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海南高體鰤規模化人工育苗取得突破 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

2022-10-08由 北青網 發表于 農業

水產養殖用海水合適嗎

海南日報文城6月8日電(記者昂穎)6月8日7時許,位於文昌市鋪前鎮林梧村木蘭灣的海南海王星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裡,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駱劍正帶領著研究團隊站在高體鰤人工育苗池塘旁,檢測水質指標、餌料密度及魚苗生長資料。

當日上午,經來自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水產養殖專家的現場考察和測試,評定由海南大學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等單位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實施的我省重大科技專案課題“高體鰤人工繁育與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2022年5月共人工培育出高體鰤苗種21萬尾。

“別看這些高體鰤魚寶寶現在只有三四釐米長,5個月它們就能長到25釐米左右,體重達到半斤。”該專案負責人駱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高體鰤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亞熱帶及熱帶的水域,我國南海是其重要的產卵場之一。目前,高體鰤苗種每公斤市場價格已突破百元,在全球水產市場具有很高的潛在價值,有望成為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的魚類品種。

據瞭解,高體鰤苗種佔海南省海水魚類出口苗種的90%以上,其中2022年全年出口總額有望突破1。8億元人民幣,但由於目前高體鰤苗種完全來源於野生捕撈,存在種質資源衰退風險。

“為改變高體鰤養殖完全依賴野捕苗種的局面,補齊深遠海養殖產業短板,近年來,我們加大對高體鰤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的科研攻關力度。”駱劍介紹,在省科技廳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的支援下,科研團隊篩選出合適的高體鰤催產劑,解決了親魚培育、精子儲存、人工催產等技術問題,並對受精卵孵化、池塘培水、魚苗開口、水質管理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突破了高體鰤規模化苗種培育等關鍵技術。“這將對最佳化海水養殖空間佈局,推動水產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作用。”駱劍說。

“高體鰤產業化人工育苗技術的成功研製,將填補休漁期間的市場空白,經濟效益可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教授朱春華表示,“有望在2023年實現6萬立方米的大型網箱高體鰤養殖示範,預計在2025年實現高體鰤種苗產值1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