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2022-11-28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農業

影響了幾代人的作家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秋生先生

於2022年10月4日凌晨3點07分

在上海病逝

享年83歲

訊息傳來

文學圈出版界紛紛悼念緬懷

↓↓↓

兒童閱讀推廣人、評論家王林感嘆:“張秋生老師一路走好!您是入選小學語文教材課文最多的作家之一,感謝您給孩子帶來的愛、美、思考……”

作家簡平說:“他充滿童趣、智慧、溫暖的小巴掌童話影響了無數大小讀者。”

提到“小巴掌童話”,這可是中國童書界一塊響噹噹的招牌,創作出這一經典童話系列的“小巴掌童話之父”張秋生曾形容自己是一隻地道的兔子,他對森林、自然、童話有天然的熱愛。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張秋生,1939年8月生於上海,天津靜海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

曾任宋慶齡創辦的《兒童時代》雜誌編輯,後調上海少年報社(現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任《少年日報》總編輯、《好兒童畫報》主編等職(兩報皆1967年創刊、榮獲中國少兒報刊金獎)。畢業於上海第一師範學校。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張秋生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早年寫詩,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集詩、童話、散文於一體的“小巴掌童話”。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張秋生創作的《青蛙寫詩》《媽媽睡了》等作品,還被收錄進了小學語文課本里。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張秋生回憶自己對音樂最初的啟蒙,來自豐子愷先生的《世界十大音樂家的故事》,但那是書面的,有聲有色的啟蒙則來自上海小學。

張秋生曾想當一個音樂家,後來他考到了上海第一師範學校,條件好了,有琴房,有很好的老師,但張秋生說自己念得一塌糊塗,因為那時他已經愛上了文學。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張秋生字跡

1985年,張秋生開始了“小巴掌童話”的創作。回顧成長曆程,張秋生曾表示,喜歡音樂、寫兒歌對他創作“小巴掌童話”來說很重要,因為“小巴掌童話”離不開詩,離不開散文,離不開音樂。

他不寫拗口的長句子,希望那些短句子小朋友能像唱歌一樣把它唱出來。

“小巴掌童話”的特質表現為詩歌、散文和童話的融合,將深奧的哲理融合到天然的童趣中,新奇而靈動。

雖然是短制,但“小巴掌童話”具有嚴格的文學體裁上的完整性,精彩得猶如電影短片。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六十年來,閱讀和寫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太陽和月亮,給我帶來溫暖、光明,帶來沉醉和美麗的嚮往。”張秋生曾在一篇回顧自己創作六十年的文章中如此寫道。

他感慨童年時期,遇上了詩與童話,愛上了閱讀,自此與兒童文學結緣。

2020年,張秋生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獎特殊貢獻獎。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張秋生獲2020年度陳伯吹國際兒童獎特殊貢獻獎

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評委會曾給張秋生的頒獎詞稱:“張秋生先生在童詩和童話寫作領域成績卓著,影響了幾代孩子;特別是他藝術個性鮮明的‘小巴掌童話’,將奇思、妙想、溫情、詩意、天然的童趣和深奧的哲理融為一體,以其題材的豐富鮮活、情節的新奇靈動、文體的精短獨創、語言的童趣天然,為中國兒童文學增添了色彩絢麗、溫馨雋永的一筆,成為當代原創童話的重要收穫。”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張秋生創作的“小巴掌童話”

張秋生曾談到他寫兒童文學的“秘訣”無外乎讀兩本書,一本帶字的書,一本不帶字的生活之書。“寫兒童文學,就是要用孩子眼睛和成人眼光的交匯,去觀察生活,去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好,再以文字呈現。”

如今

“秋天生的秋生

隨著輕盈的秋風走了

留下樹葉講的童話”

會繼續影響一代代孩子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2020年10月,張秋生參加首屆“上海好童詩”頒獎典禮 張錦江提供

網友送別:

在《小巴掌童話》裡

我們還能看到好多好多他的故事

痛別大師!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童年

綜合少年日報、上觀新聞、上海新聞廣播、新民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