”。數值預報核心技術領跑,湍流引數化技術被國際先進模式系統採用,逐小時快速同化更新系統和區域颱風集合預報系統在全國業務應用。三是建成立足上海需求的氣象服務體系,服務精細化程度不斷提升。緊緊圍繞上海“五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在保障洋山深水港建設和安全執行、自貿試驗區試點、國產大飛機試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博會等國家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系統”融入了上海城市執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四是開展引領全國的氣象科技合作交流,加強資源統籌,最佳化科研佈局,在臺風、數值模式等領域初步建成國內外協同創新開放平臺。2021年12月1日,全球唯一國際性颱風專業研究機構——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先後承擔多項雙邊合作專案、世界氣象組織示範專案,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區域數值預報模式及相關技術。

150歲上海徐家彙觀象臺升級國家氣候觀象臺 “市民隨申氣象臺”年內上線

除宣佈國家氣候觀象臺批覆建設外,本次論壇期間還集中釋出了多個新專案:氣象資料入駐上海資料交易所、與中國商飛試飛中心簽約、釋出上海氣象150年數字藏品、“市民隨申氣象臺”上線預告等。

其中依託“隨申辦”移動端,上海市氣象局精心打造的“市民隨申氣象臺”將於年內正式上線,可方便使用者精準掌握任意地點的天氣資訊,支援區域氣象檢視切換,接收極端天氣預警訊息。同時,全新上線有關出行、健康防護、氣象科普、旅遊天氣等服務功能,極大滿足市民多種生活場景的氣象使用需求。還推出嶄新功能——提供能分享、更有趣的“人生天氣檔案”查詢,換一種方式追溯人生紀念時刻。此外,“市民隨申氣象臺”還推出開具“氣象災害證明”的便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