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一文看懂股權分置改革

2022-10-08由 理財學習分享 發表于 農業

行業影響力評價怎麼寫

股權分置改革的背景

我們上一次和大家討論了註冊制,今天和大家討論股權分置改革。可以說,如果沒有股權分置改革,註冊制根本無從談起。90年代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設立。當時股票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事物,為了減少阻力,政府部門採用了“存量不動、增量先行”的做法,即原來國家持有的股份不變,也不上市交易,僅僅新增的股份上市交易。

但是這裡留下了一個問題,就是國家原來持有的股份(稱為“國有法人股”)往往佔總股本的四分之三以上,是絕對控股地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前幾年著名的“寶萬之爭”,如果萬科的國有法人股佔四分之三,那麼即使寶能把流通股全部買了,也絲毫不能影響控制權,那麼寶能還忙什麼呢?在這種情況下,股市極容易變得一潭死水,不會出現舉牌、收購的案例。

更嚴重的是,因為國有法人股不能交易,股價漲跌和他不相關,然而他又是大股東,那麼十分容易出現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事情。

中國資本市場想獲得長期發展,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股權分置改革於是應運而生。

一文看懂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改革的方案

怎麼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有些讀者可能認為,這不簡單嗎?把原來不能流通的股份設為可以流通不就行了嗎?

這顯然是把問題想得簡單了。這個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成本不一致。例如流通股的買入價格是10元,非流通股的買入價格為2元,相差的8元,叫“流動性溢價”,這可以理解為為了自己的股票能流通多支付的成本。現在如果一下子全部流通了,那麼顯然屬於對流通股股東的搶劫。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股權分置改革的核心就是非流通股股東如何補償流通股股東。

如何處理這個核心問題,證監會採取“分散決策”的方式,各上市公司自己解決,但是方案必須獲得三分之二流動股股東的透過。在後來的實務中,具體方案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非流通股股東送股。這個方案總股本沒有變化,只是股份在股東之間流轉,相當於非流通股股東以部分股份為代價,換取自己的股份上市流通。

(2)上市公司以資本公積送股,但是非流通股股東不參與。什麼叫資本公積呢?例如某公司的股份每股10元,但是我十分看好這個公司,以每股12元購買,每股多出的2元就叫資本公積。資本公積的主要用途是轉增資本,簡單地說就是增發股票。現在增發股票僅僅面向流通股股東進行,實現對他們的補償。

一文看懂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改革的影響

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後面所有的金融創新,包括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註冊制、港股通,全部都是建立在股權分置改革之上。

但是,改革實施後,由於那些非流通股數量太大,如果上市流通後全部拋售,會對市場造成極大的衝擊。於是證監會進行了限售,規定一定時間內不能賣出。因此產生了一個新名詞:大小非。什麼叫大小非呢?佔總股本比例少於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於5%的叫大非。大小非解禁前幾天,投資者擔心股票大量拋售,於是提前賣出,這個現象成為A股獨特的風景。

現在中國股市雖然可能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根本性的問題已經消除,現在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