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兒童長“游泳圈”,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上升

2022-11-28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成人超敏c反應蛋白17高嗎

原創 燕聲 保健時報

兒童長“游泳圈”,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上升

兒童長“游泳圈”促動脈粥樣硬化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我們都知道成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種慢性病相關。然而我們常忽略了身邊的“小胖墩”,《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近期,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席波等進行的研究顯示,兒童腹型肥胖讓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動脈粥樣硬化表現)風險上升。

兒童肥胖危害深遠

研究顯示,有腹型肥胖的兒童,在隨訪2年期間,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明顯厚於腰圍正常的兒童。而且,在有腹型肥胖的兒童中,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的檢出率為23。9%,而正常腰圍的兒童為3。9%。

進一步分析顯示,兒童腹型肥胖是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厚的危險因素,較之腰圍正常兒童,增加4。78倍的風險。

兒童肥胖還對成年後的健康產生重要影響。此前,西安交大關於兒童肥胖對成年後的影響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發現,兒童時期肥胖會增加成年後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關節炎等。

但這種危害效應主要存在於兒童肥胖一直持續到成年的個體中。因此,確保兒童時期的肥胖不會持續到以後的生活中,可能有助於減少兒童肥胖對成人疾病的有害影響。

肥胖透過炎症反應導致血管結構改變

為什麼兒童腹型肥胖會增加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厚風險?研究者推測,腰圍過大與超敏C反應蛋白、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顯著相關,可能透過炎症反應介導了血管結構的改變;此外還可能透過影響血壓,尤其是收縮壓來影響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水平。

此前,法國巴黎阿爾芒特魯索醫院研究小組對48名肥胖兒童的長時間臨床觀察及實驗室研究,過度肥胖的兒童在其進入成年後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比例要遠遠高於體重正常的同齡人。其中的原因就是,在發育過程中,肥胖兒童的動脈血管過早發育,導致動脈硬化等畸形病變,從而給成年期的身體健康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研究小組發現處在同一年齡的兒童,肥胖者頸動脈的硬化程度普遍高於正常體重的孩子,而且他們動脈內皮的器官功能較之於正常孩子也有很大變化。

護血管要做到吃得雜、多運動、勤監測

研究者介紹,既往還有研究顯示,預防青少年期腹部肥胖可以避免頸動脈粥樣硬化向成年期發展。這些均提示,兒童血管結構異常的早期防控,應重視腹型肥胖高危兒童。

肥胖青少年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因此過早發生,導致血管提前老化受損,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血壓越高對血管的衝擊越大,會導致血管變形;糖耐量異常,肥胖會影響胰島功能,可能導致糖耐量異常,甚至引發糖尿病;血管彈性變差;性早熟引發高血脂,肥胖和營養不均衡,比如過量攝入含雌激素多的肉類,或常吃營養過高的食物都可能造成兒童性早熟。性激素過多分泌會影響脂肪代謝,甚至引發動脈粥樣硬化。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石琳提出了三個護血管重點。一是吃得雜: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高油、高糖類食物,多吃粗糧、果蔬,適量吃肉;二是多運動:可選擇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利於心肺健康,女孩還要注意增加肌肉力量;三是監測血壓和血糖:3歲後就要每年監測一次血壓,10歲以上每年要監測一次血糖,尤其是肥胖、有家族史、飲食偏鹹的孩子,可每半年測一次。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原標題:《兒童長“游泳圈”,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