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2022-10-08由 廣聯財經 發表于 農業

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理是國富論嗎

引言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知道,與《國富論》不同,《資本論》是站在整個人類的立場上,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而研究資本理論。眾所周知,《資本論》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可見,《資本論》是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然而,馬克思指出工人階級是這個社會中的大多數。最大多數群體的立場就等同於人類的立場。所以,《資本論》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

《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中的資本文明作用。《資本論》認為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兩方面。

物質需要是人類生存的保障,是人類的本源需要。精神需要是物質需要基礎上的延伸,是更高階的人類追求。

所以,《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從人對物質財富的需要出發,肯定了資本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除此以外,《資本論》認為物質財富作為人類生存、繁衍、發展的經濟基礎不但是人的自然需要還是實現人類解放的物質前提。

人只有物質需要得到了滿足才會發展精神需要,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所以,《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從實現人類解放的遠大理想出發,肯定了資本的文明作用。

《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中的資本剝削屬性。

《資本論》認為資本與勞動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勞動異化的產生

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導致勞動異化。勞動異化包括勞動目的異化、勞動過程異化、勞動結果異化三個方面。

首先,《資本論》認為資本對價值增殖的追求導致工人階級以獲取生活資料、維持生存條件為勞動目的,致使工人階級精神匱乏,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權。所以,工人由突破限制獲得自由的勞動目的異化為維持生存的勞動目的。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其次,《資本論》認為勞動過程應該是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

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過程由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異化為價值增殖過程。這導致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不斷受到資本的盤剝和壓榨。

最後,《資本論》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工人勞動的產物成為與他相分離的、相異己的存在被資本家佔有。

並且,資本家不斷用無償佔有的他人勞動果實繼續擴大對他人勞動果實的佔有。

所以,工人勞動的結果由獲得供自己使用和享受的物質財富異化為工人失去對自己勞動果實的所有權,變得越來越貧窮。

由此可見,《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批判資本對勞動的剝削。而《資本論》能揭示出資本的剝削屬性以及勞動異化的現象,其原因在於《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

《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中的資本擴張現象。資本的擴張性來源於資本的增殖性。平均利潤率下降規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在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的條件下,資本加速積累導致的生產擴大和資本對勞動剝削程度加深導致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縮小之間的矛盾,必然會迫使資本擴張到海外市場。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運輸業的發展,打破市場的地理界限成為必然。

世界市場形成後,商品的傾銷逐漸變成資本的轉移,隨之發生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的確立。

不難預見,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逐漸在世界各地凸顯出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即生產過剩的危機在世界各地普遍爆發。

論世界市場多麼大,它總有一個地理的界限。當資本對世界的佔領達到了這個界限的邊緣,資本就無法再依靠發展外部市場實現自身的擴張。此時,危機不再是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的事情,而是世界範圍或者說整個人類的事情。

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必然會給全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因此,《資本論》透過資本的擴張性詮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暫時性,闡明瞭全人類都無法逃脫危機帶來的毀滅性傷害。

人類只有共建一個自由人聯合體,建立一個自由人聯合起來的社會才能徹底擺脫資本對人的壓迫和限制,擺脫資本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由此可見,《資本論》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中的資本擴張現象。

綜上所述,《資本論》之所以肯定資本的文明作用,批判資本的剝削性和擴張性,是因為《資本論》始終以人的自然需要為出發點,始終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理論,所以,《資本論》不但能夠看到資本積極的一面,也能看到資本消極的一面。由此可見,《資本論》在研究資本理論的立場上超越了《國富論》。

由財富增長的目的跨越到人類解放的目的

《國富論》是基於英國資本主義成長階段,工場手工業蓬勃發展時期而誕生的。在此時期,資產階級作為打敗地主階級的進步階級,具有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積極意義。

隨著經濟基礎的確立,反映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急需構建。《國富論》應運而生。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富論》必然反映資產階級發展生產力的願望和要求。《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不言而喻,它立足於國民財富,對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和性質進行研究。

由此可見,《國富論》的研究目的在於財富增長。

那麼,《國富論》中對資本理論的研究也必然服從於《國富論》整體的研究目的。所以,《國富論》對資本理論的研究同樣以財富增長為根本目的。

《國富論》認為生產性勞動是財富增長的源泉,那麼,增加進行生產性勞動的勞動者數目和提高進行這種生產性勞動的勞動者的生產力,必然能夠實現財富增長的目的。

然而,“要增加生產性勞動者的數目,必先增加資本,增加維持生產性勞動者的基金。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要增加同數受僱勞動者的生產力,唯有增加那便利勞動、縮減勞動的機械和工具,或者把它們改良。不然就是使工作的分配更為適當。但無論怎樣,都有增加資本的必要。”所以,《國富論》認為財富增長的兩個方法可以歸結為一個根本途徑——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的越多,維持生產性勞動者生存和生產的物質資料就越多,從而進行生產性勞動的勞動者數目就會增加。

生產性勞動者數目增加,分工就可以更加細化,從而使勞動者生產力提高。

分工細化的同時還會促進工具的改良和發明,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力。

因此,《國富論》認為財富增長的根本途徑是資本積累。

此外,《國富論》還分析了資本的不同用途對財富增長的影響。《國富論》認為:“一切資本,雖都用以維持生產性勞動,但等量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隨用途的不同而極不相同,從而對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所能增加的價值,亦極不相同。”

所以,《國富論》認為資本的用途影響財富增長的幅度。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由此可見,《國富論》對資本理論進行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揭示如何最大程度地增長財富。綜上,《國富論》以財富增長為目的研究資本理論。

《資本論》對資本理論進行研究的目的不同於《國富論》,《資本論》的目的

“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這個規律就是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資本論》透過對這個規律的闡釋,表明了資本主義的生

產方式必將被更高階的生產方式所替代,從而為實現人類的自由和解放提供理論依據。

馬克思認為人類解放就是指人的本質得到解放,也就是指人從一切對立的、異化的關係中解放出來,人不但要實現物質解放,還要實現精神解放。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人的解放就是

“任何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物件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

人的解放

馬克思認為人的解放包含三個方面:第一,經濟解放。經濟解放是人類實現自由解放的物質基礎。

如果人們在物質方面十分匱乏,維持生存所必須的物質條件都得不到滿足

,那麼,人們根本不可能去考慮精神層面的解放,更不用說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所以,經濟解放是實現人類解放的第一個前提條件。

第二,勞動解放。勞動解放是指人的勞動不再是實現經濟解放的手段,人不再是為了生存而勞動,而是突破了客觀自然條件對人的限制和束縛獲得了勞動的完全的、充分的自主權。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不同點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人不再是被動勞動,而是主動勞動;人不再抱怨勞動的痛苦,而是享受勞動帶來的幸福

;人的勞動不再是異化的勞動,而是自由的勞動。所以勞動解放是實現人類解放的第二個前提條件。

第三,社會關係的解放。馬克思指出: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是在社會關係中生存、活動和發展的。因而良好的社會關係對於人的全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結語

總的來說,如果人處在一種充滿矛盾和壓迫的社會關係中,那麼,人必然無法實現自由且全面的發展。所以,社會關係的解放是實現人類解放的第三個前提條件。綜上,實現人類解放必須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